本篇文章3353字,读完约8分钟

目前,非洲的猪流感疫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乐观,反而有点力不从心,无法控制局面了。

非洲的猪传染病于去年8月1日被许多国家所熟知。

对猪来说,那是震度致命的传染病,生病了,命运悲惨,很快就会被杀死。对农业农村来说,他们很紧张,害怕疫情扩大。 对现在的老百姓( 603883,股票吧)来说,好像没那么care了。 应该吃肉的时候,一份也不少。

目前,非洲的猪流感疫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乐观,反而有点力不从心,无法控制局面了。

1

再次袭击广东,全国“沦陷”

12月19日,珠海市香洲区屠宰场发生非洲猪瘟,为广东省首例。 截至目前,屠宰场计划宰杀50头猪,发病11头,死亡11头。 事后,还是用旧方法,禁止封锁、杀灭、无害化解决、消毒、禁止转入或者转入疫区。

非洲猪瘟再次袭击广东,全国很快“沦陷”。 笔者在10月22日左右,还关注了疫情的情况。 当时,袭击中国的只有12个省,四川、重庆、湖北等省没有感染。 过去两个月,非洲猪流感多感染11个,全国达到23个省(包括直辖市),传播速度空前加快。 目前,似乎只有地产地消的海南、新疆、台湾等省没有“中毒”。

“非洲猪瘟再袭广东“沦陷”全国,投资人眼里却是大机会?”

(图:非洲猪传染病10/22和12/20感染区变化)

根据农业农村公布的数据,截至12月9日,非洲猪瘟全国发生87例,首批进入辽宁省14例。

另一个数据同样来源于农业农村地区,全国发病猪场存栏数为100446头猪,发病7122头,死亡5433头。 截至11月23日,全国累计有60万头猪被杀。

在这些恐怖数字的背后,客观地描绘了疫情的严重性。 当然,这造成了许多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背后是设施养殖户和散养户的“痛苦”。

2

猪养殖业“拆下控制杆”

年,中国开始了猛烈的“去杠杆”。 从钢铁、煤炭、建材、环境保护等资源型领域开始,到今年开始的金融业和房地产,各行业的生产能力、杠杆似乎都在下降。 这次,生猪养殖业可能需要被动的“杠杆作用”。

1、因禁止疫区而“消除生产能力”

从今年8月开始,农业农村关注疫情,不扩大化。 相继发表了《关于切实加强猪及其产品运输监管就业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猪及其产品跨省运输监管的通知》等政策文件。

根据国家政策安排,生猪跨省和省内调动越来越困难。 猪流感进入后,29个省停止了跨省运输。 目前,解禁的只有江苏、河南、天津。 更要命的是,即使今后许多省份解除封锁,疫情点和疫区的扑杀范围内至少还有空栏6个月。

就河南来说,中国第一个养猪大省,年呼叫生猪2000万头,不知道这次疫情点和疫区范围有多大,但全省范围空仓6月,“消除产能”的效果很快显现出来。

迄今为止,全国一局,养殖生产和费用维持相对平衡。 现在不同了,全国许多省份都在各自当政。 除猪外,疫病对种猪、仔猪的运输有很大的影响。 养殖场原有的正常养殖计划被打乱,主产区育肥场的仔猪补栏、种猪场的仔猪销售和后备种猪补栏均出现中断或难以实行的情况。 所以,非洲猪瘟已经迫使疫区生猪养殖“丧失生产能力”。

“非洲猪瘟再袭广东“沦陷”全国,投资人眼里却是大机会?”

2、损失加剧,子栏的意志更弱

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中是最重要的生猪呼叫区,华南、西南、华东是最重要的采购地。 一方面是很多猪,不仅费用有限,而且不能外调,所以猪的销路不好,被动压力栏的情况很普遍,一方面价格受到压力下跌,另一方面有很大的猪肉费用的诉求,但不能满足。 当然,价格会上涨。 根据博亚搜狐的数据,四川地区的猪价已经突破19元一公斤,而辽宁重灾区仅为9.39元一公斤。 两个地区的猪肉价格相差两倍。

“非洲猪瘟再袭广东“沦陷”全国,投资人眼里却是大机会?”

对散户来说,东北地区的养殖价格为每公斤13元,但2月份猪价开始暴跌,8月非洲猪瘟收“接力棒”,售价持续了好几个月低于价格。 散户们本以为上半年生猪价格触底反弹,不料,因猪瘟价格持续低迷,连续10个月扭亏为盈。

在赤字持续的项目中,散户明显后劲不足,补栏意愿降至冰点。 另外,由于小猪的运输受到限制,稍微饲养母猪的散户把母猪当作商品猪,有1000头以上被出售而亏损。 这种现象不少。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生猪主产区的养殖规模已经进入了实质性减少的阶段。 从农村农业部400个县的检测数据来看,母猪存栏量已经比去年的高价断崖式下跌了近40%。

母猪存栏的量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少了,小猪就少了。 小猪变少,会影响13个月后商品生猪的供应。 母猪持续增加,生产能力下降。

