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53字,读完约2分钟

北京“中关村创业街”近日迎来了开业两周年。两年来,这条街200多米的每一家“咖啡馆”每天举办2.2次创业活动,孵化1.4家科技企业,每1.5天就有一个团队在该街区获得融资,平均融资700万元。

数字背后,显示中关村创业街正在悄然发生新的裂变:专业R&D、产业链资源、原创科技创新力量等一批国内外产业巨头纷纷入驻,加快了创业创新对实体经济的引领能力。作为国家双重创新的风向标,中关村创业街从“咖啡馆”到“工业学校”的转变,标志着中国的“双重创新”将开始一个新的阶段。

中关村创业大街:从“咖啡馆”到“产业派”

诺艺腾科技的李乔伟12日凌晨回到中关村创业街,参加该街开业两周年庆祝活动。过去的两年是诺伊腾团队实力加速增长的关键两年。

2012年,诺艺腾科技在北京成立,团队专注于“动作捕捉与识别”等核心技术。“当时,我们有技术,但如何快速发展和改善管理仍在摸索中。2014年,经过几次波折,我们在创业街找到了联想之星,进入了创业加速期。”李对乔伟说道。

中关村创业大街:从“咖啡馆”到“产业派”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诺伊腾团队开始加速模式,技术、市场和人才都快速增长。”李乔伟表示,在这条拥有数十家风险投资机构和孵化器的街道上,公司获得了大量的创新资源,其产品获得了海外的认可。它在世界各地建立了R&D机构,并与海外工业巨头达成了合作。

中关村创业大街:从“咖啡馆”到“产业派”

“更重要的是,街区给了我们很多无形的力量和支持。例如,我们得到了联想之星的品牌认可和专业投资者的经验支持,这是我们快速发展的关键。”迪法恩科技的谢一南表示,这家“80后”人脸识别技术公司在两年内赢得了大型国有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订单,创建了“刷脸”支付服务。

中关村创业大街:从“咖啡馆”到“产业派”

“中关村创业街”是中国第一个创业服务要素高度集中的街区,也迎来了新的“街区”——生物医药企业无锡制药、芯片巨头英特尔等等。

"我们觉得中关村创业街是释放创新的最佳场所."在过去的一年里,无锡制药新药物开发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杨青一直在寻找“制造商”。他表示,在尖端技术领域,大型企业也需要不断寻找创新动力,比如围绕生物医药的创新型小企业。

中关村创业大街:从“咖啡馆”到“产业派”

在中关村创业街,无锡药业决定在生物医药领域提供全链、高度专业化的服务,解决医药创业领域“想投资而不理解”的困境,提高创业成功率。

与无锡药业相似,中关村创业街正在成为传统大企业和产业资本寻求创新的新土壤。不同于“咖啡馆”的服务类型,新型工业化和专业化服务使创业创新不仅停留在互联网领域,还涵盖了更多的现实经济转型领域。

从“启蒙时期”调动积极性的“咖啡馆”现象到持续创新的“产业派系”阶段,创业创新团队的实力将得到更好的释放:一方面,大量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另一方面,关键技术成果将支持产业转型。

“大型企业和工业资本支持创业,这将是世界上的一个重要趋势。中关村的这一变化也显示了国家双重创新的深入发展。”杨青说。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中关村创业大街:从“咖啡馆”到“产业派”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3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