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7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是成为制造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中国工业互联网建设方兴未艾,智能化发展的新形式和应用模式正在形成。不久前在河北的一次采访中,一家模具厂的负责人告诉笔者,企业上线后,实现了设备、材料、人员的对接,节省了几十万元的管理成本,通过合理、精确的安排,生产能力提高了近三分之一。

推动制造业迈上“云端”(一线视角)

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90%以上是中小企业,55%以上的企业没有完成基础设备的数字化改造。由此可见,工业互联网建设本身就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然而,一些企业显然有数字化转型的需要,但他们害怕、不愿意、也无法去云,这需要关注。例如,许多制造企业利润低,建立一些工业互联网系统,初始投资相对较大,周期长。如何降低投资成本,分散投资风险?河北的这家模具厂虽然已经把握住了“去云”的趋势,但之前也有一些顾虑:模具是一种小批量、多品种的订单生产模式,所以不清楚是能去云还是什么样的“去云”。就在企业犹豫观望之际,当地政府主动帮助连接云平台服务提供商,并通过补贴鼓励企业向“云”迈出第一步。

推动制造业迈上“云端”(一线视角)

事实上,无论是深度推进的工业化进程,还是工业互联网的浪潮,都没有人能够享受到。企业管理者要紧跟时代脉搏,抓住信息化机遇,必须及时转变思维,为转型打好基础;政府相关部门也需要实践新的发展理念,加强政策引导,强化政府服务,采取激励措施,促进转型升级。自2018年以来,中国实施了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市场需求,明确产业方向,确定应用场景,加强示范试点。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在新兴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一些前期投资可能不会立即转化为直接收入,但它可以激活一池泉水,逐渐带来更深更广的变化。工业互联网不仅可以帮助单个企业提高质量和效率,还可以促进整个产业链的智能升级,从而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

推动制造业迈上“云端”(一线视角)

将工业互联网推向地面并克服技术障碍是根本。数据及其背后的技术支持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资源。制造业涉及许多生产设备和漫长的商业链,只有一台电机可能涉及数千个数据点,因此技术复杂性超乎想象。此外,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平台和企业的数据往往不相连,难以形成协同效应。即使在同一个企业中,生产管理、销售采购和客户管理系统也常常是脱节的。企业将数据放在云平台上,他们也担心安全性。目前,真正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才刚刚起步,面对多元化企业的“云”需求,需要一段时间来储备技术实力和匹配相应的人才。对成熟模式的创新探索、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合作共建机制的建立,可以夯实工业互联网的基础。

推动制造业迈上“云端”(一线视角)

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和网络大国。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是成为制造业强国的必由之路。让更多的企业敢于踏入“云”,善于凭借智能和数字化优势打造核心竞争力,推出优质产品,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未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进一步融合和发展,工厂将更加智能化,工人将更加省力,企业将更加稳健。

推动制造业迈上“云端”(一线视角)

(作者是本报经济社会事务部记者)

人民日报(2020年7月24日05版)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推动制造业迈上“云端”(一线视角)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5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