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5字,读完约3分钟
2020年5月1日,日本《资金结算法》和《金融工具和交易法》修正案生效,以加强对虚拟货币交易所用户资金的监管,防止欺诈、盗窃和洗钱。日本的举措具有代表性,这表明加强对虚拟货币的监管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共识。
2009年,比特币正式诞生。这种基于区块链和分布式分类账技术,能够实现点对点交易的虚拟货币,以其分散性、匿名性、不变性和低成本吸引了人们的关注和追求。近年来,各种虚拟货币相继问世。在应用上,虚拟货币逐渐延伸到跨境支付、海外贸易和商品消费。虚拟货币的应用范围和场景非常广泛,在代币发行融资和二级市场交易中存在很多问题。由于虚拟货币的匿名性和缺乏监管,利用虚拟货币进行的欺诈、洗钱、恐怖融资和非法融资等活动很难被发现和跟踪。根据美国区块链证券公司密码追踪的最新研究报告,2019年,虚拟货币发行、交易和流通领域的欺诈、挪用资金、窃取外汇和黑客活动造成的损失总计约45亿美元。

世界各国政府一直高度警惕虚拟货币应用可能带来的各种风险,通过调查、研究和合作,找出虚拟货币的风险基础,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目前,各国的监管方向主要包括:明确虚拟货币支付服务规则、保护消费者数据安全、规范非法融资活动、打击支持恐怖主义、通过颁布法律规范和发布监管指引加强虚拟货币事前和事中监管。2018年3月,英国政府成立了虚拟货币工作队,对虚拟货币可能引发的金融犯罪、市场诚信风险和金融稳定风险进行了深入调查和研究,并适时将其纳入监管体系。2019年1月,新加坡通过了《支付服务法案》,以监管新加坡的虚拟货币支付系统和支付服务提供商。同期,美国众议院通过了《金融技术保护法》,该法将成立一个独立的金融技术工作组,对使用虚拟货币从事非法融资和恐怖活动的组织和人员进行独立调查。2020年3月,韩国国会通过了《特定金融交易信息法》修正案,要求韩国虚拟货币交易所履行其反洗钱义务,并登记交易账户的真实名称,从而加强对虚拟货币账户交易、存款和取款的监督。

虚拟货币缺乏监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各国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区块链技术作为虚拟货币的底层技术,涉及到金融安全和金融稳定、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等诸多问题。一方面,加强各国对虚拟货币的监管有利于规范和净化市场,维护有序稳定的金融市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对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产生不利影响,抑制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因此,如何在打击犯罪、维护金融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以及拥抱适当的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之间取得动态平衡,也需要各国立法者和监管者的慎重决策。

(作者是清华大学金融技术学院的研究员)
人民日报(2020年5月18日,第17版)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经济透视:有效应对虚拟货币衍生风险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57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