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38字,读完约9分钟
关于深圳(楼盘)企业高管离职一事,万科集团董事会秘书谭华杰在21世纪网上表示,集团有50多个分企业的100多名中层管理者,一两个离职不会影响企业的快速发展。
深圳万科高层离职
按葫芦盖瓢,似乎万科的“烦恼事”不绝于耳。 最新的深圳企业两位高管离职后,万科的“离职门”持续了一年半左右,这也不可避免地在业内对万科的快速发展产生了质疑。
4月16日,有关万科高层离职的消息传到了业界。 据新闻报道,万科集团副总经理杜晶、深圳企业副总经理陶翁富、惠州万科总经理王晓东、深圳企业营销中心总经理罗霆已经递交辞呈,等待批准。
17日上午,杜晶在微博上表示:“我现在正在准备搭乘合肥万科出差,您怎么说? 散布谣言。 ”
在媒体纷纷向万科求证之际,深圳万科于17日晚发出正式证明,确认深圳万科副总经理陶翁富、市场总监罗雯近期向企业提出辞职申请,选择个人创业,并获得企业批准。
针对企业高管的离职,深圳万科总经理周彤表示,尊重他们的个人创业选择,也感谢他们在任职期间的辛勤工作和对企业快速发展的贡献。
相反,罗雯对21世纪网表示:“离职完全是自己个人的快速发展问题,与企业没有任何关系和矛盾。”
资料显示,陶翁富2002年随刘爱明加入万科,先后担任深圳万科17英里项目总经理、广州(大厦)万科副总经理、大连(大厦)万科总经理,在担任深圳万科副总经理期间,他主要是企业营销人员。
罗霆出生于197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现为深圳企业营销中心总经理。 大学毕业进入万科,晋升市场总监,负责过万科第五园项目。
据21世纪网报道,陶翁富和罗雯对深圳万科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市场份额方面,深圳万科连续9年位居深圳市场份额第一位,成为深圳唯一连续2年销售百亿的企业。
在万科全国50多家子公司中,深圳万科年销售额达到103.1亿元,成为万科销售额中业绩最好的企业。
两位营销干部的离开,在业内人士看来,肯定会对深圳万科的销售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是,深圳万科总经理表示:“职业经理人制度是万科的核心,人事变动是正常现象,不影响企业经营的稳定性。 是房地产领域深耕20多年的企业,深圳万科管理成熟,人才梯队建设完整,企业将继续稳步健康快速发展。 ”。
任何企业都有一定的人员变动。 这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了,但如果中高层持续流失,公司存在的相关问题也间接得到了证明。 万科正是这种情况。
八名中高层相继流失
时间点上,万科的人事变动从去年10月开始。
年10月,万科宣布企业副总经理陈东锋正式辞职。 陈东峰于2007年9月加入万科,担任副总经理3年,主要负责流程管理和新闻化建设。 他在万科之前曾任宝洁企业大中华区新闻和决策方案部总监、全球业务服务事业部总监。
年1月29日,万科副总经理肖楠和执行副总经理徐洪艳共同辞职,两人宣布选择个人创业,并成立了房地产服务机构里诚企业。
正是由于徐洪舸、肖楠双双离职,才正式掀起万科离职漩涡的高潮,也开始受到外界的关注。
第一个原因是,1994年加入万科的徐洪艳作是企业资历最老的人,在万科的地位仅次于王石(微博)和郁亮,被外界推测为万科的“第三代”掌柜。
关于徐艳,王石在自传《道路与梦想——我和万科20年》中说:“2001年以来,徐先生展现出卓越的管理才能,无论是技术专业还是业务拓展,都展现出万科第二代职业经理人的成熟。”
徐洪艳担任深圳万科总经理、珠三角地区负责人,担任副总经理期间相当于万科首席执行官,其首要职责是让万科总部对各地企业业务水平进行指导和管理。
与徐舸相比,肖楠的光环显得有些暗淡。 肖楠2000年加入万科,历任天津(大厦)万科总经理、深圳万科副总经理。 之后担任万科副总经理兼万科集团建筑研发中心总经理,在产品创新、产品设计方面首要负责。
在离职逐渐被遗忘之际,同年6月7日,万科执行副总经理、上海(大厦)地区总经理刘爱明辞职,随后加入重庆(大厦)协信房地产。
刘爱明2002年加入万科,担任万科天津企业董事长,2005年,他担任上海地区总经理。
在业内有一定影响较大的刘爱明,就任万科之前曾任中国海外建筑(深圳)有限企业董事长、中海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等职。
刘爱明在万科的业绩也同样有目共睹。 年万科主营收入507.1亿元,净利润72.8亿元,其中长三角地区主营收入191.9亿元,占企业总收入38.35%的净利润28.7亿元,占企业利润36.96%,两项指标均居集团首位。