3

价格上涨的投资逻辑

如果领域持续亏损,生产能力大幅下降,供需可能逆转,周期也可能见底。

1、生猪价格会上涨

据笔者介绍,非洲的猪流感不会在短时间内翻船。 但是在过去,生猪主产区将被允许运输,一旦疫情严重的灾区价格回升,全国猪肉平均价格将上涨。 但是,随着市场库存和新闻栏目的充分释放,价格会在短时间内受到压力或略有下降。 但是,库存被消耗后,将面临供给上的大幅缩水。 综上所述,从今年上半年开始,能繁母猪的补栏量持续低迷,将影响13个月后猪的供应。

“非洲猪瘟再袭广东“沦陷”全国,投资人眼里却是大机会?”

可以预见,供给的断崖式下跌,生猪价格的报复性上涨。 这也是投资者最重视的猪养殖板块的首要催化剂。

另外,还可以根据过去的周期性疫情,探索价格的变化。

在国内,特别是2006年至2007年的高致病性蓝耳疫情,2007年生猪出栏量比2006年减少4699万头,生猪价格也从5.96元/公斤上升到17.02元/公斤,暂时上升了185.6%。 此外,还有-年仔猪腹泻疫情,生猪供应明显下降,疫情结束后,猪肉价格也迅速上涨。

“非洲猪瘟再袭广东“沦陷”全国,投资人眼里却是大机会?”

看看美国,-和年的两次大流行,猪的价格也大幅上涨。

2、数量齐全

未来,生猪价格暴涨将是值得关注的投资逻辑,另一方面,数量一起上涨也将起到辅助作用。 一主一辅可以说是戴维斯双击的完美合作。

看到这,你也许明白了数量为什么会发生,但是因为损失加剧,填补栏目的意愿是不是非常弱呢?

是的,这对很多散养家和中小养殖公司都是如此。 但是,对于已经上市的大型养殖户来说,没有受到明显的冲击,而是以相反的趋势扩大了养殖规模。

温氏股份11月30日在投资交流会上表示,到今年10月将销售猪1808万头,今年猪出货量约为2200万头。 按照以往的计划,其2019年商品肉猪出货量约2500万头,年约2900万头。 如果温氏股按期完成任务,2019年将养殖规模扩大13.6%,相当于年扩大31.8%。

“非洲猪瘟再袭广东“沦陷”全国,投资人眼里却是大机会?”

这就是逆行扩张! 不仅是温氏股,a股和养殖巨头牧原股( 002714股吧)也必须扩大养殖规模。 12月4日,根据企业公告,拟向10名以下特定投资者不公开发行股票至4.17亿股以下,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50亿元,其中35亿元用于猪的生产能力扩张。

“非洲猪瘟再袭广东“沦陷”全国,投资人眼里却是大机会?”

(来源:牧原株式会社公告,部分项目名称截图)

综合来看,猪的价格上浮是投资主线,关注龙头养殖公司将享受量的提高。

4

结语[/s2/]

继网络养猪之后,阿里和京东也于今年11月宣布进军生猪养殖业,采用智能高科技手段进行饲养。 据笔者介绍,网络大佬们的养猪布局,一定是看到了未来几年领域的高景气,看到了背后流动的财富。

碰巧的是,今天生猪养殖板块集体大涨,温氏股上涨3.85%,牧原股上涨3.6%,正邦科技( 002157股吧)和天邦股( 002124股吧)分别上涨6.37%、5.78% 广东是感染了猪传染病吗,相反是盈利的养殖巨头吗?

是的!

时间一长,资本市场交易的逻辑就会明白,非洲的猪流感真是利好养殖板块,不是当头棒喝的思路,而是利润空股价。 猪瘟进入中国后,从8月20日开始,生猪养殖板块完全走出了不同于a股大盘的独立行情。 其中,温氏股份、天邦科技、牧原股份均上涨超过22%,天邦股份更是逆天,上涨近50%。

“非洲猪瘟再袭广东“沦陷”全国,投资人眼里却是大机会?”

(来源: wind )

不,市场的交易逻辑和笔者在前面分析的逻辑相似。 因为随着非洲猪流感的持续扩散,该领域将加快“生产能力”,迎来持续的五年底部。 这反映出非洲的猪流感将加速领域未来的“量价齐涨”。

非洲猪流感在全国的扩散,对很多人来说是不想看到的,但毕竟多少会影响到生活。 但是,作为a股投资者,我很高兴看到非洲猪瘟的持续扩散,加快领域周期见底,持续赚钱。 从这个角度来看,金融投资似乎有点无情,赚了“灾难之财”。

“非洲猪瘟再袭广东“沦陷”全国,投资人眼里却是大机会?”

但是,这就是现实!

本文在微信公共平台首发:格隆汇财经早餐。 文案是作者的个人观点,不代表搜狐网的角度。 投资者据此,风险请自行承担。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非洲猪瘟再袭广东“沦陷”全国,投资人眼里却是大机会?”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32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