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6字,读完约3分钟
6月23日,中国最后一颗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联网卫星成功发射。
新华社记者蒋宏景照片
中新网6月23日电(记者于建斌、吴、、温腾)圆满落幕,举世闻名!6月23日9时43分,中国利用长征三号乙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和最后一颗北斗三号全球联网卫星。到目前为止,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星座部署已经提前六个月全部完成。

联合国空外事处专门发来视频祝贺北斗系统完成全球联网部署,肯定北斗系统正在推动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赞赏北斗系统在国外空的和平利用和参与Nations/きだよ联合0
北斗三号的最终发射充满了曲折。此前,由于两次航天发射任务失败,对整个项目进行了质量审查,发射时间从5月调整到6月;6月16日,由于发射前发现的技术问题,发射再次推迟,以确保100%的成功,没有任何隐患。这次任务的圆满完成,充分体现了航天战线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再次证明了“认真、周到、细致、可靠、万无一失”的科研实验十六字方针,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

发射的卫星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中国将进行北斗系统联合调试测试。在保证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能指标优良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候、高精度的全球定位和导航授时服务,以及基于卫星的增强、短消息通信、精确单点定位等特殊服务。

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开始建设。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织了44次北斗发射任务。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已将4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和55颗北斗二号、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成功率为100%。特别是自2017年启动全球网络以来,在两年半的时间里,已经进行了18次高密度发射任务。

今年,在COVID-19抗击肺炎疫情的特殊环境下,北斗工程坚持网络发射和疫情防控“双线作战”,有效推动了北斗三号全球网络的顺利建成。在测控系统、地面运行控制系统、星间链路管理系统和应用验证系统的大力支持下,以前发射的所有在轨卫星均已接入网络。

从项目示范到实施,从双星定位到区域联网到全球覆盖,中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经历了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三代北斗人不断奋斗,走上了自力更生、自主创新、自我超越的道路,建成了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人民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巨型复杂空间系统。它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公共服务的major/きだよききだよききだよ0/infrastructure,为世界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全球人民分享更好的时间/时间/精度服务提供了更多选择,为中国重大科技项目的管理现代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目前,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国家已经开始使用北斗系统。未来,中国北斗将继续参与国际卫星导航事务,推进多系统兼容共享,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根据世界人民的需求,推进北斗的海外应用,分享北斗最新发展成果。
据报道,2035年,中国将建设和完善更加普及、更加一体化、更加智能化的综合时间空系统,进一步提升空时间的信息服务能力,为人类的进一步进步做出贡献。
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及配套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下属的China/きだよ 0技术研究所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336次飞行。
(相关报告见第11版)
人民日报(2020年6月24日01版)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564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