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86字,读完约7分钟

5633 原标题:只花了3分钟就拿到了进入二线城市的居住证,引发了一波人才落户潮。

“21世纪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天才。”电影《天下无贼》中这句广为流传的妙语非常恰当地描述了城市为吸引人才而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自去年以来,包括武汉、长沙和沈阳在内的中国一些二线城市推出了“新户籍政策”,以降低高学历人才(主要是大学生)的定居门槛,同时辅之以住房、就业和收入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对人口和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许多地方出现了定居“井喷”现象。基层干部学者表示,新的户籍政策凸显了二线城市人才工作思路的转变,而改善人口结构、增强城市活力、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等“溢出效应”也开始显现。

只花了三分钟就拿到了进入二线城市的居住证,引发了一波人才定居潮。

“零门槛”落户各地吸引人才“入驻”

由于新的定居政策的出台,武汉、长沙等地的户籍管理部门经常挤满了人。

3月底的那天,2017年毕业于Xi理工大学的侯在公安局雁塔分局曲江派出所只花了3分钟就拿到了居住证。“毕业后我一直在Xi工作。鉴于现在在新政策下定居非常方便,我想先放弃我的户口,为在Xi的长期发展做准备。”来自河南三门峡的侯说。

侯定居的便利得益于今年在推出的“定居新政升级版”。事实上,自去年3月实行新的户籍政策以来,Xi已连续四次进行政策升级,从放宽学历和年龄限制到“身份证+学历证书”落户,再到最新的“大学生身份证和学生证网上落户”。门槛一直在不断放宽,使其更容易稳定下来。

拥有89所大学和100万大学生的武汉一直在努力留住人才。自去年以来,武汉市不断降低大学生落户门槛,基本实现了“零门槛”:无论是本科生还是专家,都可以在40岁以内注册落户,拥有大学文凭,硕士或博士学位不受年龄限制。

马景洪,28岁,法医硕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15年,他放弃了上海公务员的工作,选择留在武汉和他的“哥哥”一起创业。他在湖北创办了崇信司法鉴定中心。

马景洪不符合定居政策,因为他刚刚毕业,没有在武汉买房子。没有户口,他总是觉得缺乏归属感。在国外创业就像漂浮在水面上。我不知道。现在,“新政”彻底解决了马景洪的担忧。

新政策的实施就像一个催化剂,引发了前所未有的高素质人才留在中国的热潮。记者在武汉东湖高新区、洪山区等政府服务中心看到,办理落户手续的大学生几乎每天都“被轰出去”。为了让他们“少跑腿、少打卡、少排队”,各区户籍办公室增加了工作人员,延长了工作时间,平均比过去增加了3倍。

长沙还出台了“22条新的人才政策”,实施了“先落户后就业”的政策。本科以上全日制大学毕业生可凭其原户口簿、身份证和毕业证书办理结算手续。

去年8月该政策实施后,来自湘江集团的郭伟强是第一位定居长沙的大学毕业生。24岁的他告诉记者,他去年6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虽然他在北京学习了7年,但长沙的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近年来越来越好。在“零门槛”安顿下来后,我已经计划买一套房子,在长沙定居。

完善新户籍政策的配套设施

解决人才的烦恼

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10月以来的短短几个月内,全国近20个城市和地区出台了新的人才引进政策。这些城市大多出台了购房和租房的优惠政策,甚至出台了就业和收入等配套措施的“组合拳”。

去年底,刚刚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半年的李婉终于在武汉有找到了自己的“小窝”。单卧室公寓交通便利,配有0+音、热水器和家具。租金甚至比周边地区便宜500或600元。这是因为武汉的新政策,为大学生购买房屋和租房。

自去年9月起,沈阳市连续3年对企事业单位引进的专职医生给予每月1000-2000元的补贴。对新落户沈阳并在沈阳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硕士和本科毕业生,首次在沈阳购买商品房的分别给予6万元、3万元和1万元的补贴。Xi市《人才住房办法》提出,要采取住房补贴、租赁补贴和人才公寓等措施,满足引进人才的住房保障需求。

长沙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刘怀玉表示:“长沙市对青年人才实行‘一户九补’十项政策,即高校毕业生落户‘零门槛’、房租和生活补贴、医生和硕士购房补贴、博士后科研人员生活补贴、奖励‘四青年’人才补贴、创业培训补贴、一次性创业费用补贴、企业租赁补贴、支持优秀青年创业项目补贴、大学毕业生试用补贴等。”

只花了三分钟就拿到了进入二线城市的居住证,引发了一波人才定居潮。

武汉率先为在中国工作的大学毕业生设定了指导性最低年薪标准,并出台了一些政策,如为可以用手提袋入住的人才提供公寓,允许大学生以低于市场价格20%的价格购买公寓,以及以低于市场价格20%的价格租赁公寓。

目前,武汉市黄陂区正在紧张建设第一座占地1000亩、居住面积约50平方米的“长江青年城”。该项目将于今年竣工并投入使用,配套公共食堂、图书馆和其他现代公共设施。“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复杂的现代大学生生活社区,而不是提供一个只能睡觉的‘火柴盒’。”武汉市招聘会协调与推广部部长石百林说。

定居人口显示“井喷”

各地瞄准“人才红利”

各地区新的户籍政策带来了户籍人口的“井喷”,新的户籍政策对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促进产业转型、改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户籍政策的推动下,许多地方的人口出现了“井喷”:2017年,11.4万名具有学历的人落户Xi,占新户籍政策的81.78%。今年第一季度,244.9万人从外地来到Xi,其中392人是医生或以上,6689人是硕士,12.5万人是大专学生,9851人通过人才引进定居。“去年同期,只有26,100人搬到城外。该市今年第一季度的人口增长率是去年的1.2倍。”Xi公安局家庭事务处副处长梅庆明说。

只花了三分钟就拿到了进入二线城市的居住证,引发了一波人才定居潮。

武汉市招商局的数据显示,去年武汉吸引了14.2万名大学毕业生,是去年的6倍,创历史新高,今年前两个月吸引了3.5225万名大学生。从2017年8月到2018年1月底,长沙共引进国内外新人才10多万人,公安机关“零门槛”安置高校毕业生3.2万多人。

专家表示,二线城市已经通过户籍登记发起了一场人口和人才的竞赛,反映出他们渴望赢得人口红利和人才。“生物医学、高科技服务、新能源和节能技术、资源和环境技术等行业正在高速增长。长沙工业多元化发展日益明显,急需人才长沙市委党校经济教育与研究系教授李越表示。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翟绍国认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确立后,Xi的发展在空之前将会有一个有利的机遇。新的户籍政策对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促进产业转型、改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它体现了“人才优先”的地方政策取向,有利于改善就业环境和城市化。

武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招商局副局长孙志军表示,让数百万大学生离开不仅是一项人才战略,也是一项人口战略。"这将为武汉赢得第二次人口红利和第一次人才红利."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只花了三分钟就拿到了进入二线城市的居住证,引发了一波人才定居潮。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