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40字,读完约5分钟
根据德国版微信公众账号《道德经》,德国爆发了COVID-19肺炎,社会经济活动几乎停滞不前。德国各地的中餐馆不像以前那样繁荣,餐饮业已经成为德国受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随着疫情放缓,德国逐渐放松了限制。
德国《今日新闻》报道称,各州进一步“放松”,包括允许餐饮业在严格的卫生条件下恢复运营。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和萨克森的餐厅将于11日恢复营业,莱法的餐厅将于13日重新开业,柏林、勃兰登堡、黑森、萨克森和图林根州的餐厅将于15日重新开业,符拔、巴伐利亚、萨尔和施赫的餐厅将于18日重新开业。

以记者所在的海森市法兰克福为例,调查发现,近一半的餐馆对15日开业仍持谨慎和保守态度。
一家名为“见面”的四川餐馆上周开始出售食物,但它只接受顾客来取餐。餐厅老板董安表示,餐厅计划在15日开业,餐厅将严格执行1.5米的安全间隔,客人将坐在桌子对面。
法兰克福火车站附近是中国餐馆的集中区。主要经营自助火锅的“重庆小民”计划于5月15日重新开业。商店说会对店里的桌椅稍做调整,严格遵守1.5米的人际距离;为了避免顾客之间不必要的接触,顾客将不再自己用餐,而是呆在座位上等待服务员送餐。

火车站正门对面的“小龙坎”火锅餐厅目前正在进行外卖。据老板李菲菲介绍,得益于品牌优势,“小龙坎”外卖业务正在蓬勃发展。通过与在线订购平台的合作,每隔一天就可以从法兰克福运送到柏林、汉堡等地。“在特殊时期,外出是最后的手段。这一期间的支出收入基本上可以平衡开支。”15日,黑森的餐饮业被取消,“小龙坎”将重新开放。

然而,仍有许多中国餐馆推迟恢复营业,或者在作出下一个决定之前观望。
岳阳楼,湖南饭店,两个月前停止在餐厅吃饭,改为外卖模式。食客通过微信订餐,餐厅厨房提供食物,老板自己开车送食物。目前,餐厅正在为18日开门做装修准备。在原有的四个包厢的基础上,新设了四个小的单人桌和单人房间,以满足用餐的安全要求。据餐馆老板李显秋介绍,自疫情爆发以来,餐馆的月收入仅为正常情况的30%至35%。

火车站附近的这家马来风格的小餐馆在关闭了一个多月之后,从4月20日开始经营外卖。由于餐馆需要雇佣额外的司机送餐,为了节约成本,他们在微信群中宣布了“送餐安排”:周二将食物送到法兰克福的里德堡市,周三送到奥伯鲁塞尔市……周六送到达姆施塔特市。每当一顿饭被送到一个固定的地方,下订单的食客就会来取他们自己的饭菜。为了增加点餐量,这家马来风格的小餐馆还与旁边的烧烤餐厅“零串酒吧”合作,允许用餐者一起点餐。至于是否在15号重新开门,老板更倾向于观察一到两周。毕竟,开门意味着商店工资成本的大幅增加。然而,经过两个月的禁令和疫情的威胁还没有完全解除,顾客的回头客吃的意愿有多高仍然不得而知。

“奶奶的”中餐馆自从接管展览和集体用餐以来已经关闭了三个多月。法兰克福展览仍在二月初举行。为了避免风险,餐馆自2月初就关闭了。老板希望考虑在五月底和六月初重新开业。在疫情期间,旅游业和展览业遭受了严重挫折。即使业务恢复,单个客户可能无法支持商店运营。

记者还试图联系位于法兰克福机场的四川餐厅“老成都”和中国餐厅“北京-北京餐厅”,但没有人接该餐厅的订餐电话。
德国中国食品协会主席胡运青表示,德国大多数中餐馆“被严重削弱”。在封锁政策开始时,该协会建议中国餐馆应及时与房东和供应商进行书面沟通,讨论与降低成本有关的问题,如试图降低租金或延迟支付租金。该协会还首次为中国食品业主提供了德国沟通信函模板。另一方面,该协会提醒中国餐馆有效利用官方政策,申请短期工作津贴或援助贷款,并联系合格的德国当地企业和财务顾问,为有需要的中国餐馆业主提供服务。

据报道,目前,德国中国食品协会已有50多个成员单位成功向德国政府申请贷款。银行通常批准餐饮业的贷款额度,即餐馆总租金为1-2年,或餐馆员工工资总额为1年;在胡运青看来,这是一个有效的救济措施,因为德国复兴银行的信用担保和低贷款利率。

根据德国中国食品协会的调查和评估,即使餐饮业即将解禁,大多数中国餐馆仍然不愿意在第一时间开门,大多数餐馆持观望态度。胡运青:“以一个大型的蒙古烧烤餐厅为例,有300到400个座位,至少需要5个厨师和5个运行大厅。然而,在解禁之初,预计客流量仅为原来的20%至30%。在这种情况下,这家餐馆注定要入不敷出。”据他所知,一些中国小餐馆率先恢复营业,但根据店主的反馈,基本上没有客人。从中国食品协会的立场出发,他还建议德国餐馆应认真考虑恢复营业,并积极研究各州的详细规定,以确保未来业务的健康和安全。

目前,德国中国食品协会正与德国当地卫生专家合作,通过分析各州的相关政策法规,为德国中国食品工业制定一个全面的卫生计划,以便在下周疫情期间恢复营业。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德国餐饮业将解禁 近半数中餐馆谨慎观望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98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