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70字,读完约4分钟
武汉战争中的“流行病”:与死亡赛跑中的“插管突击队”
中新社武汉2月22日电:武汉大战“流行病”:“插管突击队”与死亡赛跑,中新社记者严
这是一个治疗COVID-19肺炎的特殊小组。一旦出现,就意味着病人的病情非常严重。“紧急插管非常紧急,许多抢救通常需要在半夜和清晨插管。”中国新闻社记者采访了武汉协和医院西医院和同济医院光谷医院的两个“插管小组”,听取了他们在“最危险的地方”与死亡进行日常斗争的故事。

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教授为胡教授安排防护服。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越快越好”
“我们的流程要求每个人都要快速操作,药物治疗也应该很快见效。大多数插管应该在半分钟内完成。”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插管突击队”队长陈向东告诉记者,重症患者往往病情进展迅速,并可能出现严重的呼吸衰竭,这使他们的治疗更加困难。“有必要争分夺秒地进行气管插管,收回更多的时间意味着患者对另一种生活有更多的希望”。

麻醉师林肯是陈向东团队的一员。他在战争“流行病”日记中记录了这样的抢救经历:“当时,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只有60%,意识已经消失,血压无法测量,心率显示为危险的室性心动过速。”在100,000人的紧急情况下,“麻醉师迅速给药,支撑面罩供氧,并插管。”在此过程中,心跳停止了一次,并立即进行了心脏复苏、肾上腺素和除颤。”

经过一系列紧张的手术后,病人的病情稳定下来,血氧饱和度慢慢上升。“病人用一只脚进入了地狱之门,被我们拖了回来。救人一命的感觉真好。”
武汉协和医院西医院的“插管突击队”正在工作。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标准化和专业化是确保安全的砝码
气管插管在COVID-19肺炎的治疗中是一项极其危险的工作。根据陈向东的说法,医生和病人之间的距离是以厘米为单位测量的,病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如果病人不小心咳出了痰,危险相当高."
"我们必须尽力治疗病人,保护医生的安全。"陈向东说,“插管小组”的工作强度高,流程多。要实现无缝运营,需要熟练医生和团队的默契配合,离不开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
“每一个环节,无论是防护装备、人员分工、流程连接、工作调度、后勤保障等等。,必须有序而顺利,”陈向东说。“这是一场持久战。只有通过标准化流程才能调动团队的战斗力。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每个人的安全。”
同济医院光谷校区组建的“插管死亡小组”由5所医院的18名麻醉师组成。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手术“零失误”,团队制定了“麻醉师共识”,包括个人防护、物品准备、插管步骤等。,并准备了一个用于气管插管的“通用箱”,其中装有麻醉药品、血管活性药物、一次性插管设备和其他必要物品。

“统一操作模式,把握所有环节,质量控制更加严格,患者生命更加安全。”同济医院麻醉科主任兼插管死亡小队队长高锋说道。
医生和普通人最欣慰的是病人正在好转
“作为医生,我们最清楚工作的风险,但此时你不去,谁去呢?”陈向东回忆说,在2月12日接到医院的紧急通知后,许多同事在20分钟内就主动报名了。两个小时后,每个人都开始打包,女同事把头发剪短了。第二天早上,队伍已经在前线作战了。

尽管工作强度和压力很大,但“插管小组”中没有人退缩。在这场流行病的“大考验”中,陈向东欣喜地看到年轻人的成长。“过去,许多人认为年轻人害怕艰苦。这次我发现他们精力充沛,敢于努力工作,非常聪明。”
当然,最让他高兴的是病人有所好转。20日,队插管的危重病人陈先生成功拔除气管插管,目前情况稳定。“现在病情好转的病人越来越多,但我们远未放松。”陈向东说。
在同济医院光谷医院,“插管死亡小组”已经完成了数十次气管插管手术。其中,年龄最大的是一名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85岁老人。医生在插管过程中熟练运用多种血管活性药物,不仅成功完成了气管插管,而且保证了患者生命体征在整个过程中的稳定性。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武汉战“疫”记:与死神赛跑的“插管突击队”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73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