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3字,读完约4分钟

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学院和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联合主办的中美智库南海对话5日在华盛顿举行。在接受中国新闻社采访时,许多中美关系和国际法专家强调,南海仲裁案的结果是无效的,各方需要控制分歧,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短期内,仲裁结果不会导致南海局势的显著升级。从中长期来看,中美两国必须在南海问题上找到一种妥协与合作的方式。

中美智库共话南海“危”与“机” 冀两国合作推动局势降温

仲裁庭裁定无效宣告程序严重不公平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表示,仲裁庭的裁决没有法律效力。首先,中国在南海的主权是一项历史性权利。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诞生之前,仲裁法庭对九段线内的岛屿和珊瑚礁没有追溯力;第二,菲律宾提交仲裁的实质是南海部分岛礁的领土主权。这显然超出了公约的适用范围,是对仲裁的滥用。仲裁庭不应接受其起诉;第三,一些大国正在幕后推动南海仲裁案,仲裁缺乏公平性。

中美智库共话南海“危”与“机” 冀两国合作推动局势降温

他强调,一旦允许单个国家为了个人利益滥用国际法和规则,规则的权威就会丧失,仲裁法庭将越来越缺乏公正性,这将从长远来看损害国际法的效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仲裁结果对各方都不利。

美国在南海的中立政策“不再存在”[S2/]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表示,美国声称在南海领土主权问题上不偏袒任何一方,但实际上它在南海问题上的中立政策“已经不复存在”。

中国当代国际关系研究所海洋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楼春浩表示,美国应该跳出修昔底德的思维范式陷阱,不要向地区盟友发出错误信号。

黄仁伟说,美国已经向小国和盟国示好,并利用国际仲裁。它在南海建立的体系最终将成为自己的负担,从长远来看,这对美国不利。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主席道格拉斯·帕尔(Douglas paal)表示,美国军方在南中国海问题上发表了太多的声明,而且咄咄逼人,因此应该谨慎行事,少说话。

美国海军学院语言文化系副主任马维宁表示,美国对南海领土没有主张,但对南海水域有强烈主张,但两者并未完全分离,美国的立场是矛盾的。

仲裁结果不会导致局势显著升级

美国史汀生中心东亚研究项目主任荣安兰表示,中国不接受该裁决的立场非常明确,仲裁庭的裁决没有执行的可能,因此该裁决不会对南海局势产生实际影响。

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高级研究员石闻认为,仲裁结果不会导致地区局势的显著升级。目前,对仲裁案件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有些夸大。各方都应该冷静下来,不要对形势反应过度,用冷静的头脑来分析问题。

南京大学南海研究合作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峰强调,中国应该“冷静、冷静、放松”,该裁决不会对南海局势产生实质性影响。紧张局势的缓和取决于各方能否发展善意,改善国家间关系和政治信任,真正恢复对话和谈判。

帕尔表示,这一裁决应被视为一个“转折点”,将推动各方在南海问题上从“反对”转向“合作”,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分歧,避免该裁决成为导致南海紧张局势的又一“因素”。

中国人民大学崇阳金融研究所执行主任王文表示,中国和南海周边国家目前面临的最重要问题是持续快速发展,这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也是该地区国家的“最大共同点”。我相信,南海问题的暂时紧张不会影响该海域及其周边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的主题。

中美智库共话南海“危”与“机” 冀两国合作推动局势降温

中国和美国应该寻求一种“妥协”的方式

J.美国前驻华大使斯台普顿·罗伊(Stapleton Roy)表示,南海主权争端最终将通过谈判解决,仲裁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中美两国需要合作来冷却局势。

朱峰认为,南海问题的发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中美两国应就危机寻求一个妥协方案,避免将南海变成一个冲突的战场,这完全不符合两国和地区的利益。治外法权需要放弃“通过裁决占据道德制高点,迫使中国做出让步”的想法。法律裁决不能让中国以牺牲南海主权权益为代价做出让步。

中美智库共话南海“危”与“机” 冀两国合作推动局势降温

马维宁说,南海问题是一个局部问题,不能掩盖中美之间的合作。除了媒体的关注之外,中美两国在外交和军事层面都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军事合作有了很大的改善。

石闻和朱峰共同建议,中美两国应该就南海问题和各自立场进行“认真对话”。目前,双方都有一些被对方解释为“军事化”的做法。到目前为止,对于什么是“军事化”及其边界、内涵和模式仍缺乏共识。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中美智库共话南海“危”与“机” 冀两国合作推动局势降温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18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