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58字,读完约7分钟
735 原标题:《快递暂行规定》将于5月实施;泄露发件人隐私最高罚款10万元
快递公司因泄露用户信息被罚款10万英镑
中国第一部快递行业法规《快递暂行条例》将于5月1日起生效。快递企业以虚假的寄件人身份不允许接受和发送货物。
3月27日,我国第一部快递特别行政法规《快递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颁布,将于2018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规定了用户电子数据和信息的保护以及快递丢失后如何索赔等问题。自2009年修订《邮政法》以来,《条例》的颁布填补了0+的空白。
来源:山西太原,物流工人正在运送快递。张赟摄影
国家邮政局表示,该条例是根据中国快递业的发展制定的。数据显示,快递业在过去十年发展迅速。2017年,全国快递量达到406亿件,是2007年的33.4倍,年均增长42%。2017年快递业务收入近5000亿元,是2007年的14.5倍,年均增长30.6%。十年来,我国先后有七家快递公司上市,形成了七个年收入超过300亿元的企业集团。
在发展过程中,快递业仍然面临着系统层面的实际问题。快递车辆通行困难,快递配送、分拣等基础设施薄弱,终端网点法律地位不明确,快递加盟等业务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相关服务规则不够明确,快递渠道安全压力大,急需制定行政法规进行规范和保护。
“自2009年以来,快递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物流行业专家、双一咨询公司创始人龚福钊表示。今天,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商业基础设施,它仍然面临许多问题,如快递车辆难以通过。《条例》将填补这些条例中空白的空白。
除了为快递业的发展提供制度支持外,《条例》还进一步明确了快递业中的“泄露用户隐私信息”和“擅自开通他人快递”等违法行为,并加大了处罚力度。
针对快递损失索赔,《条例》要求企业提供统一的投诉处理服务,规定在7日内处理并告知用户,并对不按规定提供投诉处理服务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为了保护信息,条例还规定了补救信息披露的义务。
此外,《条例》还规定了快递企业和员工的合法权益。
-口译
具有虚假身份的快递企业不得接受和发送
随着快递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的日益紧密,快递也成为犯罪分子匿名运送违禁物品的渠道。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实名制快递系统应运而生。
从2015年11月1日国家邮政局发布《快递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开始,快递实名登记已经实施。自2016年6月1日起,实名制快递系统已经作为国家行业标准实施,作为行业标准的实名制快递系统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
《新京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寄件人不愿意与快递员合作核对实名信息。至于原因,他们中的一些人不了解相关的行业法规和快递的这一要求。人们还担心个人身份信息、家庭地址和其他私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
谈到实名制的实施,一些快递员也感到无奈。“如果你坚持要别人的身份证,他们可能不会给你发快递,”一名快递员告诉《新京报》记者。面对收件人的不理解,要求核实发件人的信息可能会失去目前的业务或拖延很长时间。另一方面,即使他们没有注册,他们也不会面临直接的惩罚。
对此,《条例》进一步明确规定,从事快递业务的企业在收发快递邮件时,应核对发送方的身份,并登记身份信息。寄件人拒绝提供身份信息或者提供虚假身份信息的,快递企业不予受理和发送。
快递物流咨询网络的首席顾问徐勇说:“这些规定使得实施实名制成为每个人的义务。”。这些规定更加有力,覆盖面更广。
泄露发件人隐私的最高罚款是10万元。
"快递数据具有数量大、信息全、频率高、链长的特点."龚福钊指出,快递信息和互联网企业信息保护的紧迫性一样,涉及到很多敏感信息,如地址、购物、银行卡等。加上快递的实名制,数据链就完整了,泄露的风险也非常高。
随着用于快递的电子面单的普及,用户信息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并同时流经电子商务、快递、快递等企业链,导致许多风险点和大大增加的被盗风险。
对此,《条例》规定,除有关部门依法检查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检查他人的快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开启、隐匿、销毁或者倒卖他人的快件。从事快递业务的企业及其员工销售、泄露或者非法提供快递服务过程中知悉的用户信息,情节严重的最高处罚为10万元。
“监管的最大亮点在于政府部门从监管后转向监管前,”物流行业专家、双一咨询创始人龚福钊表示。该条例使监管机构能够承担起帮助快递公司保护信息安全的义务,从最初的监管后处罚转向努力避免信息披露。
“如果消费者的信息得不到充分保护,实名制将难以实施,”徐勇说。无论从快递安全还是消费者权益的角度来看,快递业对消费者隐私信息的保护至关重要。
在快递单上,收件人的电话号码是部分隐藏的。中国新网虞丘摄
快递损失用户可以索赔
因快件损坏或丢失而引起的纠纷在运输过程中经常发生。在2017年8月《快递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期间,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发现,快递丢失或损坏的赔偿问题最集中于消费者,占10%。
在索赔问题上,《条例》规定,如果用户的合法权益因内部零部件的延误、丢失、损坏或短缺而受到损害,用户可以向商标、商号或运单所属企业或实际提供快递服务的企业要求赔偿。
快递延误、丢失、损坏或者内容短少的,应当按照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与寄件人约定的价格保证规则确定赔偿责任。未投保的快件,赔偿责任按照民法的有关规定确定。
中国消费者协会网站上的一个案例显示,一名消费者在2016年5月从上海快递购买了一件工艺品“玉白菜”,并以470元的快递费8000元到达南宁。快递到南宁后,发现快递的东西都坏了。快递公司承认此事,但不同意赔偿。
“现在,纠纷发生后,处理时间长,成本高,没有适当的补偿做法,”龚说。目前,补偿大多通过协商解决。快递公司通常不愿意以保证消费者的价格来补偿高价值的快递运输。对于价值相对较低但缺乏保证价格的电子商务项目,快递公司必须进行补偿。《条例》将利用商业手段解决赔偿问题,解决赔偿风险。
《条例》还规定,国家鼓励保险公司发展快递损失保险,鼓励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投保。
鼓励使用环保包装减少污染
在快递业务逐年增长的背后,快递垃圾的同步增长不容忽视。
《2017年中国快递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16年快递业将消耗103.2亿张海运账单、32亿个编织袋、68亿个塑料袋和86亿个包装箱。其中,塑料胶带和滚筒胶带对环境保护影响很大。
针对这一现象,规定国家鼓励快递企业和寄件人使用可降解、可重复使用的环保包装材料,鼓励快递企业采取措施回收快递包装材料,实现包装材料的减量化和再利用。
目前,一些快递公司已经开始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布袋代替编织袋,而另一些公司则推出了可重复使用的“共享快递箱”。
值得注意的是,快递业的环保之路依然漫长而受阻。一位负责电子商务配送的仓库经理告诉《新京报》,他的公司正试图使用原始包装进行配送,并使用不同类型的转移箱(收件人取出货物后,快递员会取回这些箱子),而不是一次性纸箱,“但在操作中,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大多数消费者无法接受该方案,这也给快递带来了很大不便,可操作性不强。"目前没有更好的计划。"
冠川公司CEO兼快递专家赵晓敏表示,从物流行业的趋势来看,短期内很难改变一次性包装的现状,未来需要行业和机构共同努力。(杨莉)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快递暂行规定》将于5月生效,泄露发送者隐私的最高罚款为10万元。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