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61字,读完约3分钟
COVID-19的肺炎疫情影响了海外华人和海外华人的心灵。虽然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家乡,但他们与祖国同甘共苦,捐钱捐物抗击中国的疫情,为中国社会乃至当地主流社会提供宝贵的防疫经验。中国华侨网(身份证号:侨网中国)特别推出了一系列题为《全球华人抗击传染病》的稿件,讲述了海外华人抗击传染病的故事,记录了海外华人为帮助中国预防传染病所采取的各种措施。

自1999年COVID-19爆发肺炎以来,杨飞恒一直活跃在北京市朝阳区来广营社区的防疫第一线。在过去的两个月里,他带领12个流行病学调查小组对来广营乡17万居民进行了密切接触人员管理、流行病学调查和社区日常防控技术指导。
“1月16日朝阳区卫生委员会召开部署会后,我们开始安排防疫工作。”杨飞恒,来广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任,同时也是北京市朝阳区侨联成员。
在疫情防控初期,在中心动员部署会上,杨飞恒说:“所有人员,只要有医生资格证和护士资格证,都必须上来!”在杨飞恒的号召下,大家立即结束了春节假期,返回工作岗位。然而,由于部分返京医护人员不得不隔离14天,部分人员去兄弟单位支持调流等工作,中心人员仍然非常匮乏。

杨飞恒(中)正在工作。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广营乡是朝阳区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最多的地区,联系密切的情况也非常复杂。杨飞恒介绍说,这里有老弱病残的孕妇群体,有患有抑郁症和精神病的,有需要省市共同管理和调查的,有需要确诊的密切接触者,有出院后“转晒太阳”的...

从元旦29日到元旦4日,杨飞鸿连续六天值班,回家休息一天,第六天返回工作岗位。“我们没有后备队,没有支持,也没有人可以取代它。我们只能上去。”
有一次,朝阳区派出所从武汉接回了一个来自河北省香河县的年轻人,杨飞恒去做了人流调整。这个年轻人已经在香河被隔离了14天。在返回北京之前,他在香河检查站被拘留了几个小时。回到北京后,他进行了各种检查和流行病学史调查。

“那个年轻人那天在船上,一套防控工作的过程又累又累,但他没有抱怨,临走时对我们说了很多感谢的话。”杨飞恒说,当时他非常感动,因为他的作品得到了理解和认可。
当被问及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是否有恐惧时,杨飞恒说:“没有!2003年,我在北京垂杨柳医院非典病房工作。我有抗击非典的经历,这次我很自信。而作为基层的社区医务人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去找谁呢?”
杨飞恒(左)正在工作。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杨飞恒介绍,到目前为止,中心已管理了173个密切接触者、132个入户调查、59人次的密切接触者转移,并为区政府指定的医学观察点提供了应急支持。目前,中部地区只有4人被隔离在家中,其他人已经脱离医学观察。
“我们的基层防疫工作有两条底线。一是医务人员及其家属零感染,二是街道和社区居委会人员及其家属零感染。看来他们都被关押了!”杨飞恒表示,除了一线医护人员,该中心还制作了一个非接触式的药物配送窗口,而保健部门使用的软微信注册可以精确到分钟,确保人们不会聚集。

杨飞恒加入抗疫第一线后,他的家人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杨飞恒的妻子是朝阳妇幼保健院的护士。虽然她不在前线,但她一直在背后支持和鼓励她的丈夫。“她经常告诉我,我家里什么都有,所以你可以安心工作!”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吴侃
原题:“华侨杨飞衡《基层战争‘传染病’记录》”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全球华人同心战疫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704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