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89字,读完约3分钟
以“非接触”服务为代表的新型公共服务模式,非接触、高效、主动性强,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服务资源,还能使服务链更加开放、透明、可追溯
最近,我的驾照到期后需要更换。打开手机,登录北京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应用,在线填写基本信息并提交。只需要4个工作日,新的驾驶执照将通过快递邮寄回家。
在疫情防控期间,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推出了在线宽容置换服务。司机不仅不用去窗口,而且暂时不提交身体状况证明,然后在疫情结束后通过网上或快递提交;司机甚至不需要提交照片,但是交通管理部门会从背景中提取照片。“上线上线”的“非接触”服务大大降低了更换成本!

在疫情防控时期,数字技术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非接触式配送”、“云旅游”等新的消费模式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生活,并被市场广泛认可。与此同时,一些政府部门推出了新的在线“非接触”商业模式,令人耳目一新。例如,国家税务总局日前表示,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税务大数据来促进非接触式纳税。目前,税务部门已经发布了185个网上纳税项目的清单,到今年年底将达到200个左右,以促进更多的税费业务从实体税务服务大厅向互联网转移,增加“非接触”服务的比重。

“排长队、耗时长”是人们在公共服务窗口工作时遇到的一种现象。如今,随着“配送服务”改革的不断推进,审批程序大大减少,手续大大简化,使人们办事更加方便。然而,仍然会出现排长队和来回跑腿的情况。一方面,这是因为服务窗口毕竟是有限的,一旦服务人员过于集中,他们就需要排队。另一方面,人们在准备材料时不可避免地会错过。如果他们到达窗口时发现材料不统一,就不可避免地要反复跑腿。要消除“办事难、跑腿难”现象,必须继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府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以高技术提高效率,引入更多的“非接触”服务,并推广更多的在线事务。

网上工作无接触,效率高,主动性强。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一系列新科技手段的快速发展,为“非接触”服务模式的推广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加快公共服务数字化转型的条件更加成熟。以“非接触”服务为代表的新型公共服务模式突破数据壁垒,实现网络互联,促进信息共享,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服务资源,还可以使服务链更加开放、透明和可追溯。

“非接触”服务体现了政府部门管理理念的创新。转变政府职能、优化便民措施、提升服务体验是政府部门的长期任务。在疫情防控期间,相关部门实施“非接触”服务的创新活力大大激发。疫情过后,我们期待更多部门推动更多“非接触”服务项目落地生根,使公共服务更加高效,为人们的生活增添更多便利。

《人民日报》(2020年5月6日,第19版)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数字化技术显活力 期待推出更多“非接触式”服务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566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