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383字,读完约11分钟

各国经济危机的深层次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国内经济发展乏力、经济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债务、外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因此,防范外债风险势在必行。

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以下简称外汇局)公布了截至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外债的全面数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中国外债规模和偿付能力的各种猜测和评估也十分猖獗。

纵观2001年以来中国外债的余额变化、结构变化和潜在风险,深入分析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外债状况,可以看出中国外债风险目前处于总体可控状态。今后,要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建立和完善外债和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共同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外汇局独家回应:如何衡量我国真实的外债风险?

近15年来,外债规模迅速扩大

自2001年以来,中国外债规模迅速上升。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随着涉外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外债规模(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外债,下同)从2001年的2033亿美元迅速增加到2015年底的14,16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4.8%,远远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率。自2015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和国内经济低迷,外债规模略有下降。2016年第一季度末,全部外债余额为13,645亿美元。

外汇局独家回应:如何衡量我国真实的外债风险?

图1 2001-2016年第一季度末中国外债余额的变化和增长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短期外债的快速增长。近年来,短期外债增速快于中长期外债增速,这是推动外债总规模扩大的主要原因。

2015年底,中国短期外债余额达到9206亿美元,比2001年底增长近10倍,年均增长率超过18.6%,比同期中长期外债年均增长率高出8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短期外债主要由贸易相关信贷(包括贸易信贷和预付款、银行为进出口企业提供的贸易融资等)构成。)、非居民(机构和个人)存款、境外短期商业贷款等。从其构成来看,贸易相关信贷占短期外债的比例很高(例如,2012年3月底占75%以上),其变化与短期外债余额变化的平均比率超过50%(2009年甚至高达97%)。

外汇局独家回应:如何衡量我国真实的外债风险?

贸易相关信贷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于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01年的5097亿美元持续增长到2014年的4.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7.8%。2015年,随着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降至3.96万亿美元,短期外债余额相应减少。

外汇局独家回应:如何衡量我国真实的外债风险?

图2 2001-2016年3月底短期外债余额和比例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外债期限结构得到优化,去杠杆化进程逐渐放缓

近年来,中国外债总体状况逐步改善,期限结构、数据透明度和去杠杆化进程得到优化,外债规模逐步稳定。

一是外债期限结构优化。从2001年到2013年,随着短期外债的快速增长,短期外债的比重(即短期外债余额占外债余额的比重)迅速上升,从2001年的41%上升到2013年的78%,上升了37个百分点。自那以来,随着短期外债增速放缓甚至下降,其比重已逐渐降至2016年3月底的62%,较峰值下降了16个百分点。同时,中长期外债占比从2013年底的22%上升至2016年3月底的38%,外债期限结构明显改善。

外汇局独家回应:如何衡量我国真实的外债风险?

应该注意的是,尽管短期外债的比例略高,但其中近50%是与贸易相关的信贷,这些信贷通常基于真实的商品交易,而对外支付大多基于商品贸易。他们大多没有实际的借款资金,基本上没有利息支付,因此相应的外债偿还风险不大。

外汇局独家回应:如何衡量我国真实的外债风险?

其次,将本币外债纳入统计,提高了中国外债数据的透明度。

2009年以来,随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外债规模不断扩大。为了更全面、更准确地反映外债的总体规模,国家外汇管理局自2015年起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殊数据发布标准》(sdds)对中国的外债进行分类统计,并按季度公布中国的全面外债数据,实现了与最新国际标准的融合,提高了中国外债数据的透明度和国际可比性。

外汇局独家回应:如何衡量我国真实的外债风险?

具体而言,在外债统计中纳入外币外债只是外债统计范围和方法的调整,不会增加外债实际偿还额,因此不会引起偿还责任的变化。截至2016年3月底,人民币外债余额为6053亿美元,占比44%。这部分外债是本币外债,因此不存在货币错配风险和汇率风险。未来不会支付外汇,也不会直接消耗外汇储备,所以风险不大。

外汇局独家回应:如何衡量我国真实的外债风险?

第三,外债去杠杆化进程正在逐渐放缓。自2015年以来,受美联储加息和国内经济低迷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内机构开始对外债进行去杠杆化,外债规模逐渐下降。

从流量来看,2015年中国外债流入(即借入外债资金)为12,238亿美元,流出(即偿还外债本息)为15,850亿美元,净流出为3,612亿美元;相比之下,2014年中国外债流入23,533亿美元,流出16,960亿美元,净流入6,570亿美元。

从存量看,2015年1月至第四季度,中国全口径外债余额分别为16,732亿美元、16,801亿美元、15,298亿美元和14,162亿美元,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截至2016年3月底,中国全口径外债余额继续下降至13,645亿美元,比2015年末减少517亿美元,降幅3.6%,比2015年第四季度下降3.8个百分点。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部分企业已基本完成债务去杠杆化进程,外债余额如“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以下简称公司间贷款)开始止跌回升。截至2016年3月底,公司间贷款余额较2015年底增加149亿美元,增幅为7%,扭转了2015年以来的下降趋势。

外汇局独家回应:如何衡量我国真实的外债风险?

