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0字,读完约5分钟
1997年3月15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了“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主题。这也是中国第一个“3·15”主题。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消费者协会每年都推出一个主题,而且主题每年都在变化。在这一变化的背后,它凸显了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变化。
20年的主题
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7年至2002年
在这六年中的四年里,“消费”排在最后,这表明当商品供应充足时如何消费。
这个阶段的时间跨度主要是在中国的“九五”期间。一方面,人民收入不断提高,购买力提高;另一方面,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市场结构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在这个时候,指导消费者如何消费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阶段:2003年至2005年
这三年的主题主要是“维护权利”。
从时间跨度来看,这三年处于十五计划的中后期。一方面,中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另一方面,全面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对外经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反映在消费领域,是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新的消费问题的出现。随着消费的不断扩大,如何面对新的问题,如何维护权利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
第三阶段:2006年至2012年
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有一个共同点。“消费”主题首当其冲,表明消费在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这时,如何处理消费与其他领域的关系就显得尤为有趣。
这一时间跨度主要在中国“十一五”和“十二五”初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国际国内的影响,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如环境问题、经济结构转型、突出的社会矛盾和能源资源安全等。体现在消费领域,更加强调消费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和服务民生的协调关系。
第四阶段:从2013年至今
近年来的主题突出了“新”的含义。它反映了随着新的消费形式的出现,如何面对新的消费、新的经济形式和消费者的地位。
这一阶段的时间跨度主要在“十二五”中后期,中国消费领域发生了“新”变化。一方面,随着收入的稳步增长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也在从生存向发展、从物质向服务、从传统向新消费升级,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促进了“新消费”的出现;另一方面,“新消费”强调以消费者为核心。因此,这一阶段的主题不仅仅是“新”,还凸显了消费者的地位。
七个高频词每次对“复制”都有不同的含义
经过对历年“3·15”主题的统计分析,记者发现,除了作为高频词出现了14次的“消费”外,“诚信”、“消费者”、“安全”、“健康”、“环境”、“维权”、“责任”都出现了两次,每次出现的重点范围不同。
1997年和2004年的诚实度
1997年,“诚信”强调它是经营者和市场中介在市场活动中最基本的商业道德标准和基本行为准则。2004年,除指出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外,又增加了一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和商业欺诈行为”。
1998年和2013年消费者
1998年,主题转向农村,以"为农村消费者"为主题,唤起社会各界对保护农村消费者权益的关注、关注和支持;2013年,它针对所有消费者,并提出“让消费者更强大”。
1999年和2012年的安全性
1999年的《安全》强调“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应保证自己的健康和安全,以免损害自己的生命和财产”;2012年,特别关注"保护老年人、儿童和农民等弱势群体,并采取措施保护他们的安全权益"。
1999年和2005年健康状况
1999年强调“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应符合安全和健康的要求”;在2005年,“健康”更为广义,包括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及消费者的心理健康。
2003年和2006年的环境
2003年的“环境”是指“安全消费环境”;2006年,除了“消费环境”,还有“环境保护”的含义,即在消费领域,如何解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矛盾,节约资源,珍惜环境。
在2004年和2005年捍卫权利
这也是过去几年中同一词语不断出现在主题中的唯一例子。但是,前者的“权利保护”是指消费者依法维护自己在消费中的合法权益;后者“维权”更多的是维护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
2008年和2014年的责任
2008年的“责任”强调企业、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消费者和新闻媒体在消费中需要承担的责任;2014年是一个“新的责任”,因为当年3月15日实施的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一步增加了政府的责任,并明确了各级政府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新责任。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315主题背后的消费变迁:出现二十年 一年一变化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3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