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50字,读完约9分钟

图片来源:摄影网

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开幕。 会议的途径之一是“十四五”计划,该计划将涉及中国未来五年乃至长期的快速发展。

据相关预测,“十四五”期间,全国老年人口将突破3亿,预计5至10年后,全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将进入中老年人。 如何照顾这些老人,使他们安度晚年,是正在制定的“十四五”计划的重要文案。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三季度,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大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3.57万亿元,总支出4.22万亿元。

人社部信息发言人卢爱红表示,虽然支出大于收入,但3只社保基金累计余额仍为6.28万亿元,目前社保基金运行总体平稳,社保待遇按时全额发放。

2005年以来,我国公司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了“16连涨”,但调整幅度近年来有所缩小,各级财政趋于平衡,“一分省养老金收入无法支付”的风声不断,外界对养老金现状问题的担忧和改革方向的讨论也没有停止。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十四五”期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面临空前收支平衡的压力。 年基金结余首次出现负增长,预计将大幅减少,为“减少1.7兆日元”。

他认为,如果不加快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步伐,“十四五”将是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以来最困难的时期,也将是巨大的财政压力。

以前,郑秉文在《中国总账结合养老保险的现状、问题与解决对策》一文中指出:“国企改革催生了中国社会保险体系的诞生。” 当时通过引进个人缴费确立了养老保险制度模式,1997年正式确立了单位缴纳20%、个人缴纳11%的统计结合制度( 2005年为8% )。

“郑秉文:“十四五”期间人口老龄化将直面两大关口”

根据制度设计的初衷,社会统一部分要体现公平,实行现收现付制,个人账户部分要体现激励,实行部分积累制。 但是,现实中,“养老保险制度运行20年也没有达到目标”。

面对“十四五”,养老金改革是否更接近目标? 在上周日举行的中国城市百人论坛年会上,郑秉文提出了十点建议,以及他对“十四五”的三个预测和关于人口政策的两个建议。 经郑秉文同意,以下为授权发表全文。

3个预测

图片来源:摄影网

第一,“十四五”期间的老龄化趋势将突破两个大关。

第一个大关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在“十四五期”结束后将超过3亿人,达到3亿0300万人,去年为2亿5300万人。

第二个大关是16至59岁的劳动人口从2023年开始每年减少数千万大关,而“十三五”期间年均500万人左右,这意味着税基和费基的减少。

第二,“十四五”期间养老保险的赡养率必须突破。

“十三五”初期,城镇养老保险赡养率为35.8%,约3个人养活1人。 但是“十四五”期末达到47.7%,将有两人以上养活一人。

第三,“十四五”期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面临空前收支平衡的压力。

2000年以来,基金余额池的增长每年呈现正值,从2000年的2279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5.46万亿元。 但今年首次出现大幅减少,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余额将降至3.8万亿元,预计将出现1.7万亿元的巨大减少。 这个基本面,与整个“十四五”勾结,对整个“十四五”有重要的影响。

“郑秉文:“十四五”期间人口老龄化将直面两大关口”

2019年财政补贴社保2万亿美元,预计十三五期间翻一番,压力越来越大,“十四五”期间是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来最困难的时期,也是对财政压力形成最大压力的时期。

资料来源:人社部多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快速发展统计公报

人口政策两项建议

图片来源:摄影网

第一,建议“十四五”期间对4岁~6岁的学龄前教育实施优惠价格,减少青年夫妇的负担,为青年夫妇的生育创造条件。

根据全面开放两个孩子4年的数据,生育率非但没有上升,反而在下降,2019年是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实施的第四年,全年出生人口下降至最低。

这是“人口dt转换”理论的规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意愿逐渐下降。 因此,“十四五”期间是全面放开生育的时候。

我去年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一个建议,呼吁有关部门尽快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生育意愿下降的问题。

育龄夫妇生育意愿下降的原因当然很多,但养育价格持续上升是重要因素,特别是中小学9年义务教育前3~6岁的学前教育费用逐年上升,“入园难、入园贵”已成为严重影响生育意愿的另一座大山。

为此,提出学龄前教育制度应尽快在全国实行普惠价格制度,减少学龄前教育的家庭价格,搬家“学前教育”这座大山,稳定出生率。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公开资料整理

第二,建议“十四五”期间及时开放三胎,最终全面开放生育政策。

最近,大家都很在意梁建章和李铁的人口争论。 我赞成梁建章的主张,建议在“十四五”期间首先释放三个孩子,然后适时逐渐全面放开生育。

我们要摆脱社会保障,不仅要从社会保障制度的立场看人口政策,也要从人类文明长远的社会利益看人口政策,从中华民族快速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另类立场看逐步开放生殖政策的深远意义。

