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214字,读完约13分钟

新型冠状病毒的流行情况正在全世界蔓延。目前还没有关于病毒来源的结论。最近,来自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六名顶尖科学家在权威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了病毒的可能来源。作者:李普金,霍姆斯,加里,



新型冠状病毒有三个不同的特征


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分析,并与其他已知冠状病毒进行比较,科学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三个显著特征。


1.与ace2的结合是独一无二的


像sars冠状病毒一样,新型冠状病毒与人类ace2结合,然后进入人类细胞,引起感染。很简单,病毒有一把钥匙,可以打开我们人类细胞的锁。病毒打开门后,进入人体细胞。



然而,通过分析sars冠状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的受体结合域(rbd),我们发现这两种病毒的受体结合域的结构有很大的不同。受体结合域有6个氨基酸。与sars的结合域相比,新型冠状病毒中有5个氨基酸。


也就是说,新型冠状病毒采用了不同的组合方式,进入了人体细胞。虽然是同一把锁,但新型冠状病毒的钥匙不同于sras冠状病毒的钥匙。


2.S蛋白上有多碱基酶消化位点


s蛋白,也称为尖峰蛋白,是冠状病毒表面的一种突出蛋白。新型冠状病毒的受体结合域也在S蛋白上,S蛋白有两个亚单位。对s1和s2的研究表明,在S蛋白的s1和s2亚单位的连接处有一个多碱基切割位点(rrar)。


这使得furin和其他蛋白酶识别这个切割位点,并能切割S蛋白,这可能打开S蛋白的结构。酶消化位点的确切功能尚不清楚,需要进一步研究,但在流感病毒中观察到了类似的结构,这可能会增加新型冠状病毒的致病性。


3.o-连接聚糖结构


与其他冠状病毒相比,新型冠状病毒的S蛋白上有更多的o-连接聚糖。O-连接聚糖结构,糖可以与蛋白质连接。


o-连接聚糖结构的具体功能尚不清楚,但它可以产生一个“粘蛋白样结构域”来保护新冠状病毒S蛋白上的一些潜在表位或关键氨基酸。


众所周知,一些病毒使用粘蛋白样结构域作为免疫逃逸的糖链屏障。也就是说,o-连接的聚糖结构可能有助于新型冠状病毒提供免疫攻击的保护。


请记住,新冠状病毒的这三个不同特征对于推断病毒的来源非常重要。


新型冠状病毒,很可能来自自然选择,而不是人工合成,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受体结合的独特方式


如前所述,虽然新型冠状病毒也通过ace2进入人类细胞,但新型冠状病毒的受体结合域不同于从未出现过的sars病毒。在计算机模型上,这种绑定模式并不理想。



换句话说,新型冠状病毒与ace2的结合能力非常强,但结合方式却是前所未有的。如果是合成病毒,我们不太可能采用这样一种前所未有的结合模式,但病毒自然变异的可能性很高。


其次,没有发现基因编辑的证据


如果新的冠状病毒是人工合成的,我们进行遗传操作,我们应该看到反向遗传系统用于冠状病毒,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遗传数据表明,新的冠状病毒并不来源于任何以前使用的病毒骨架。


基于这两个最重要的证据,科学家们推测新型冠状病毒不是合成的,而是由自然突变引起的,并提出有两种可能性。


新型冠状病毒的两种可能来源:


首先,在动物宿主中进行自然选择


新型冠状病毒首先在动物中传播,并在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获得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三个独特特征:与ace2的独特结合方式,独特的受体结合域;多碱基酶消化位点;O-连接聚糖结构。


然而,目前还没有发现这样的动物宿主。尽管冠状病毒ratg13和中国菊蝠的新型冠状病毒在基因组水平上具有大约96%的相似性,但是它们的受体结合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表明其可能不能有效地与人ace2结合。也就是说,蝙蝠中的冠状病毒不能直接感染人类。

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的吗?最新证据来了!