图3 2014年底以来全口径外债余额变化

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

第四,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的实施将促进外债规模的稳定。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的通知》(银发[2016]132号),从2016年5月3日起,全口径跨境融资本外币一体化宏观审慎管理试点项目将扩展至全国范围内的金融机构和企业。对于金融机构和企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不实行外债预审批,但金融机构和企业在与其资本或净资产挂钩的跨境融资上限内,自主开展本外币跨境融资。今后,随着上述跨境融资便利化政策的正式实施,中国外债规模将进一步稳定。

外汇局独家回应:如何衡量我国真实的外债风险?

审查世界上所有国家的外债安全线

外债作为一种资源,适度使用有利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但如果过度依赖和不合理,就可能导致债务风险。

在国际上,一些流量指标和存量指标通常用于衡量与外债有关的潜在风险。其中,流动指数主要用于衡量经济的偿债能力,包括负债率、负债率和偿债比率;股票指数主要用于衡量一个经济体是否有能力获得足够的流动资产来履行其短期偿债义务或是否面临流动性问题,主要包括短期外债余额占外债总额的比例和短期外债余额占外汇储备的比例。

外汇局独家回应:如何衡量我国真实的外债风险?

其中,负债率反映了外债规模与其经济实力之间的关系。目前,国际公认的相对保守的安全线是20%;债务比率衡量外债的可持续性。一般来说,出口能力越强,外债偿付能力越强,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为100%;偿债比率是一个综合反映偿付能力和流动性的混合指数,国际安全线为20%。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比率指数反映了当其他偿还外债的支付手段不足,国际安全线为100%时,利用外汇储备资产偿还外债,特别是短期外债的能力

外汇局独家回应:如何衡量我国真实的外债风险?

从这一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中国外债风险的国际水平。

从外债存量规模来看,世界银行的季度外债统计数据显示,在向世界银行提交外债数据的75个经济体中,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荷兰的外债规模位居前五位,截至2015年底,美国和英国的最高外债余额分别为177,104亿美元和82,539亿美元。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墨西哥是外债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2015年底外债余额分别为14,162亿美元、6,650亿美元、5,158亿美元和4,181亿美元。总的来说,发达国家的外债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美国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这反映了各国利用外债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外汇局独家回应:如何衡量我国真实的外债风险?

从外债风险指标来看,中国、巴西、俄罗斯、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债务比率等指标大多在公认的安全线以内,而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安全指标则高于公认的安全线,但并不存在债务危机,这表明发达国家具有较高的外债抗风险能力。

外汇局独家回应:如何衡量我国真实的外债风险?

一方面,发达国家的货币是主要的国际结算和储备资产货币,其本币外债占比相对较高(如美国本币外债占比94%),外债偿还受汇率波动影响较小,债务也可以通过发行货币偿还;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及前景相对较好,金融市场相对发达,通过发行债券在国际市场筹集资金的能力较强。

外汇局独家回应:如何衡量我国真实的外债风险?

表1 2015年底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外债风险指标

金额单位:1亿美元

外债总额短期外债余额债务比率短期外债与外汇(国际)储备的比率

美国177104 52121 99%783%1359%

英国82539 53010 290%1057%4092%

法国4979818505206%685%1458%

德国4919516529147%313%952%

荷兰402318527535%646%2229%

中国14162920613%58%28%

巴西6651 511 37%288%14%

俄罗斯5158 420 39%132%11%

墨西哥4181 698 37%103%39%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季度外债数据统计数据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际金融统计。

中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s2/]

纵观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和本世纪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其外部表现是债务规模超过偿付能力,到期无力偿还债务。然而,深层次的原因是国内经济发展乏力、经济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债务、外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

外汇局独家回应:如何衡量我国真实的外债风险?

因此,为了有效防范外债风险,客观上要求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共同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随着近年来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国民经济总体上呈现持续快速增长,对外经济繁荣,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尽管自2015年以来面临国内经济下滑、经济结构调整等困难,但经济增速仍处于世界前列。

在此背景下,尽管中国外债规模继续扩大,从1985年的158亿美元增加到2016年3月底的13,645亿美元,但主要外债风险指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例如,2015年底,中国的负债率为13%,负债率为58%,偿债比率为5%,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率为28%,均在公认的安全线以内,也优于发达国家和经济规模较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相关外债风险指标。

外汇局独家回应:如何衡量我国真实的外债风险?

因此,总的来说,中国的外债风险是可控的。

下一步,外汇局将继续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积极构建和完善外债和跨境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密切关注外债总体规模和结构变化,加强事后监控和分析,有效防范外债到期和货币错配等风险,防范跨境资本流动异常风险,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本文作者是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郭松)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外汇局独家回应:如何衡量我国真实的外债风险?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3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