首先比较1980年和2100年两年的人口变化趋势

——1980年世界人口为44亿5千万人,据联合国预测,到2100年将达到110亿人,增长率为2亿5千万人。

——中国人口据联合国预测有三种前景,基准前景从10亿增加到2100年的10.6亿,倍数最低,只有1.0,几乎没有变化。 高预测为15.8亿,倍数为1.58;低预测为6亿8千万人,比1980年减少3亿2千万人,倍数不到1,只有0.68。

也就是说,以1980年为基准,到2100年,中华民族的人口增长率将大大低于世界平均人口的增长,低两倍以上。

另一个维度从1800年和2100年两年的比较来看。

看看世界人口结构的变化。 1800年世界总人口为9.5亿,根据联合国的预测(下同),到2100年的增长率为11.5。

同期,非洲的增长率为28,拉丁美洲为50,北美为65,亚洲为9.4,日本为5.1,中国为4.5,超过了欧洲的3.8。

这些数据表明,人口政策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关系到国家安全。 研究社会保障要看未来50年,研究人口至少需要前后100年。

关于资源制约等问题,今天的发言被认为只有几分钟,我想回忆一下50年前,即1970年罗马俱乐部出版的《增长极限》。

预计“增长极限”将在2070年达到爆炸性增长极限,时间过半,许多悲观预测将被科技创新和进步逐步处理或替代,再过50年,科技进步仍将处理大部分罗马俱乐部的预测,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说的两个是关于“十四五”期间人口政策的调整,谈谈养老金政策十四五期间的调整问题。

养老金改革的10条建议

图片来源:摄影网

鉴于上述养老金可持续性分解和财政面临的压力,建议“十四五”期间在以下十个方面进行。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直接指出问题,不展开。

第一,建议中央调剂制度应转为全国统一。 今年年底全国各省要实现全部省级统一,“十四五”期间要实现全国统一。

第二,推迟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必须尽快开始。 本来这项改革多年前就列入了议程,但始终没能启动。 这一改革不仅提高了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而且见长,在光大中国历史之前就已经流传了下来。

第三,延长最低缴费年限。 目前,缴费15年太低,必须适当延长。 在诸多激励不足的情况下,这是一个重要的措施,越早改革越容易,越拖越难。

第四,加快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改革进程。 改革三年来进展不佳,实施投资的基金规模不到所有基金的四分之一,提高收益率可以提高基金的财务可持续性,已成为许多国家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新动向。

第五,加快建立多纳多得的激励机制。 我扩大个人账户比例,将公司缴费的一部分划入个人账户,改善激励兼容的激励设计,实行缴费基数是提高制度财务可持续性的根本所在,越来越少,道德风险越来越明显,待遇雷

“郑秉文:“十四五”期间人口老龄化将直面两大关口”

第六,趁我们还有3万美元以上的外汇储备,设立外汇型主权养老基金。 考虑到年前设立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的决定,我们会感受到当时这个决定的前瞻性,外汇型主权养老基金也是如此,20年后我们会感受到今天决定的重要性。 否则,几年后会有后悔的一天。

“郑秉文:“十四五”期间人口老龄化将直面两大关口”

第七,加快国资转换进程,充实全国社会保险基金。 要提高透明度,需要推算,至今仍能旋转的基数是多少,能旋转多少,没有底数。

第八,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改为“养老津贴”,这不会增加财政投入,而是带来“正外部性”,从而对稳定投保人的期望产生溢出效应。

第九,第二支柱公司养老金引入“自动加入”机制,扩大参与率。 这个问题是我在年中提出《公司养老金方法》之前征求意见时提出的。 改革的机会窗口越来越小。

第十,第三支柱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期已经超过一年半没有任何说法。 第三支柱的养老目标基金“自考”也已经超过了一年半,但税优政策还没有实施。

这两件事加在一起,证明了第三支柱的制度设计和政策过程出现了问题,日前央行领导和银保监会领导在公开会议上提到了加快第三支柱建设步伐的重要性。

我认为应该尽快整合第三支柱这两个分支的制度设计,加强合作与协调。 如果能对个人账户而不是一个产品实行税优政策,就能解决矛盾,统一平台,尽快将第三支柱推向全国。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郑秉文:“十四五”期间人口老龄化将直面两大关口”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33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