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3字,读完约3分钟

世界达成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共识:呼吁增加政府支出。在经济危机发生后的几年里,世界各国的决策者都试图遵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支持的“危机后应对措施”,即通过减轻债务负担来缓解经济衰退的压力。

简单地说,这主要包括削减政府开支和提高税收。这叫做紧缩。在周末给客户的一系列报告中,美国银行美林的分析师总结了各种财政刺激措施的情况,谁可能成为企业的大赢家,以及哪些国家还有时间投资财政刺激措施。

当然,这不是我们第一次谈论这个话题。这不是一个新的观点。这个话题已经在经济对话中讨论过很多次了,尤其是在博客圈中,并且已经成为经济主题很多年了。然而,美国银行美林是华尔街上有影响力的大型研究机构。坦率地说,它对这一观点的总结在投资和决策界更有分量。

难得!全球悄悄达成了一个经济共识

当保罗·克鲁格曼所说的那些“非常严肃的人”开始同意财政刺激措施时,我们也开始试图理解这种共识的内在含义。因此,重要的是要记住美国银行美林所做的共识总结。以下摘自美国银行美林证券:

“全球金融危机的直接后果之一是,许多经济体大幅放松了财政和货币政策。然而,由于政府高估了经济反弹和增长的速度,担心债务水平上升并将责任转移到央行,财政紧缩政策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取代了这些刺激措施。主流经济学的传统观点认为,货币政策是经济衰退后稳定经济的主要手段。然而,财政政策被认为是一个不令人满意和低效的选择。

难得!全球悄悄达成了一个经济共识

“最近,对财政宽松的支持分两个阶段再次上升。第一阶段是紧缩政策的魅力大大降低的阶段。然而,紧缩政策的魅力大大降低,因为经济复苏缓慢,利率持续下降,选民厌倦了持续的紧缩政策。这些旨在通过收紧旨在降低债务水平的财政政策来提振消费者和企业信心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也被批评家们嘲笑为“对神话的信心”的天方夜谭。2013年,出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认,它大大低估了财政紧缩政策对经济增长造成的损害。在这一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中,财政紧缩政策通常会削减国内生产总值而不是债务,因此分析认为,支持财政紧缩的这一关键参数并不那么重要。

难得!全球悄悄达成了一个经济共识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美国遭遇了财政悬崖和政府关门,其失去信心的债务被降级;欧元区遭遇双底衰退,而日本的经济活动在消费税上调后意外大幅萎缩。然而,中国在2008年至2010年实施了大幅度的宽松政策——参照中美两国各自的经济,估计中国这些刺激措施的规模是美国后危机时期的近四倍——而且在这些刺激措施的力度减弱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并没有急剧萎缩。尽管近年来,中国政府在实施大规模财政宽松政策方面变得越来越谨慎,但截至2011年或2012年,中国政府并没有像大多数其他发达市场那样积极实施财政紧缩政策。

难得!全球悄悄达成了一个经济共识

“但是,这种情况在过去一两年里已经发生了变化,各国的政策也逐渐从紧的姿态变为稍微宽松的姿态。在美国,财政政策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净贡献从相当负的水平略微上升到正的水平。欧元区的情况类似,财政政策的效果也在从消极向积极转变。此外,今年早些时候,日本决定将下一轮增值税上调从2017年4月推迟至2019年10月。由于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结构转型,其财政政策仍保持着温和宽松的状态。”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难得!全球悄悄达成了一个经济共识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3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