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27字,读完约7分钟
核心阅读
对于许多私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来说,第一笔借款并不容易。为了缓解融资“第一公里”的问题,今年4月1日,中国第一家贷款服务中心——北京第一贷款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
在这里,企业可以高效地与多家银行沟通和联系,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金融产品,有效地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借助大数据,该中心还可以帮助银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准确的金融服务。截至5月9日,居民银行已批准165笔贷款,总额为6.11亿元。

目前,中国有3000多万小微企业和8000多万个体工商户,其中约20%在商业银行有贷款余额。这意味着相当多的私营和小型及微型企业(个体工商家庭)没有得到银行的融资支持。
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重点和难点之一是解决“先贷款难”问题。所谓第一笔贷款,即第一笔贷款,是指中国人民银行信用报告中没有贷款记录的企业第一次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获得贷款。
今年4月1日,中国第一家贷款服务中心——北京第一贷款服务中心在北京行政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该中心是政府引导的市场化企业融资服务平台。运行一个多月以来,许多小微企业通过中心的配套服务获得了“首笔贷款”,有望为缓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提供“北京样本”。

一个窗口受理,企业可以有效地与多家银行联系
"对于小微企业来说,第一笔借款真的很难."中关村昌平园民营高科技企业云东体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宜良激动地说。
云东体感公司成立于2016年12月9日,是一家致力于体感互动技术的人工智能创新公司,以前从未向银行借过钱。受疫情影响,今年企业流动性不足。焦虑的刘宜良去第一贷款服务中心寻求帮助。北京中关村科技金融担保有限公司与居民银行和担保公司沟通后,提供担保,北京银行提供贷款,在企业完成相关材料提交后5个工作日内,向企业发放贷款45万元。利率为中央银行的lpr+50个基点,支持小微企业的再融资利率,解决了企业流动性不足的困难。“现在很多小微企业都没有办法贷款,第一贷款服务中心真的帮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刘宜良说。

为什么第一笔贷款是个难题?一个重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小微企业的特殊情况,如金融体系不规范,无法为风险识别提供有效的参考,银行难以有效评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存能力,这也是银行不愿放贷、不敢放贷的原因。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小微企业首次获得贷款的平均时间是成立后的4年零4个月,但许多企业在获得第一笔贷款前就倒闭了。相反,如果企业获得第一笔贷款,再次获得贷款的概率将大大提高。
为了解决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的“第一公里”问题,北京从去年开始计划建设中国第一个贷款服务中心。该中心由北京市市政服务管理局、北京银监局、地方金融监督局、中国人民银行管理部、经济信息局和北京金港联合建设。通过“小前台大后台”的形式,“一个窗口”是统一的。向外界提供客户咨询和商业登记;银行等中介机构派驻人员在后台承担产品介绍、业务指导、对接等功能,实现前台受理和后台审批的无缝衔接。

目前,第一贷款服务中心已进驻22家银行,设有3家担保机构和3家小额贷款机构,企业可以在此与多家银行高效沟通和联系,有效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截至5月9日,居民银行已批准165笔贷款,总额为6.11亿元。
高效审批,各种金融产品“私人订购”
4月1日,第一贷款服务中心开业的第一天,经营着一家小企业的张先生兴奋地走了过来。
张先生的公司提供专业承包和工程技术咨询服务,但面临资金短缺的困境。他来到综合窗口提出融资需求,并独立选择工行作为意向银行。工行常驻人员通过第一贷款服务中心综合受理平台首次收到,并与工行网上融资“快速贷款操作”产品进行了匹配。调查、审批、放款等一系列业务流程在同一天完成,成为首笔由第一贷款服务中心成功发放的小微企业贷款。尝过新鲜滋味的张先生也很满意:“这款产品不需要质押,自助式,而且操作简单,借出快。”

北京中科金润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环保解决方案提供商。经过与多家银行的沟通,最终选择了农行的按揭电子贷款产品。审批额度1000万元,利率3.85%,满足公司额度大、利率低、审批快的预期。
受疫情影响,朝阳区一家从事互联网技术的小微企业面临财务压力,恢复运营和员工薪酬成为问题。“我在第一贷款中心看过几个产品。邮政储蓄银行的小额贷款对我来说是最有吸引力的。”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企业负责人赵成功地从第一贷款中心借到了“应急款”。

“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特点是‘短、小、多、急’。在这方面,邮政储蓄银行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品序列,包括“强抵押”、“弱担保”和“纯信用”等各种担保方式。”邮政储蓄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
“进驻第一贷款服务中心的银行可提供近70种金融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最重要的是,企业可以在这里“逛逛”,直接面对银行,降低融资成本。”北京市市政服务管理局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处处长李三中说。

大数据支持提高信贷审批效率
“我原本以为手续会很繁琐。因此,我只填写了简单的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码、联系信息和抵押品地址,我获得了批准。”经营着一家供应链管理企业的白女士非常深刻地感受到,由于疫情的影响,企业资金周转困难。通过首个贷款服务中心,企业成功获得了招商银行157万元的授信额度。

“我们通过pad移动运营平台现场预批小微企业主。客户不需要提供复杂的信息,只需输入简单的基本信息,通过后台的大数据和模型分析,客户的预审批结果报告可以在一分钟内发布。”招商银行派驻人员介绍。
记者了解到,北京第一贷款服务中心运营模式的最大亮点在于向居民银行开放政府数据共享,这有助于商业银行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准确的金融服务。
李三中表示,为了解决商业银行与民营和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让银行放心,北京市相关政府和监管部门依靠北京金融公共数据区和金融大数据平台的支持,为已落户首个贷款服务中心的商业银行提供业务信息的查询和比对服务,准确“描画”企业,提高授信审批效率。

此外,北京房地产登记中心还进驻第一贷款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零距离信息查询服务,为房地产抵押贷款业务提供绿色通道,提高融资效率。
下一步,北京银监局和北京地方金融监管局将加强对居民银行和配套服务机构服务质量的跟踪评估,建立首个贷款服务中心的准入和退出竞争机制,鼓励居民银行和配套服务机构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进一步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难。

人民日报(07版,2020年5月12日)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大数据“画像” 首贷更精准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568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