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6字,读完约4分钟
在过去的11年里,国务院每年1月都下发文件,将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提高10%。《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养老金调整机制尚未建立,预计今年养老金将增长10%。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养老金在第十二年提高,将惠及8000多万退休人员,但客观上,这也将对养老基金的可持续性产生相当大的压力。此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在推进,部分地区积累的统筹基金已经告罄,部分县市出现了收支相抵的严重局面。地方财政承受着社会保障支出的巨大压力,情况严重时,“不吃不喝,可以用财政资金弥补社会保障缺口。”

根据财政部财务司的调查,2014年桂林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为16.5亿元。根据自治区当年责任分担办法,自治区补助资金为13.5亿元,当年实际收支缺口超过3亿元。需要指出的是,2014年桂林市公共预算总收入为123.89亿元,市级公共预算总收入为34.78亿元。这意味着,2014年,桂林市养老金实际收支缺口占全市公共财政收入的2.4%,占桂林市同级公共财政收入的8.6%。如果不考虑自治区的补贴,桂林的养老金缺口几乎占到该市公共财政收入的一半。

如果2014年底桂林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余额为11.5亿元,则只能支付两三个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
根据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期收支和当期累计基金余额,粗略估计桂林市2016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累计余额为负。市财政有必要在公共预算中安排2亿左右的资金来弥补养老金缺口,这将给桂林市和区县财政带来很大影响。
在省级统筹背景下,地区间负担比例的差异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养老基金的地区间盈余和不足的差异。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和劳动力外流地区的高负担率导致了这些地区的养老金缺口。
例如,2014年,黑龙江省养老保险基金总支出为939亿元,当期收入为834亿元,当期养老金缺口为105亿元,累计余额仅为270亿元。辽宁、吉林、海南、广西、江西等地基本处于当前收支平衡的局面。
从财政补贴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补贴规模逐年扩大。2014年,中央财政补助3027亿元,占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的13%,比上年分别增长491亿元和19.3%,增长1807亿元,年均增长19.9%。近年来,它占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的12%至13%。2014年,地方财政补贴282亿元,重庆、上海、辽宁、天津、江苏、湖北、湖南等7省投入超过10亿元。

去年,黑龙江省出台了分担社会工作者养老保险缺口的政策,所有文件都送到了地方政府,但由于一些基层城市财力不足,执行起来很困难。
黑龙江省某市财政系统的一位人士表示:“原来,我省完全承担了我市的社会保障收支缺口,但随着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我省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有必要将压力转嫁到城市,规定30%的支出缺口由省承担,70%由市承担。按照这个比例,我们发现去年我们城市应该花25亿元来弥补社会保障的缺口,但是我们城市可利用的财力还不到30亿元。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吃或喝才能得到它。”

此外,正在进行的政府机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整合)也给地方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
2015年1月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据记者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已有25个省宣布了相关实施方案,浙江省也于10月份宣布实施此项改革。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伟刚表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主要依靠财政支持,改革首先涉及公务员。这个团体完全由财政支持。“无论是单位支付还是个人支付,都必须纳入财政。通过工资制度的配套改革,个人应相应地将支付要素纳入工资结构,并由财政适当提高工资。因为各地之间的差异比较大,特别是很多地方,他们都属于粮食金融,所以有些地方的金融压力肯定很大。”

据一些专家计算,整合养老金的改革成本可能相当于一年的国家财政收入。如果所有的改革成本都由地方财力承担,就有可能导致“有了钱,没钱就很难实施”的局面。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养老金或连续第十二年上调 个别县市严重收不抵支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424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