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74字,读完约7分钟

“存了亿纪念包”、“小目标”刷屏时,晋江一家公司存到鄂尔多斯( 600295 )农商行的1亿元,已经“消失”了3年,至今无法挽回。 这个奇怪的事件见证了当地民间借贷的“升级”。

《中国经营报(博客、微博)》记者在鄂尔多斯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书中指出,晋江某有限企业(以下简称“某企业”)于年9月在鄂尔多斯农商行存款1亿元后,被该行领导人和他人进行虚假质押,凭承兑汇票贴现

在辗转移动中,为中间环节提供“过桥”资金的一方,选择了报警,引发了事件。 根据一审判决书,一家地方银行分行行长在其中被判欺诈票据罪,被判刑14年,但鄂尔多斯农商行领导未被起诉。

但是,在这个事件的背后,有一家企业至今未能收回自己的1亿元。 整个案件也是刑事介入民事纠纷“过桥”的资助者一直要求立案,辩护人指出借贷有很强的偿还能力,其行为不构成欺诈。 目前,该案已向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上诉,暂时未开庭。

“鄂尔多斯借贷迷局:公司亿元存款在银行消失”

5月17日、21日,鄂尔多斯银保监局相继发布3条处罚新闻(鄂银保监处罚决定字〔2019〕1号、2号、3号),鄂尔多斯农商行称:“涉嫌违规办理商业承兑汇票转换业务,没收违法所得86万元,罚款258。 该行还开具了无真正贸易背景的承兑汇票,因此在未按规定报告重大突发事件的两个项目上,分别被罚款35万元。

“鄂尔多斯借贷迷局:公司亿元存款在银行消失”

亿元存款“迷路”

一家企业的前财务负责人赵大有(化名)于年春天接到一个电话,要求内蒙古银行科尔沁右翼中旗支行(以下简称“右翼中旗支行”)存钱。 打来电话的是王慧群,金坛鼎昕食品有限企业、内蒙古天勋实业有限企业法定代表人、民营公司家。

“鄂尔多斯借贷迷局:公司亿元存款在银行消失”

邀请的理由是,如果约定定期存款,会得到存款金额的8%的回报。 因为这看起来像是业界常见的“取现”行为,去年4月22日,赵大有将某企业的5000万元存入右翼中旗支行。

之后什么都没有。 到了那年7月,王慧群又发出了同样的邀请,赵大有又将相关企业1亿元存入科尔沁右翼中旗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右翼中旗信用社”)。 同年9月11日,又应王韦群邀请,赵大将上述1亿元存款转入某企业鄂尔多斯农商行账户。

“鄂尔多斯借贷迷局:公司亿元存款在银行消失”

这个千里之外的存款行为,表面上看起来像是在磨练相关银行的“业绩”。 过程中没什么错,赵大有不在意。 之前,9月将1亿元存款换成银行时,赵大有带着某企业的印章等到鄂尔多斯办理过相关手续。

但一个月后的年10月8日,一家企业在办理相关业务期间,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中发现上述1亿元存款已经质押。 赵大有很快联系了鄂尔多斯农商行和王慧群,在简单的信息表达后,后者说很快就会解除质押。

有兴趣的是,当铺新闻还是消失了。 但不久,当铺新闻再次出现,赵大再次信息表态后,10月23日,王韦群强迫他人将1亿元转入某企业兴业银行( 601166 )账户。 其中,肯定有错,但幸运的是这笔钱回到了企业,没有了当铺的消息,事件似乎被处理了。
但没想到,约一年后,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东胜区分局冻结了某企业兴业银行账户内的1亿元。 虽然案件涉及王慧群等诈骗案件,但报案人、被害人出乎意料地不是某企业。

“鄂尔多斯借贷迷局:公司亿元存款在银行消失”

根据相关资料,该事件的举报人是王某林等人。 判决书中称,他们在本案中曾向王慧群等人提供“过桥资金”。 由于小银行借款人不能按期还款,需要偿还这笔资金,银行再次贷款时,还了这笔临时民间贷款。 “过桥”可以说准确地描述了这笔资金的用途。

“鄂尔多斯借贷迷局:公司亿元存款在银行消失”

但是,一家企业不明白,为什么“过桥”这种典型的短期民间借贷成为刑事案件,而自己返回的1亿元存款,为什么会在涉案中被冻结。

随着一审开庭,某企业和赵大有出现了打碎眼镜的情节:原来,赵大拿着企业印章等去鄂尔多斯的时候,王慧群等人乘机制作了一系列资料,将某企业的1亿元存款质押,最终承兑汇票兑现。

