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6字,读完约4分钟
(两会访谈)杨:疫情不会逆转经济全球化的新基础设施,提升中国的作用
中新社北京5月20日电(记者杜燕)COVID-19型肺炎疫情继续在全球蔓延。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认为,这一疫情不会逆转经济全球化,更不会终结全球化进程,而是会使人们重新审视全球化、产业链及其治理框架,推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结构的进一步重组,这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中国科技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杨自2008年3月起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并于2018年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十多年来,他的提案或议案都以民生和科技发展为重点,特别注重以科技力量改善民生、帮助国家发展,涉及“增加互联网扶贫”、“利用信息技术有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大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进‘智力+’和释放效益红利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等建议,部分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回应。
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杨关注中国制造业可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重点关注全球供应链和新基础设施带来的新机遇。
新型冠状病毒冲击经济并危及全球化。对此,杨坦言,有人认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正在逐渐弱化,许多外资企业已经或准备迁往东南亚或回到发达国家,这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变化。“我的观点正好相反。在疫情期间,产业链和供应链迁移的趋势甚至会放缓。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所谓“去中国化”不太可能发生
谈到原因,他认为,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仍将长期存在,并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增强。
“未来,将会有一些产业链或一些产业环节移出或回归自身,但这不可能是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整体迁移。他表示,这不符合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原则,因为供应链的重新布局需要考虑很多因素,短期调整对任何企业来说都充满挑战。”换句话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取代“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核心地位。"
杨认为,“中国制造”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在应对潜在突发事件方面具有系统优势。在疫情爆发初期,为了预防和控制疫情的蔓延,中国制造企业推迟复工,产能停滞,中断了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行。短短两个月,中国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大多数企业恢复生产,确保了海外订单的交付,稳定了全球供应链。
他还认为,中国有一个巨大的国内需求市场,支持供应链留在中国。以星巴克为例,在疫情冲击全球经济的背景下,星巴克在3月中旬宣布将在中国建设咖啡创新产业园,这将成为其在美国以外产能最大的烘焙工厂,体现了对中国消费市场的信心。
在疫情下,中国经济面临着一场大考验。“中国制造”的新动能在哪里?杨认为,疫情将对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这一流行病不会终结全球化进程或逆转经济全球化,而是会使人们重新审视全球化、产业链及其治理框架,并在合作开放过程中不断修正,寻找新的机遇和新的增长点。
他表示,疫情将进一步推动智能浪潮的发展,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和智能场景的落地和应用,并刺激新一轮智能经济的增长红利。同时,疫情可能进一步加速跨地区、跨行业、跨职能的大规模并购,大企业将聚集更大的竞争优势。
“疫情爆发的高概率将推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结构的进一步重组,这也将给中国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杨说,要正确认识中国制造业转型的优势和产业升级的潜力,使中国不仅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而且能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迈进。
他强调,新的基础设施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角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他认为,新的基础设施有利于减轻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稳定经济增长。特别是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的“数字动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结束)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杨元庆:疫情不会逆转经济全球化 新基建升级中国角色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1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