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40字,读完约10分钟
如今,为了孩子的未来、健康和教育,不少家庭选择移民海外。然而,即使移居海外,受东亚文化影响的传统育儿方式也没有改变。
渐渐地,两代中国家庭之间的冲突经常出现在媒体上,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沟通障碍……所有这些都可能是冲突的导火索。
这一次,一封来自澳大利亚一名25岁中国女孩的求救信将这个话题带到了公众舆论的中心。
在一个名为“微妙的亚洲特征”的论坛上,女孩凯伦写道:
我是澳大利亚华人。在我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里,我的父母都过于专横和过度保护。我非常爱他们,但是这个成长过程影响了我。我很害羞,内向,无法维持长久的友谊。
当我13岁的时候,他们会关注我在网上交谈的每个人。有一次,他们检查了我的整个电子邮件地址,并在阅读时删除了数百封电子邮件。当我15岁的时候,我妈妈过马路时不得不牵着我的手。
在我们的兄弟姐妹中,我的大哥最受父母这些行为的影响。他快30岁了,从未工作过。他从不离开家,每天在家玩游戏。
虽然我妹妹是家里最小的,但她知道如何用甜言蜜语接近她的父母。为了获得一些自由,她学会了撒谎来欺骗父母。因为她知道她的父母是如何对待我们的,她现在最好的事情之一就是操纵她的父母。
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宝贝宝贝》
这是关于中国家庭中父母的心态,他们保护过度,不愿放手
在许多中国孩子看来,那些生活在移民家庭的孩子受到父母传统价值观的过度保护和控制。“父母用爱养育孩子,但他们可能会以爱的名义吞掉孩子。”这篇抱怨父母渴望控制的帖子因此引起了全世界的共鸣。
与此同时,对于许多移民家庭的父母来说,读到这样的内容可能会非常令人不寒而栗:为了孩子移民海外,努力工作,只想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为了自己的利益对孩子严格要求,但是为什么他们的孩子不能忍受呢?
显然,这种家庭矛盾表面上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但本质上却根植于文化和思维方式,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那么,两代人之间的矛盾真的没有解决办法吗?
两代人彼此无法理解
进入凯伦发布的“微妙的亚洲特征脸书群”,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欧洲和亚洲国家的150多万成员活跃在这里。
起初,讨论组的创始人是居住在墨尔本的九名中国高中生,他们在那里分享关于“晦涩或明显的亚洲特色”的笑话,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个社区仅在三个月内就吸引了100万亚洲人加入。
图片来源:微妙的亚洲特征
虽然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但大多数成员都有相同的身份:第二代亚洲移民(儿童从童年开始随父母移民/出生在国外)。
几位创始人显然没有想到,隐藏在笑话和表情包下的两代移民家庭之间的身份焦虑和文化冲突,会被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年轻亚洲人所分享。
论坛成员分享复杂的成长经历,讨论文化遗产,父母和社会之间的冲突,以及用各种笑话来表达自我认同。当然,这个群体中最黑的父母是亚洲父母,他们被认为是严格和专横的,不尊重孩子的隐私。
“亚洲父母的逻辑是:得不到A是一种罪过”
图片来源:微妙的亚洲特征
每个成员都回忆起他们在团队中成长的无数不同经历:例如,当你的美国朋友穿着睡衣参加各种聚会时,你穿梭于各种培训课程之间。
一个女孩告诉她妈妈她早上没有吃早餐,她妈妈给她发了这样一段话:
“听说你两个小时没吃早饭,去上课了。我真的很担心你的健康。即使是因为我担心你昨晚睡不好,像你这样在压力下工作,我的身体真的很容易垮下来。”
图片来源:字幕亚洲特色
母亲讲完理论基础后,她也没有忘记用例子来说明:
“我同事的丈夫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优等生。毕业后,他去了华尔街工作,但由于肠胃疾病和糖尿病,他不得不终止自己的职业生涯。我希望你不会像他一样。注意健康饮食,对了,我给你找了一篇文章,你可以看看人们有什么建议……”

有些人参加亚洲家庭聚会时会自嘲,并被告知进屋前需要穿上酒店拖鞋的照片。
图片来源:微妙的亚洲特征
另一个穿着背心发帖子的成员说,他每天都受到家人的辱骂,因为他的肥胖,家人已经有7个月没见他了。极度的羞愧让他想到了自杀,但他担心自己只是小题大做,过于敏感。
在回复中,很多人对房东的遭遇表示同情和理解,“我还遭受了24小时(一天24小时)的辱骂”,“谁能找到一个不能胖的亚洲家长的耻辱?在线等。”。当然,也有严厉的声音指责:“与父母所经历的艰辛相比,这算不了什么。你应该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例如开始吃少量食物和多做运动。”

许多中国孩子觉得,由于父母谨慎、严厉、专横,在西方国家长大、却流着亚洲人的血的他们,不可避免地会觉得说双语是一件不幸的事;同时,我讨厌父母布置的作业;并且或多或少总是试图抵制父母为自己设定的规则和传统…

