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21字,读完约5分钟
李嘉诚
上周,李嘉诚旗下的两大旗舰公司——长实地产(1113.hk)和昌河(0001.hk)同时发布了半年度报告:两家公司2016年上半年的净利润总计超过230亿港元,除投资性房地产重估外,长实地产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超过50%。
在阅读了两家公司的财务报告后,面包金融发现,尽管今年英国退出欧盟公投通过后股价遭受重创,市值在两天内损失了数百亿美元,但今年上半年李氏公司在欧洲(包括英国)的表现相当出色。在过去的几年里,李嘉诚利用欧洲债务危机的爆发,在欧洲逢低买入,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目前,李嘉诚旗下主要公司的市值已经大幅反弹。不久前,国际投资银行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将其长期评级上调至增持,以了解增持时间有多长。

英国退出欧盟的阴影消散了,欧洲商业表现出色
2016年上半年,长实地产的收入为275.63亿港元,同比增长45%,净利润达到86.06亿港元。如果不包括投资性房地产的重估,其同比增长51%,这主要是因为黄原的房地产业务在去年重组后被纳入长实地产。李嘉诚去年重组上市公司业务后,长实地产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房地产领域,内地和香港占了相对较大的比重;长河的核心业务已成为港口、零售、基础设施、能源和电信,其中欧洲业务占较大比例。

长河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为149.21亿港元,同比仅增长3%,但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这主要得益于欧洲业务的稳定表现。根据昌河2015年财务报告的数据,其46%的业务在欧洲。今年上半年,长河欧洲税前利润同比增长11%,远超其他地区。

以包括屈臣氏在内的零售业务为例:亚洲下降了4%,而欧洲上升了6%。
在昌河的基础设施领域,欧洲业务也快速增长:2016年,昌河的基础设施收入主要来自2015年收购的英国铁路和葡萄牙可再生能源的利润贡献,当地货币收入和税前利润分别增长了9%和8%。
李氏帝国凭借其垄断优势,已经根深蒂固
英国英国退出欧盟公投后,李嘉诚旗下上市公司的股价接连受挫,媒体也报道称李嘉诚损失惨重。许多人质疑李嘉诚从亚洲转向欧洲是一个战略错误。
李嘉诚在长期和半年度报告中也对此做出了回应:英国退出欧盟已成定局,这至少在未来两三年内将给英国和欧洲带来许多负面挑战。然而,由于本集团的大部分投资对民生至关重要,相信基础仍然稳固。
事实上,在欧洲债务危机之后,李嘉诚的公司在欧洲,特别是在英国大举投资并购,主要集中在民生和垄断行业,以获得稳定的现金流。据统计,目前李嘉诚56%的投资在欧洲,其中英国占37%。英国媒体甚至惊呼“李嘉诚买下了大半个英国”。其中,水、电、气等垄断必需品是关键。目前,李嘉诚的公司占据了英国近30%的天然气市场、近30%的配电市场和相当大的供水市场份额。事实上,这与李氏企业在香港和内地集中投资于垄断行业如港口码头、房地产、电讯和基础设施是一致的。

李嘉诚在业绩报告中的乐观态度不无道理。英国退出欧盟的影响可能没有一个多月前市场担心的那么严重。至少金融市场的短期情绪已经恢复乐观。
今年6月举行英国退出欧盟公投时,资本市场一片低迷,英镑和英国股市双双暴跌。然而,在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英国股市几乎“充满了血液和回报”。富时100指数在英国退出欧盟交易日跌至5788点的最低点,在上周五收盘时升至6927点。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它上涨了近20%,创下了一年来的新高,离历史高点7122只有一步之遥。

出售内地资产、转投欧洲和美洲的李只领先一步
过去两年,李嘉诚因出售部分内地资产并将其转移至欧洲而受到各方批评。甚至有媒体文章说“不要让李嘉诚跑掉”。今年上半年,当一线城市房价飙升时,许多评论人士表示,李嘉诚误判了形势。然而,从子公司的表现来看,它早就预测到了内地经济的“L”型趋势。

李嘉诚旗下的另一家公司长江基建(长江基建)上半年在mainland China的道路项目上实现了4%的利润,而基础设施材料业务的利润则暴跌了26.2%。相比之下,海外表现相当积极:以英镑计算,英国业务的利润贡献增加了6.6%,而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业务都有所增加。

过去两年,随着投资收入下降,中国内地正面临“资产短缺”,优质资产日益稀缺。在频繁上市的同时,各类资本也追随李嘉诚的脚步进行海外投资,欧美成熟市场成为焦点。
根据商务部的最新数据,2016年上半年,中国非金融类外商直接投资达888.6亿元,同比增长58.67%,创历史新高。从2008年到2015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了近两倍,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资本输出国。下图是根据官方数据,由面包金融公司绘制的中国近年来的对外投资额:

最近在欧洲的投资案例包括美的以37亿欧元收购KUKA和苏宁以近20亿元人民币收购国际米兰。
内地的商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李嘉诚并不是唯一一个大举抛售内地资产的人。港资巨头在房地产领域出售资产的案例仅包括:新世界中国[-0.59%]在过去几年在内地出售了300多亿项资产和项目,并从香港交易所退市;中国房地产[-1.47%]在过去两年以“0”的形式出售香港和内地的房产,涉及的资金远远超过新世界(0.00%基金研究报告)中国。

李嘉诚可能只比其他人领先一步,但他受到自己名气的影响。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半年劲赚230亿 李嘉诚抄底欧洲大获全胜?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309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