刘爱明两个月后,8月9日,万科执行副总经理袁伯银宣布辞职,出任红星美凯龙家庭集团总裁。
袁伯银于2007年加入万科,担任助理总经理、上海万科总经理、集团副总经理等职位。 年3月8日被任命为万科执行副总经理。 此前曾担任百安居副总裁、执行副总裁等职。
然后今年1月17日,万科重庆企业总经理邢鹏因个人快速发展辞职。
邢鹏2002年5月加入万科,2008年3月担任万科重庆企业总经理,重庆期间先后开发万科渝园、万科悦峰、万科悦府、万科城等项目。 数据显示,年1-11月,重庆万科销售总额已突破40亿元,进入年重庆楼市销售排行榜第三位。
从年10月到现在,5名高级管理层副社长相继辞职,3名中层骨干也随之而来。 他的离职,在很多业界人士看来,首要是由于万科快速发展战略的调整。
商业地产战略
深圳房地产业内人士在21世纪的网络上表示:“在王石时代,万科以建设纯住宅为主,但郁亮交接,企业迅速发展的方向转向商业房地产方面,这两种不同的快速发展战略,这些习性是住宅开发的中高级管理者心目中的理念最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也认为,从万科众多中高层离职来看,这是明显的“变革之痛”。 因为随着企业经营理念的变化,有点中高层从自己的快速发展考虑,离职是有道理的。
转换这个说法并不过分。 直到年,万科按照董事长王石的规定沿着住宅产业化的方向迅速发展,所以基本不涉及商业地产,但年王石在哈佛留学期间,万科在总经理郁亮的带领下开始迅速发展商业地产。
关于快速发展商业地产的原因,郁亮指出,万科的商业地产是社区商业,是为住宅服务的商业,既不是宏观调控,也不是商业住宅增长的潜力,万科和其他开发商在快速发展商业地产方面是完全不同的方向。
并且说,今后5年万科的商业地产占有率将从5%上升到20%。 万科还提出了确定的三大商业企业品牌,“万科广场”建设购物中心,“万科大厦”位于办公楼,“万科红”第一是社区商业。
“万科向商业房地产的转型与目前的房地产调控有一定的关系。 由于有住房购买限制,肯定会影响企业的业绩。 因为快速发展这个商业房地产不排除这种因素。 ”。 宋丁向21世纪网表示。
实际情况也印证了宋丁的说法。 在万科年的目标中,各月的去化率为60%,但最终实现的去化率仅为55%。
客观来说,在房地产调控最严格的一年,国内整体商品房成交量下降,一线城市尤为突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0.99亿平方米,同比下跌5.7%。
这样,万科选择转型为商业地产,实际上是因为房屋销售的下跌。
深圳业内人士不断解释说,由于这些中高层多年来在万科养成了前所未有的住宅开发模式,万科可能很快转向综合体、商业地产方面,使这些管理层感到难以适应。
不完全统计,从年至今,万科在商业房地产行业的布局已经涉及到北京(大厦)、上海、深圳、武汉(大厦)、西安(大厦)、东莞(大厦)等城市,这些商业房地产项目大多以城市综合体的形式与住宅一起开发,
变革的难度非常大
但是,如此大规模的快速商业地产发展,宋丁表示:“还处于实验阶段。 毕竟没有操作商业地产的经验”。
另一方面,不愿挂名的证券公司拆迁师在21世纪网上表示,商业地产转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需要5年、10年以上,过程是痛苦的,失败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成功的可能性。
“为什么失败的可能性很高? 商业地产的操作与住宅完全不同,商业地产需要成熟的团队运营,需要详细的商业定位。 例如,恒隆是高端,万达是商场,潘石屹(微博)是写字楼的销售第一。 这方面的明确定位,显然万科还没有。 因为即使有,怎么会有特色,现在基本上有规模的开发商都在做商业地产,港资公司的太古、恒隆等也蜂拥而至,但要想拥有独特的竞争力并不那么容易。 ”。

这位分析师还指出,这是基础性的,比如你的资金能否支持业务的快速发展。 这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做商业地产把你的资金压在土地上。 这对习性迅速旋转的万科来说能适应吗?
事实上,香港新鸿基地产转型需要10多年,广东五虎的富力从08年到现在似乎还不能说“成功”。
万科的商业转型能成功吗? 等待检查可能需要时间。 同样根据深圳业内人士的风评,“万科的离职也远远没有结束”。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万科转型之痛:八高管持续离职幕后故事”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3387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