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00字,读完约6分钟
经过几年的快速增长,企业年金的增长逐渐放缓。2015年,资本规模增长率仅为23.9%,新增员工约23万人。拥有企业年金的员工比例仍不到十分之一。专家建议,企业年金要实现突破性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养老“第二支柱”,必须进一步优化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缴纳职工养老保险的比例,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当前的增长规模正在迅速放缓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发布了《2015年全国企业年金业务数据汇总》。截至2015年底,共有75000家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2316万职工参保。截至2015年末,累计资金金额为9525.51亿元,规模增长率为23.9%。
截至2014年底,中国企业年金基金规模已达7688.95亿元。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年金的增长规模正在迅速放缓。2008年,企业年金资产同比增长530.47%,2009年和2010年,分别同比增长63.20%和54.18%。
根据员工账户数量,2014年共有22,927,800名员工参与企业年金,在 建立了73,000家年金企业,即2015年员工数量仅增加了约230,000家和20,000家企业。此外,截至2015年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人数为3.54亿,其中在职职工2.62亿,即企业年金职工比例仍不到十分之一。

从区域来看,东、中、西部不仅存在规模梯度分布的结构特征,而且存在增长率的区域差异。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北京和上海仅有1203874名员工和1135268名员工,拥有超过100万个账户。与中西部省份相比,东部省份的人口数量明显较高,如广东省为721,733人,江苏省为441,320人,山东省为477,433人。广西只有162,792人,贵州有154,625人。

此外,新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越来越少也是不可避免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备案的单一计划和加入集体计划的中央企业仍是企业年金的主力军,员工工资(缴费基数)增长也开始放缓。
平安养老副总经理鞠伟平在分析原因时认为,企业年金规模的增长来自企业缴费和投资收益的增长。随着新建立的企业年金计划数量逐渐减少,由此带来的新的缴费也在减少。东部和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良好,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地方国有企业基本建立了企业年金。从内生需求来看,愿意建立企业年金的单位越来越少。同时,我国企业年金缴费比例也很低。拟设立的政府机构和事业单位的职业年金为单位缴费比例的8%,个人缴费比例的4%。然而,目前企业年金的支付标准远低于这一水平。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曾经说过,真正的企业年金应该是企业在成熟的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环境中自主选择的员工福利战略。然而,我国企业年金的突出问题是,到目前为止,不仅参与企业和员工的比例很小,而且大型国有企业也建立了企业年金计划。这些企业的高工资,加上企业年金,实际上扩大了工人的不公平待遇,扩大了社会分配差距。

两难“第二支柱”功能未发挥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企业年金在理论上有着广泛的发展,也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养老资源。例如,2012年底美国企业年金基金余额高达5.1万亿美元。然而,在我国的实际操作中,企业年金的覆盖率和资产规模远远不能与基本养老保险的“第一支柱”相提并论,也没有起到“第二支柱”的重要作用。

有专家认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后,建立职业年金是强制性的,参加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人员必须同时建立职业年金。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年金不是强制性的,这是企业年金发展低于预期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基本养老保险的名义筹资率接近30%,已经使企业和单位不堪重负,很难在这个比率下建立更高水平的企业年金。

鞠伟平认为,未来企业年金需要进一步扩大,这就要求在政策层面进一步放开,重新审视企业年金的自愿原则,国家应明确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建立年金计划。同时,企业年金缴费比例应符合职业年金标准。此外,虽然目前中央企业基本建立了企业年金,但有三种模式,即集团统一组建、集团内部公司独立组建、集团统一选拔管理人员、集团内部公司独立组建等。仍有许多下属子公司分布在全国各地,由于各种原因尚未成立的子公司依然存在,值得市场机构深入研究,探索市场机遇。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杨表示,目前,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建立企业年金的“支柱”,而大量中小企业仍然迫切需要建立企业年金。他认为,有关部门应进一步优化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缴纳职工养老保险的比例,以克服最大的“两个障碍”,使企业年金真正具有包容性。

太平养老保险有限公司总精算师齐美珠也表示,太平养老做了更多的企业年金业务。企业年金市场经过前几年的快速发展后,增速大幅放缓,运行中存在门槛较高、计划形式单一、运营成本较高等问题。从未来业务发展的角度来看,有大量的中小企业没有纳入系统,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发展这些业务。从产品角度看,《新中国十条》提出实施团体年金保险和一些优惠政策,希望能更快地协调和推广。如果政策能够实施,第二支柱将发挥积极作用。

亮点投资收益率创新高
尽管规模增长大幅放缓,但2015年企业年金的投资数据非常乐观。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2015年的加权平均回报率达到9.88%,创下2007年以来的新高。这一数字在2014年为9.3%,2009年为7.78%。
目前,包括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经纪公司在内的20家机构管理着9000多亿元的企业年金。目前,具有企业年金投资管理资格的金融机构有20家,其中基金公司11家,券商和保险公司9家。
保险资产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最近表示,保险业的资产管理机构和养老保险公司正在管理企业年金。全行业有50多家不同类型的法人保险机构,包括21家综合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和6家养老金管理公司。这两类中有七类是企业年金的投资经理,从目前的管理规模来看超过5000亿,占企业年金总规模的近52%。从盈利能力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公司在9%到13%之间。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企业年金参与人数比例不及十分之一 京沪最多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379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