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99字,读完约8分钟

数据显示,今年6月,a股面临第二波解禁。当月解禁的市值预计将超过2600亿元,股东减持的压力也将大幅增加。尽管自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市场持续波动,但工业资本的减持日益频繁,上市公司也纷纷密集发布减持公告。此外,大宗交易市场最近异常活跃,反映出工业资本的“逃离”意图。分析师表示,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将对市场流动性产生一定影响,a股基金博弈格局短期内难以突破。

解禁市值“压顶” 产业资本“恐高”撤离

市场缩减的压力急剧增加

进入6月以来,经过一波反弹,a股再次经历了大幅震荡。6月13日,两市跳空,空开盘走低,上证综指跌破2900点,深成指和创业板指数大幅下跌,新股和主题股集体跳水,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分析师指出,除外部市场动荡外,6月解禁洪峰的到来引发了市场对减持的担忧,成为抑制a股进一步反弹的主要因素之一。

解禁市值“压顶” 产业资本“恐高”撤离

券商分析称,近几个月来,市场解禁规模持续扩大,这给流动性造成了很大压力。兴业证券指出,今年解禁压力较去年增加约20%,增加主要集中在解禁发行一年期股票收购资产,这与2015年上市公司大规模并购密切相关。西南证券分析师张高预测,6月份解禁的市值环比增长近40%,为2016年的第二高点。其中,解禁中小板的市值为今年第三高,创业板为今年第六高。6月,要求股东减持的压力加大。数据显示,6月份a股总市值将达到2617亿元,较5月份的1900亿元增长37.74%。

解禁市值“压顶” 产业资本“恐高”撤离

一般来说,减幅与解禁的市值正相关。解禁规模的扩大也意味着市场频繁减持,尤其是在前期,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大股东减持。据西南证券统计,4月份上市公司公告计算的限制性股票市值约为111.3亿元,涉及120家上市公司,共计46624.3万股;5月解禁限售股后,股票总市值减少178.11亿元(包括二级市场18.45亿元和大宗交易159.65亿元),比4月增加66.81亿元,增幅超过60%。

解禁市值“压顶” 产业资本“恐高”撤离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解禁限售股带来的市场压力外,6月解禁固定股可能带来的抛售压力也成为影响市场情绪的另一个因素。风数据显示,今年6月,27家上市公司将增持限售股解禁,7月至12月,32家、27家、37家、15家、50家和79家上市公司将增持限售股,迎来解禁期。据其他券商统计,2016年解禁金额将达到1.15万亿元;其中,计算机、化工、房地产行业全年解禁金额较高,6月解禁市值高达600多亿元。

解禁市值“压顶” 产业资本“恐高”撤离

根据制度分析,由于去年固定收益市场的井喷,许多上市公司推出了固定收益融资项目。在固定收益项目过热的情况下,许多固定收益项目往往与市场上的热门话题和概念捆绑在一起,与公司的实际运营关系不大。另外,固定收益项目的锁定期不长,固定收益项目到期后减少的概率很高。对于许多参与定制项目的“小非”投资者来说,因为他们在早期以折扣价购买股票,所以成本较低。一旦他们在二级市场获利,他们减持股份的动机就比最初的股东或战略投资者更强烈。在固定股票禁令解除后,他们通常会选择减持并套现。

解禁市值“压顶” 产业资本“恐高”撤离

大宗交易非常活跃

尽管今年以来市场持续波动,但工业资本的减少并没有减弱。根据最近的数据,上市公司已经发布了减持公告,一些公司的大股东甚至出售了所有被禁股票。“清仓式”减持无疑将对股价产生下行压力。从被禁股票的套现情况来看,估值较高、前期收益较大的中小板公司和创业板公司成为本轮减持的主力。

解禁市值“压顶” 产业资本“恐高”撤离

据风能数据显示,自5月份以来,占两市5%以上的菲达已发布52个减持计划,涉及45只股票,计划总减持12.16亿股,计划总市值291.39亿元。6月份,降价的热度没有消退。截至6月9日,两市已有166家公司减持重要股东股份,接近5月减持公司总数的70%,超过4月减持公司数量,减持市值进一步增加。

解禁市值“压顶” 产业资本“恐高”撤离

中国发展证券研究部副总经理杜表示,近期部分上市公司大股东“清仓式”减持主要源于两大因素:一是上市公司资金需求导致套现频繁;其次,与战略投资者不同,金融投资者更关注短期收益。最近,一些金融投资者及时套现,以获得上市前后股票价差的回报。