一审判决中,该伪造被法院认定,以票据诈骗罪对相关人员进行审判,王韦群被判处无期。 当然,王慧群也有诈骗罪的嫌疑。 正是此后的罪名,导致了冻结某企业的1亿元。

“这是我们不清楚的地方。 我们企业的手续被伪造、盗用,被法院认定为“票据诈骗罪”。 我们完全不知道。 结果,我们的钱因为他们的另一个诈骗罪被冻结了。 ”。 一家企业认为自己真的是冤大头。

被隐藏得很深的“隐藏的事情”

审判中被剥下层层的隐情,联系到了惊人的故事,刷新了观察者对鄂尔多斯民间借贷的认识。 这个细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后贷款危机”时代的优越性,银行高管的深入参与,使得贷款的“民间”属性多而杂。

一审文案指出,由于资金周转需要,王慧群、于宏刚等民营企业业主找到右翼中旗田成贸易有限企业法定代表人姜北玉,后者通过他人定期存款质押,为王慧群等提供了融资思路。 在这种想法下,赵大有大量建议挪用的存款,起到了特别的作用。

“鄂尔多斯借贷迷局:公司亿元存款在银行消失”

检方指控,王慧群、姜北玉等曾利用某企业在右翼中旗支行的存款,办理质押贷款,但不巧,其员工识破了其中文件的造假问题,未办理贷款。 这也是王慧群又劝赵大到右翼中旗信用社存款。

但是在右翼中旗信用社,要求质押必须由存款人当面处理,所以事件依然没有成功。 于是,上述1亿元存款被转移到鄂尔多斯农商行,在这里,王慧群等人联系了该行营业部部长(相关法律文件中称为“营业部部长”)奥金龙。

在鄂尔多斯农商行,王໮群等利用赵大有出差偷拍所持印鉴等资料后,办理相关造假资料,冒充某企业法定代表人,顺利将1亿元存款变为质押。

“鄂尔多斯农商行发行田成贸易企业(科右中旗田成贸易有限企业简称)出票人、天勋实业企业出票人41张,总额1.1亿元。 这些钱很快就兑现了,处理了王慧群等人资金周转的困难。

但是,当铺新闻被发现后,王慧群找过桥资金摆平此事,奥金龙先是指挥下属删除当铺新闻,然后介绍给王慧群过桥资金方,所以在某企业兴业银行账户上支付1亿元。 然而,奥金龙最终未被指控涉罪,但记者证实已辞职。

上述“隐情”在审判中被曝光,但一家企业在此之前完全不知道这些情况。 兴业银行账户的1亿元因王慧群等人涉嫌诈骗而被冻结。 甚至在开庭中,没有某个企业的位置,那家企业感到无能为力。

一审后,王韦群被认定违反票据诈骗罪、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没收所有个人财产。 于宏刚也因上述两项罪名被判处20年罚款40万元。 分行经理姜北玉因诈骗票据罪14年被判罚款20万元。 其他两人也因票据诈骗罪被罚款五年。

熟悉“票据诈骗罪似乎还沾边,诈骗罪不太容易构成”鄂尔多斯当地民间借贷的法律专家分析说,上述“过桥资金”的本质是短期民间借贷,与刑警无关,解释了为什么举报人要举报近一年才立案。

王韦群等辩护人指出,一审诉讼和辅导期间,应侦查机关要求,王韦群实际控制了企业向公安机关提供相关财产的证据材料,但没有出现在法庭上。 这些资料足以证明王慧群有偿还债务的能力,相关贷款显然是民事关系,与刑事无关。

“鄂尔多斯借贷迷局:公司亿元存款在银行消失”

另外,辩护人申请了江苏省常州市2块土地和地上附着物的司法鉴定,说明了王韦群的还款能力。 但是一审法院鄂尔多斯市中级人民法院没有解决,这从程序上直接影响了实体的判决结果,即一审对证据和实体出现了明显的质疑。

“鄂尔多斯借贷迷局:公司亿元存款在银行消失”

“被骗的是银行,虚假的质押是银行,涉及银行高管,但最终没有被起诉。 我们不知道,但不回自己的钱。 就是这样的困境。 ’某企业抱怨说。

三年后,一家企业有了原有的“善意取得”的明显证据,但依然“夺回”了那1亿元的存款。 据悉,目前该案被告人已经向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上诉,暂时未开庭。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鄂尔多斯借贷迷局:公司亿元存款在银行消失”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32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