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1字,读完约2分钟

据透露,网上获取信用报告存在严重漏洞。虽然有关服务已暂停,但香港银行界透露,香港市民的信贷报告可能被金融中介公司转售牟利。

根据香港银行界的报告,有金融中介公司透过简单的身份认证程序,以协助申请贷款为幌子,以宣传电话的形式收集个人财务资料,以回答向环联申请个人信贷报告时需要回答的身份证问题。在获得个人信用报告后,它将以100至200元(港币,下同)的价格出售给不同的机构,甚至多次转售。据估计,一份信用报告至少可以赚到1000多元。

香港有中介公司收集市民资料 申请信贷报告后转售

据知情业内人士透露,这些中介公司非法获取客户信用报告,并已经营了八、九个月。由于市场对信用报告的迫切需求,一份信用报告经常被转售给10个或更多的电话销售公司或直销贷款公司。

每份信用报告的市场价格从100元到200元不等,也就是说,一份报告至少可以赚1000元以上。该人士补充称,市场上的促销电话越来越准确地反映市民的信息,正是因为市民的信用报告不断被泄露和转卖。

如今,环联已经与许多第三方平台合作。业内人士认为,此次环联事件不仅仅是身份认证的技术问题,事实上,环联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存在很大风险。据该人士称,第三方平台的背景不明,不受任何监控。公民的大量个人和贷款信息很可能被非法存储。此外,一些中介公司利用安全漏洞,承认其他人已经获得了他们的信用报告,客户已被转售获利,而他们并不知道。

香港有中介公司收集市民资料 申请信贷报告后转售

据隐私专员办公室称,截至3日下午5: 00,共收到7起与环联事件相关的询问,未收到任何投诉。HKMA方面答复称,没有收到任何与环联事件相关的投诉,也没有对该事件发表进一步评论。

立法会财务部成员陈珍颖指出,在环网上查询征信服务的业务模式会产生漏洞,使人们的个人信用数据被滥用或被出售牟利。他认为环网应该研究如何改进商业模式,这样人们的信用数据就不会被滥用。

陈珍颖表示,环联的个人信用信息主要是银行和金融公司在征得客户同意后提供的。他认为,环联应服务于相关金融机构和客户,其业务模式应基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而不仅仅是通过增加信用报告的交易量来获取更多的利润,忽视公众的信用数据可能被滥用。

香港有中介公司收集市民资料 申请信贷报告后转售

为了保护公众,陈珍颖建议公众最好通过银行或相关金融机构查看信用报告。他还认为,可以从过去吸取教训,帮助银行提高客户尽职调查效率的专业信息组织平台(kycu)应由特区政府运营。在下一阶段,应使用电子身份证(eid)来核实个人身份。

香港有中介公司收集市民资料 申请信贷报告后转售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香港有中介公司收集市民资料 申请信贷报告后转售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0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