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36字,读完约6分钟
很多业内人士尖锐地指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保险业负债方面的成本上升与资产方面的收入下降之间的矛盾更加明显。一些保险公司盲目希望通过投资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不是一个长期的政策,但可能会扩大问题。
保险资金境内外投资全面开放后,数千亿资金涌入各种要素市场,保险机构成为市场的最大买家之一。“开放监管前端”的效果十分突出,这也意味着一系列保险资金运用的改革已经成功过半。
当然,“开放前端”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控制后端”的松懈。鉴于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一些问题,监管当局坚持高压态度,从不保护自己的错误。《上海证券报》昨日独家获悉,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上周表示,“保险是第一姓,千万不要出错;千万不要给那些不做保险、只想浑水摸鱼的人机会。”此后,一系列旨在防止资金使用风险的实质性措施正在酝酿之中。其中,备受关注的“一致行动人”等行为可能受到一定的规范和约束。

资金的使用面临挑战
近年来,保险投资新政策的改革红利不断释放,解决了保险资金配置渠道单一、长期收益率低的问题。保险业的投资收入和利润水平去年创下历史新高。
开放前端和鼓励创新并不意味着放松监管。在看到市场活力被激发的同时,保险监管当局也注意到一些公司和企业在市场整体好转的背后隐藏的潜在风险。特别是在当前国内外保险资金使用困难的环境下,控制后端、严格控制风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目前,保险资金运用行业面临的内外部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外部挑战主要来自日益严重的“资产短缺”现象、保险机构对“有更多的钱,想更好地配置资产”的强烈需求以及保险资产配置难度的增加。今年上半年保险资金年化收益率为4.94%,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
内部挑战来自保险业资产负债矛盾的逐步显现。也就是说,高成本负债被迫形成高风险的激进投资,这导致风险偏好的增加和可能的利差损风险。
这个矛盾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近一两年来,一些只注重保单数量和保费规模的保险公司,为了赢得保险消费者的心,推高了保险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一些保险公司的万能保险结算率已经达到6%,资金成本已经达到8%甚至10%。如此高的资本成本已经远远超过了债券等固定收益资产的收入水平。为了获得高回报,这些高成本基金不得不增强风险偏好,投资于更激进甚至绝望的高风险资产。

很多业内人士尖锐地指出,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保险业负债方面的成本上升与资产方面的收入下降之间的矛盾更加明显。一些保险公司盲目希望通过投资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不是一个长期的政策,但可能会扩大问题。
关注积极进取的保险公司
监管机构正密切关注该行业面临的资本利用挑战。那些咄咄逼人甚至不顾一切的保险公司肯定会成为监管当局未来的焦点。
《上海证券报》记者从多位业内人士处获悉,中国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在近日召开的保险资金运用研讨会上透露,下一步将加强保险资金运用风险的防范和应对,保持无系统性风险底线,特别是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公司和重点业务的监管。

一是对于投资激进的保险公司,进一步加强风险监控和监管,综合运用窗口指导、压力测试、风险预警、检查和处罚等手段。,灵活运用“技术监管”和“监管干预”等多种方法,及早、小规模地把握风险。从以往监管的“黄牌”或“红牌”来看,对于经营激进、风险高、治理不健全的公司或高风险业务,不排除直接停止业务和投资,及时防范风险的扩大和扩散。

二是针对境外投资,进一步明确境外投资的资格条件、主要境外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和投资运作标准,研究、评估和规范境内保险、境外贷款和境外发债融资等境外投资方式。
第三,针对热点问题,结合实体经济和行业发展的要求,从审慎监管和风险防范的角度,加快完善监管规则,加强对“一致行动者”行为的规范和约束。近年来,保险监管当局一直强调保险资金的使用应服务于主营业务。然而,保险公司近期的一些投资行为已经偏离了审慎和稳健的投资理念,保险资金成为大股东的“一致行动者”,盲目投资于一些不相关的行业。

四是完善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保险集团公司的风险监控体系,加强风险处置和预警机制建设;五是进一步加强现场检查的频率和覆盖面,特别是对需要关注的重点公司、重点投资领域和机构,通过压力测试和内部控制审计进行资金运用;第六,对于一些严重违规、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保险公司,可以暂停或取消部分业务范围。

上述负责人表示,应进一步放开“前端”,切实减少不必要的事前审批和备案,将投资选择权和风险判断权进一步返还给市场主体,将释放出来的精力投入到做好事后监管工作中。
正如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上周在“2016中国保险业发展年会”上所言,“开放前端”和鼓励创新并不意味着放松监管,“控制后端”和严格控制风险并不是让企业坚守规则,而是让创新真正实现价值最大化,实现保险业和全社会的双赢。“控制后端”实现的风险监管水平与“开放前端”留给企业创新的阶段一样高。

实施问责机制
在一些保险公司咄咄逼人的行为背后,实际上公司治理中存在许多“漏洞”。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在调查中,监管部门发现,个别保险公司的公司治理存在重大缺陷,股权结构复杂且不透明。“一股独大”成为激进产品开发、激进销售和激进投资的深层次原因,最终导致投资失败、偿付能力不足和流动性风险。

因此,“监管部门认为,既要牢牢把握规则的红线和风险的底线,又要不断加强制度和规则建设,用制度和规则真正管人、管事、管投资、管风险,从制度机制上做好风险防范,这是防范风险的根本。”严格的制度、规则和问责机制是突破。从责任人的问责机制来看,保险机构被迫按照法律法规开展投资业务,以防止公司治理风险的传递。”上述人士透露。

对此,保监会相关负责人在上述座谈会上透露,对于投资风险责任人、保险公司首席投资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首席风险官等关键责任人,下一步将是明确其工作职责和报告义务,强化尽职调查和责任追究,利用这一机制有效提升保险机构的治理水平。同时,加强资产负债匹配监管,实现资产负债管理由“软”约束向“硬”约束的转变。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监管紧盯投资激进险企 “一致行动人”行为将受约束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306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