解禁市值“压顶” 产业资本“恐高”撤离

随着减持的加剧,大宗交易市场也开始异常活跃。根据目前公布的数据,减幅峰值的出现往往符合市场弱反弹的节奏。许多大股东在涨势时减持头寸的行为非常明显,工业资本“恐高”。风数据显示,从6月1日至6月12日,沪深两市共有567笔大宗交易,同比增长49.6%;共卖出15.68亿股,同比增长61.6%。仅在6月1日,大宗交易平台的减排量就达到61.68亿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大型交易平台继续显示出相对较高的减持规模。

解禁市值“压顶” 产业资本“恐高”撤离

据当地一家大宗交易平台公司消息人士透露,大宗交易平台的交易量最近不断扩大,其中大宗交易的减少主要是基于折扣的减少,折扣幅度不同,有明显迹象表明大量产业资本“外逃”。“许多上市公司股东因为缺乏资金而减持股份。前期市场波动低迷,但市场略有反弹,减持的动力将大大增强。当指数相对较高时,许多股东实际上开始减持股票。”

解禁市值“压顶” 产业资本“恐高”撤离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轮工业资本削减狂潮显然不同于大股东和重要股东在去年市场低迷时期做出的“不削减”的集体承诺。去年6月以来,二级市场出现异常波动,监管部门鼓励和约束大股东减持,以稳定市场。随着今年1月大股东减持禁令的解除,工业资本减持规模再次达到高回报水平。同时,在集中减持的背景下,一些承诺今年不减持的上市公司开始食言。5月中旬,深圳证券交易所要求一家上市公司详细解释其是否遵守了取消不减持承诺的规定。

解禁市值“压顶” 产业资本“恐高”撤离

私人投资者认为,大量产业资本外逃的主要原因是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偏高,尤其是创业板和中小板个股估值偏高,部分新股也存在估值偏高的问题。在业绩不确定的情况下,估值回报率的范围会很大,这也导致上述板块在市场低迷的大趋势下大幅下跌。

解禁市值“压顶” 产业资本“恐高”撤离

券商分析师认为,产业资本往往是一个比二级市场投资者更了解上市公司发展和未来业绩预期的群体,其增减趋势也代表了产业发展的趋势。虽然在公司层面,产业资本被股价上涨套现,上市公司的产业战略布局和企业发展需要补充资金,当股价高企时减持是可以理解的,但产业资本的“外逃”无疑会造成市场资本失衡,发出悲观信号,使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感到担忧。

解禁市值“压顶” 产业资本“恐高”撤离

股票游戏模式很难打破

对于近期的市场震荡调整,许多机构认为市场减持压力巨大,这也对a股走势产生了影响。增加减持规模实际上会影响市场的流动性,短期内很难突破股票型基金的博弈模式。

郭进证券首席策略师李丽凤指出,之前的大盘并没有吸引增量资金进入市场。相反,上市公司股东借此机会加快了减持步伐。同时,大宗交易平台已成为减持的主要渠道。从减少的公告来看,减少的原因大多是模糊的“资本需求”。在没有增量资本进入市场的背景下,减持额度的提高限制了a股的空上涨。

解禁市值“压顶” 产业资本“恐高”撤离

中信建设投资(CITIC Construction Investment)分析师丁指出,大股东抛售股票可能成为市场反弹的阻力。目前,市场正处于盘整和震荡期,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短期局部反弹高点,伴随着大量重要股东减持和大幅下跌后的反弹窗口。

一些机构还指出,不应夸大“解除禁令和减少持股”的好处/影响。解禁后,市场情绪恢复、个股估值和减持预期等因素也应纳入考虑。同时,一些大股东可能减持个股,一些超卖的股票仍有布局机会。熟悉资本运营的相关人士表示,部分公司股价在大股东减持后明显上涨,主要操作逻辑是通过“减持而非持有”来获取未来股价上涨的超额回报。如果资本方经常以低股价换手,就不可能进行市值管理。

解禁市值“压顶” 产业资本“恐高”撤离

分析师认为,在不同的市场趋势下,解禁洪峰的到来将对市场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市场上涨,流动性良好,减持对市场的压力和影响不明显;如果市场下跌,或短期利益缺乏,不确定因素集中,减持行动将对个股产生较大影响。即使解禁目标固定股不选择减持,也会对市场造成心理压力。

解禁市值“压顶” 产业资本“恐高”撤离

长江证券分析师陈果表示,股票减持并不是决定市场趋势的根本原因。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有不同的理解,在长期环境中,股票扩张不是问题,甚至被认为是好的,因为增量资金会更多;然而,在当前由股票型基金主导的市场中,股票扩张将导致股票型基金的持续消费,并给市场带来一定的压力。

解禁市值“压顶” 产业资本“恐高”撤离

深湾宏源证券建议投资者避免在解禁附近增持股票。不过,该机构认为,解禁前突破的固定收益概念股有短期参与获利的机会,但有必要警惕解禁带来的负面影响。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解禁市值“压顶” 产业资本“恐高”撤离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3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