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98字,读完约4分钟
COVID-19肺炎是压倒全球化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新社北京二月二十二日电(记者王)COVID-19肺炎是压倒全球化的最后一根稻草吗?一场流行病,让那些唱衰全球化的人找到新的借口。
他们声称中国的防疫对全球供应链的溢出效应证明了全球化是不可靠的;他们断言,从现在起,全球化将“完全停止”;他们主张,这种流行病将加速各方的脱钩。他们想得太多了吗?
世界上任何一个对全球化不满的人都不能否认一件事:整个世界又冷又热是既成事实。
尤其是近年来,中国越来越融入世界。201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贸易总额分别占世界总量的15.9%和11.8%。
"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实际上远远超过了其自身的体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经济发展研究室主任徐启元指出,这种影响也反映在中国处于全球供应链的核心节点。根据一家德国咨询公司的调查,该国近三分之一的企业遇到了供应商关闭的问题。

长期以来,各国的资本流动、技术流动、产品流动、产业流动和人员流动都汇聚到了世界经济的海洋中。当疫情来袭时,是“脱钩”还是“刹车”,让各司其职、相互合作的逻辑就此止步,还是我们共同努力克服困难,继续做大蛋糕?我相信每个有眼光的人心里都有一个答案。

事实上,全球化促进了商品和资本的流动,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明的进步,促进了各国人民之间的交流,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
茫茫汤的历史趋势,虽然会有一个回头浪,遇到危险的浅滩和暗礁,但它的“青山遮不住它”,也没有人能阻挡它。与“退潮”理论相比,这种流行病更像是一种“压力测试”。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刘世锦表示,无论是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还是产业链的关闭,每个人都在同一条船上,是一个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各方应以此为契机,增强国际社会维护和促进全球化的共识,扩大合作,共同促进发展。

从“全球化使每个国家都受制于人”到“全球化加速了病毒的传播”,这种流行病也给全球化带来了许多“盆”。
一直以来,关于全球化的讨论都不乏质疑之声。但总的来说,大多数人认为它符合经济规律和各方利益,但它也带来了一些麻烦和挑战。
一方面,全球化提高了全世界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不可否认,全球化并不完美,但如果你简单地把困扰世界的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它,然后大喊“脱钩”,这既不符合事实,也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如果我们在经济上脱钩,我们如何才能共同对付共同的敌人,如核扩散、气候变化、全球流行病或任何其他对全球稳定的威胁?”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在2019年创新经济论坛上的讲话现在看来颇具前瞻性。
要解决全球化的问题,出路不是“倒退”,而是“前进”。
如今,各方都在努力探索全球化的新道路。例如,中方提出共同建设“一带一路”,这是一项覆盖面广、包容性强的新发展举措,旨在为国际合作创造一个开放的平台,努力实现全球再平衡,帮助解决全球发展不平衡问题。面对疫情的威胁,合作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声音。

最近,包括霍尼韦尔和福特等美国企业在内的许多外资企业表示,相信中国将继续保持健康稳定的经济发展。疫情并没有影响他们在中国投资和经营的决心和信心。飞利浦和西门子等跨国医疗器械公司也采取行动,通过配置设备和开通专线帮助中国抗击疫情,及时响应中国相关医院的需求。

正如中国外交部所说,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高度融合,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就是世界经济面临的挑战。目前,帮助中国意味着帮助世界。
全球性问题必须始终在全球范围内解决。当你遇到风浪时,你会回到港口,永远也到不了彼岸。经济如此,战争的“流行病”也是如此。
新型冠状病毒已经成为全人类的敌人,任何国家或个人都不可能关起门来免疫它。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赛直言不讳地表示,这一流行病是对政治统一、财政统一和科学统一的考验。现在,“我们需要联合起来,打击一个没有国界的共同敌人,确保我们有必要的资源来结束这一流行病,把我们最好的科学带到前沿,并找到解决共同问题的共同答案。”

这场战争的“流行病”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现在最需要的是各方共同努力,同舟共济。最不需要的是过度反应,跌倒在岩石上,甚至幸灾乐祸。对于“COVID-19肺炎是压倒全球化的最后一根稻草”的说法,一些专家用一句话作出了回应:扫门前雪的时代早已过去。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新冠肺炎是压倒全球化的最后一根稻草?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73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