在马来亚穿山甲中发现了一种冠状病毒,它与新型冠状病毒的受体结合域非常相似,包括六个关键氨基酸。然而,穿山甲和蝙蝠中的冠状病毒都没有多碱基限制位点。



也就是说,我们可能找不到新型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他可能是一种具有高群体密度和与人类同源蛋白相似的ace2基因的生物。只有这样才能发生突变,并在连续传代过程中获得多碱基酶位点。


如果是这样的话,新的冠状病毒可能总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些动物中,即使我们这次战胜了新的冠状病毒。然后,新的冠状病毒可能卷土重来,因为我们还没有发现这种中间宿主。


第二,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突变


另一种可能性是,新型冠状病毒的祖先可能直接感染了人类。然后它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在传播的过程中,它适应了人类并产生了基因突变。


我们在穿山甲中发现了一种冠状病毒,它与新型冠状病毒具有相同的受体结合域。理论上,它可以感染人类。


如果是这种情况,那么病毒首先在人类中传播,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突变,从而获得多碱基酶切位点的特征。


一旦病毒得到这些适应,它将带来爆发,然后产生足够大的异常肺炎病例群。医疗监控系统被触发,病毒被发现。


如果是这样,如果疫情能够得到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就不太可能再次爆发,因为基因突变是随机的,而且很难再次获得这样的突变。


实验室是有意还是无意地揭示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性?


有没有可能是从实验室泄露的?许多实验室一直在培养冠状病毒并做一些研究。


然而,在体外或体内很难获得新型冠状病毒的三个特征,以前从未有过类似的报道。


理论上,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受体结合域可能发生突变,从而产生新型冠状病毒的受体结合域。然而,我们在穿山甲中发现了具有几乎相同结合域的冠状病毒,这为新型冠状病毒如何通过重组或突变获得这些rbd提供了更强有力和简明的解释。

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的吗?最新证据来了!


同时,多碱基限制位点或o-连接聚糖结构的存在也与基于实验室培养的假设相反。因为只有当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在细胞培养物或动物中长时间传播时,才能产生多碱基限制位点。


此外,如果新的冠状病毒真的是通过细胞培养或动物传代产生的,则有必要预先分离具有非常高遗传相似性的祖病毒,并将其传递给大量具有人类同源ace2受体的动物,但这些工作以前从未有过报道。


同时,它不太可能获得o-连接的聚糖结构,因为这种突变通常表明免疫系统的参与,这在体外是不存在的。


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作者认为新型冠状病毒不是来自人工合成或实验室泄漏,而是来自自然界。


此外,还有27名科学家联合发表了一份文件,谴责COVID-19起源的阴谋论。他们是谁?


"我们在此强烈谴责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不是天然来源的阴谋论."


北京时间2月19日,来自9个国家的27名公共卫生科学家在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Lancet)上联合发表了一篇在线交流文章,支持科学研究、公共卫生和医疗工作者抗击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病(covid-19)。


《中国科学》杂志记者了解到,许多参与联名信的外国科学家与中国科学家进行了合作或交流,如斯考克罗夫特国际事务研究所的丹尼斯·卡罗尔(dennis carroll)和非营利组织“环境保护与生态健康联盟”(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nomic Health Alliance)的彼得·达扎克(peter daszak),他们几年前访问中国时希望与中国科学家共同启动“全球病毒群研究计划”(Global virtual Group Research Program)。

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的吗?最新证据来了!


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公共卫生领域很有名。例如,皇家学会的jeremy farra爵士、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传染病中心前主任james m hughes、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前主任rita colwel、尼帕病毒发现者之一、马来西亚医学科学院教授sai kit lam、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流行病警报和反应网络指导委员会成员john s mackenzie等等(附有27名科学家的详细名单)。

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的吗?最新证据来了!


自新的冠状病毒出现以来,27名科学家高度赞扬了中国科研、公共卫生和医疗工作者的辛勤和高效工作。然而,在疫情发展的同时,“实验室病毒泄漏”和“人为新病毒”等谣言继续在互联网上传播,其中大部分围绕着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学研究所。

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的吗?最新证据来了!


27名科学家在一份声明中称,来自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已经分析了导致这种疾病的sars-cov-2的整个基因组,并公布了结果,压倒性地证明了冠状病毒像许多其他新的病原体一样起源于野生动物。


他们还说,在这种流行病中,相关数据的快速、公开和透明共享现在受到关于疾病起源的谣言和错误信息的威胁。他们强调,阴谋论除了制造恐慌、谣言、偏见和破坏全球共同抗击艾滋病的努力外,没有任何用处。


“我们支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呼吁促进科学论证和团结,而不是误导和猜测。”


27名科学家写道,他们来自英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荷兰、西班牙、马来西亚、意大利和中国。


这一声明发表后,在中国学术界和舆论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在接受《中国科学杂志》采访时,一位国内科学家说:“我被这种说法感动了。”这是对一句话的回应:科学没有国界。”


从国际科学家的共同声援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学的认识对于流行病的预防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上面采访的科学家们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坚持在公众舆论中科学地对待这一流行病,而不是传播他人的谣言、偏见或阴谋论,否则只会损害全球共同抗击这一流行病的努力。同时,他说,如果科学家想被公众认可,他们还需要做更多的科普工作,以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

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的吗?最新证据来了!

