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38字,读完约6分钟

主角:瑞星的未来在卡片打开之前仍然是不确定的。

退市那天,瑞星咖啡的运营似乎一切如常。

6月29日上午,在北京朝阳区cbd商务区万通中心店,20多人进入店内点菜,不包括送货人员送的外卖。

在商业区的另一家商店,10种新产品“那瑞冰”已经开始销售,这是瑞星夏季新饮料配送计划的一部分。在酒吧后面,穿着蓝色围裙的咖啡师像往常一样,但不愿回应关于退市的谈话。

瑞迅官方承诺的“4000多家门店将正常运营”似乎已成为现实,种种迹象表明,瑞迅的线下运营并未受到退市风暴的影响。

在被迫解散上市公司后,这可能是瑞星咖啡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

然而,谁将继续领导瑞星还不得而知。

01游戏董事会

6月19日,瑞星宣布将于7月5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讨论的事项包括解聘陆董事长董事、董事。

一周后,瑞星突然宣布将于7月2日召开董事会,审议董事长辞职的议案。

根据第二次公告,董事会大部分董事将根据专门委员会提交的调查结论和建议,向陆提交辞职或解聘请求,专门委员会将根据正在进行的内部调查中获得的文件和其他证据,以及对陆配合内部调查的评价,提出建议。

然而,该提案被否决,因为它没有获得三分之二的多数票。陆继续担任本公司董事兼董事长。

瑞星7月5日召开的特别股东大会,是由陆控制的家族基金于6月19日发起的。是否解聘邵、、、、陆董事将进行表决。与此同时,会议讨论了关于任命英正和揭阳两位新董事的决议。

在本次公告中,虽然陆已经自我解聘,但根据最新股权信息,陆目前持有公司25.75%的股份,拥有29.98%的表决权;前瑞星ceo钱,持有瑞星16.60%的股份,拥有19.32%的表决权;陆的妹妹孙英皇拥有9.72%的股份和12.17%的投票权。卢和他的一致行动仍然是瑞星咖啡的实际控制者。

瑞幸退市后的三种命运

7月5日,瑞迅咖啡在当天下午召开了特别股东大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罢免陆、、、、申邵董事的决议。同时,会议投票决定增加两名独立董事,颖正和揭阳。

此前,7月1日,瑞迅咖啡宣布内部调查已基本完成:除了公布伪造交易金额外,公告还对涉嫌欺诈的高管和员工采取了纪律措施,包括开除十多名其他员工(包括此前被停职的员工)和“纪律处分”。

有迹象表明,瑞讯咖啡正在终止与参与伪造交易各方的所有关系,希望尽快轻装上阵。

目前,新瑞迅管理层一般都有多年的实体业务经验:

曹文宝,公司高级副总裁,在麦当劳中国工作了23年;副总裁吴刚在民航领域拥有26年的经验;瑞星董事兼高级副总裁郭金义将担任代理首席执行官,负责整体交易。

费阳首席营销官负责品牌、营销、收入增长和其他部门。最近几个月,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瑞迅的折扣率逐步提高,新策略得到调整,私人交通悄然布局。根据内部数据,瑞迅在6月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据一位接近瑞星管理层的人士透露,目前瑞星的用户数量接近6000万。

瑞幸退市后的三种命运

02废墟中的资产

由于演出造假丑闻,首都鲁的帝国大厦将会倒塌,而在这个首都废墟中还有值得挖掘的资产。

只要瑞星继续留在中国咖啡消费市场,任何玩家都不能视而不见。

2019年5月,仅在两年前成立的瑞星咖啡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中国证券交易所ipo最快的公司。这背后是瑞星无与伦比的扩张能力,它的速度和能力开设商店,它无与伦比的能力,看看全国咖啡消费市场。就连国际巨头星巴克也感受到了来自瑞星的压力。

瑞幸退市后的三种命运

坦率地说,成立后两年内可以上市的ipo不仅是虚假的、虚增的业绩,也是门店扩张能力的体现。

归根结底,像咖啡这样的消费行业的竞争力是它的区位优势。作为传统的“咖啡之王”,星巴克在品牌和位置上都具有先发优势。很难想象还有其他竞争者想和他竞争。

在这样的背景下,瑞星依然逆风而行,核心因素是超强的门店选址能力。如果你想问瑞星还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如何开店无疑是最合适的。

一些媒体对瑞迅门店的位置进行了统计,发现瑞迅门店是自然交通入口,位置优越,集中度高,“一楼”比例达到63%,远远超过其他品牌。“大堂”、“建筑”和“中心”出现频率较低,而“街道”和“商店”的比例很小。

简而言之,瑞星的大部分店铺都集中在商业写字楼和购物中心的大堂或一楼。对于线下消费商店来说,良好的地理位置是成功的先决条件,瑞星的商店资产无疑具有这样的潜力。

不幸来来去去。瑞星从美国股市退市对商店的运营未必是件坏事。成立仅两年,资本上市就完成了,门店数量迅速扩大到4000多家,速度太快了。

瑞星早期布局中的大多数店铺都是绝佳的位置,即使没有资金支持,这些店铺也能产生良好的现金流。本质上,对于像咖啡这样的2c业务来说,只要有一个好的位置,不盲目追求增长,就不难获得稳定的利润。

退市后,在没有业绩压力的情况下,瑞星可以关注店铺运营,有充足的时间趋利避害,从而提升企业的商业竞争力。

正是这种价值使瑞星的控制权成为各方竞争的焦点。

03年退市后的三种可能性

商界的亮点之一在于事件的曲折。

瑞星在成立18个月后登陆资本市场,成为最耀眼的明星。13个月后,它突然退出市场,成为投资者回避的对象。但是谁能轻易终结瑞星的未来呢?

目前,瑞星的未来无非是三个结局。

首先,破产。管理层与投资机构之间的股权竞争持续了很长时间,瑞星的业绩直线下降,最终破产。从事态发展来看,双方都非常重视瑞星的资产,这是不太可能的。

尽管瑞星已从美国股市退市,但其核心资产并未受损。事实上,这些资产的质量得到了提高。仅从运营的角度来看,拥有稳定现金流的瑞迅可能没有那么糟糕。

第二,资产打包后重新上市。瑞星的股权确定后,很有可能优化其运作,重新选择上市难度较低的港股。这样,早期被埋没的机构股东也有机会退出。

问题管理完全消除后,新管理层肯定不会放弃来之不易的瑞星,很有可能在资产优化后重新打包上市。在香港股市,现金流良好的资产备受追捧,瑞星借助港股重振第二个春天并不困难。

第三,它被一家大公司收购。事实上,瑞迅欺诈事件爆发后,国内零售巨头立即接洽收购瑞迅的股权。对他们来说,尽管欺诈对瑞星的品牌造成了巨大损害,但资产价格也出现了雪崩,这是一个逢低买入的好机会。

从重置成本的角度来看,低价收购瑞星也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毕竟,任何人都很难同时在中国的核心业务领域开设4000家门店,而且也没有直接收购那么划算。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瑞幸退市后的三种命运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6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