亚洲父母,这样的群体经常成为群体中嘲笑的对象
图片来源:谷歌
但与此同时,当年轻人聚集在脸谱网上,用表情包和网络流行语来自嘲和反思自己的时候,中国父母也有麻烦。
在中国阿姨们聚集的北美华人互联网上,忧心忡忡的父母经常表达他们对青少年子女教育的担忧,包括但不限于抛弃父母、不会说中文、不能融入白人圈子/不能融入白人圈子等等。
经典的育儿帖子往往充斥着这样的内容:“如果我的孩子不是故意说中文我该怎么办”、“我应该让我的女儿在白人同学家过夜”和“太内向了,没有朋友怎么解决”,这与主题充满矛盾。
甚至家庭父母在爱情上也逐渐采取开放的态度,有些人选择干预。一位家长在网上寻求建议,以及如何让三年级的女儿放弃爱上一个男孩的想法。“我以前成功地说服过几次,但这次似乎有点严重,难以解决。”。
在理想的条件下,这一代移民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够成为中国传统价值观(孝顺)和西方思维方式的混合体。大多数人心目中的模范孩子应该孝顺父母,能说流利的中文和英文,寻找亚洲人(如果必须是外国人,白人是最好的),上名牌大学,成为医生或律师。

然而,这种一厢情愿的想法经常被后者在年轻时用西方教育武装起来的反叛所打破。亚洲集团通过这次大规模在线聚会进行了“无端抵抗”。
“白人孩子带到学校的午餐和你带到学校的午餐”
图片来源:微妙的亚洲特征
有多少人受到纪律处分的影响?
谈到中国传统家庭中最常见的管教方式,最近一季《圆桌学校》中有一集,主持人陶抛出了一个困扰中国孩子多年的问题。
"为什么许多父母喜欢娱乐和贬低他们的孩子?"
斗·温韬
图片来源:圆桌会议
“你看他胖得像头猪。”
“看他黑得像个煤球。”
“我们家的那个男孩是个傻瓜,帮不了阿逗。”
“我说过多少次了,为什么你不记得了,是猪脑?”
“快点!看看隔壁的xx,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孩子!”
……
愤怒、咧着嘴笑的父母和沉默的孩子构成了无数人回忆童年时脑海中熟悉的场景。
中国父母习惯于通过责备和羞辱来敦促孩子改正,但他们不知道情感有能量。父母以这种方式传递的负面能量,幼儿没有能力消化,这些负面能量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他们心中积累。
江周放说,儿童世界的比例不同于成人世界。当孩子很小的时候,他们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他们只有父母。
雷切尔
图片来源:圆桌会议
孩子们经常相信许多成年人开的玩笑。“就像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真的认为我们是在垃圾堆里被捡的,我们总是担心我们的父母会把我们扔回去。”
对于父母来说,这些脱口而出的不满和贬损的话会在孩子的心理上造成更多的困惑和羞耻,这些困惑和羞耻可能会在他们心中随时放大,甚至可能贯穿他们的一生。
一些读者回忆起他们年轻时被父母公开贬低和批评的经历。虽然他们知道他们的母亲从心底里爱着自己,但他们不同意她的教育方法,而是希望私下里受到打击。
孩子们关心父母给出的每一个反馈和评价。当众责骂、羞辱和伤害自尊的笑话就像一把刀子狠狠地刺伤他们,留下一道无法愈合的伤疤,甚至可能会持续一生。
作家王朔在《致女儿》中写了一段令人心碎的记忆:
“我不记得爱过我的父母。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害怕他们。当我长大后,我开始打扰他们。后来,我被人指着麦子,见面时吵架了;后来,我不能看着他们,并避免他们。一方面,我觉得我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更好,但我做不到,也不能假装;后来,当我想到他们时,我很难过。”

这篇短文描述了中国亲子关系的痛苦——缺乏爱。
王朔生长在一个军人家庭,他的父亲给他的印象是严厉和暴力。
在军营中长大的马未都也对这种管教方式印象深刻。谈到当时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马未都在圆桌学校打趣道:“那时候,谁不打孩子,谁就打!其他人不会说你不战斗,但“战斗两次”。
图片来源:圆桌家庭:我们的父母
英国爱丁堡大学的一项研究对2000人进行了50多年的跟踪调查:
年轻时从父母那里得到更多温暖和关怀的孩子长大后更有可能快乐,对自己的生活更满意;然而,那些年轻时受到父母高度心理控制的孩子,其心理健康状况明显较差。
事实上,一些心理学家也注意到父母的控制欲太强,这对孩子的幸福有负面影响,这类似于失去亲人的负面影响。
为此,王朔总结了他对下一代的养育方式。他希望自己和女儿之间最重要的情感不是血缘、孝顺、养育和反馈,而是亲密。
“我特别害怕像奶奶一样。如你所知,她还活着,我对她充满感情,但我们在一起就像陌生人。”
对于移居海外的中国家庭来说,当他们的孩子在一片全新的土地上长大,接受与父母完全不同的教育时,此时的中国家庭必须为亲子关系付出比在中国更多的代价。
然而,在任何环境下,成人面对儿童的最大文明就是站在儿童的角度,试图理解他们的行为,并以他们愿意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成长。
父母总是希望他们的孩子变得更好,但是在尽力帮助他们的同时,不要忘记设身处地为他们的孩子着想,考虑彼此的想法。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拿不到A,是一种罪过”25岁华裔妹子发帖控诉中国父母!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803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