参与这封联名信的27名专家包括: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虫媒病毒部前主任、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名誉教授查尔斯·卡莉舍研究了啮齿动物传播的病毒生态学和虫媒病毒生态学的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病毒诊断、病毒分类学和病毒进化


美国国际开发署新疾病威胁部主任丹尼斯·卡罗尔专注于热带传染病和疟疾的生物医学研究

美国微生物学会(asm)和科学促进协会(aaas)前主席丽塔·科尔韦尔(Rita colwell)现在是马里兰大学的教授,主要研究全球传染病、水和健康


波士顿大学新兴传染病国家实验室主任罗纳德·b·科里研究了免疫反应和感染的免疫后果


彼得·达扎克,生态健康联盟主席兼执行副主席,研究对人类致命的新的人畜共患病毒,如尼帕病毒、亨德拉病毒、非典病毒和禽流感病毒


德国柏林慈善医院病毒学研究所所长克里斯蒂安·德罗斯顿(Christian drosten)专注于新型冠状病毒的病毒进化和生态学、流行病学和分子病毒学


路易斯·恩胡安斯是西班牙马德里国家生物技术中心的研究员,研究冠状病毒


韦尔科姆基金会主任、英国医学科学院成员、国家科学院成员、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成员和皇家学会成员杰里米·法拉关注全球健康


休姆菲尔德澳大利亚野生动物卫生局前副主席,昆士兰传染病中心第一任主任和首席科学家,研究了与蝙蝠有关的新出现的传染病,包括非典样冠状病毒和尼帕病毒


乔西·戈尔丁,英国韦尔科姆基金会的流行病预防和应对计划官员,专注于流行病预防和应对


Alexander gorbalenya ncbi,前国际病毒学委员会副主席,自2013年以来一直担任病毒学编辑,也是《病毒学与病毒研究杂志》编辑委员会成员,专注于生物信息学和病毒进化


巴特·哈格曼斯是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医学中心病毒学系的病毒学家,主要研究新病毒感染的发病机制,尤其是冠状病毒,包括非典和mers冠状病毒


詹姆斯·m·休斯为美国内科委员会工作,负责监测突发感染和抗生素耐药性


前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顾问、生态健康联盟健康与政策执行副总裁威廉·b·卡雷什专注于健康与政策

波士顿大学医学和国际健康教授杰拉尔德·t·科希研究传染病


林世杰曾参与世界卫生组织的新传染病项目,现为马来西亚吉隆坡马来亚大学教授,专注于传染性病毒研究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罗马,意大利),重点是控制跨界动物疾病


约翰·麦肯齐是澳大利亚珀斯柯廷大学的教授,主要研究新的病毒性疾病和虫媒病毒(蚊媒病毒)


马萨诸塞州公共卫生部传染病和实验室科学局医学主任拉里·麦道夫研究传染病


琼娜·马泽特的新兴大流行威胁预测-2首席研究员(ept-2)项目,美国国际开发署下一代劳动力联合首席研究员,美国国际开发署w·史密斯首席研究员,专注于新兴大流行威胁


美国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微生物学教授兼微生物学系主任彼得·帕里斯专注于含核糖核酸的病毒,尤其是流感病毒


爱荷华大学的斯坦利·帕尔曼,罗伊·J和露西尔·卡弗医学院,研究sars冠状病毒和mers冠状病毒


香港大学研究新病毒,从研究rna病毒的基础生物学到开发传染病的分子诊断工具


伯纳德·罗兹曼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的院士、美国科学进步协会的成员以及芝加哥大学生物科学系的教授。他专注于单纯疱疹病毒基因的功能,特别是病毒控制宿主细胞的机制和开发用于治疗人类癌症的治疗性病毒研究。

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的吗?最新证据来了!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琳达·塞夫教授研究冠状病毒研究


世卫组织流感参考和研究合作中心主任,墨尔本大学教授,专注于儿科和儿科传染病


迈克·特纳,英国伦敦韦尔科姆信托基金会的科学主任,研究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基因组学和锥虫寄生虫的群体生物学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新冠病毒是人工合成的吗?最新证据来了!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6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