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19字,读完约8分钟

东部时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后,全球各方的讨论立即增加。美国财政部在同一天发表了一份简短声明,表示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篮子。然而,作为全球金融体系的核心领导者,美国内部的态度并不一致。据彭博社12月2日报道,美国财长雅各布·卢表示,美国“应确保美元保持其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

人民币“入篮”:全球金融在“共赢”中走稳

从目前的观点来看,这显然是过分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次的决定只是“利用趋势”,这是对国际金融治理模式的完善,而不是颠覆。这是“双赢”的新起点,美国也是赢家。

★美元的地位仍然稳定★

在当前世界经济结构下,权力分配和增长势头的多极化是国际金融秩序不得不应对和调整的核心原因。然而,即使在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后,它也远没有挑战美元的地位。特别提款权的最新份额为41.73%美元和10.92%人民币。

从全球货币流通的角度来看,人民币目前有多重要?德国之声最近报道,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人民币占国际货币交易总额的2.79%,美元占44.8%,欧元占27.2%,英镑占8.5%。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交易量排名中排名第四,高于日元。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许认为,人民币“历史性”的进入表明国际货币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正在向前推进;另一方面,也表明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代表性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有利于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的东西部平衡。

人民币“入篮”:全球金融在“共赢”中走稳

许多外国媒体也持这种观点。德国《南方都市报》最近报道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承认人民币是第五大货币,象征着过去几年世界经济实力平衡的巨大变化,因此它不是暂时的,而是长期的;《卫报》援引分析师的话说,到2030年,人民币将与美元和欧元一起成为世界三大货币。

人民币“入篮”:全球金融在“共赢”中走稳

由于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比重基本上是通过欧元、日元和英镑的份额下降来调整的,这客观上反映了过去几年世界经济结构的巨大变化。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世界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魏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称,欧洲经济自金融危机以来尚未复苏,仍面临通缩和下行风险。现在,随着难民危机,恐怖袭击和其他问题,前景令人担忧。因此,这一次,在调整货币权重比率时有这些考虑。

人民币“入篮”:全球金融在“共赢”中走稳

“作为发展中国家实力的代表,中国加入特别提款权后,随着前景的乐观和改革步伐的加快,与今天美国所占的绝对大比例相比,每种货币在特别提款权中的份额肯定会有很大的未来。调整后,人民币将升值,货币权力的总体分配将更加平衡。”魏民说。

人民币“入篮”:全球金融在“共赢”中走稳

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正在挑战美元的地位。事实上,人民币参与特别提款权有助于缓解当前美元的压力,实现中美经济的“双赢”。

“美国需要中国分担其国际责任。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可以说为国际金融秩序打开了一个新起点。”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主任徐洪才对记者表示,他指出,短期内,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将继续存在,不会改变。

人民币“入篮”:全球金融在“共赢”中走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

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整特别提款权篮子的历史进程来看,这一举动吸引“全球头条”的另一个深远意义在于,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遗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正面临新兴市场国家崛起的现实,但由于种类和份额的僵化,特别提款权篮子的代表性正在下降,越来越不能代表国际经济和贸易发展的新变化。

人民币“入篮”:全球金融在“共赢”中走稳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1月29日发表了一篇文章,称就购买力平价而言,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如果中国不被赋予领导角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缺乏全球合法性。11月30日,俄罗斯《权力周刊》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目前采取的措施凸显了该组织的现代性和对变化做出及时反应的能力。它首次将发展中国家的货币纳入其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从而回应了关于它只代表美国和其他富裕国家利益的指责。

人民币“入篮”:全球金融在“共赢”中走稳

对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态度非常明确:人民币“入篮子”将使货币篮子多元化,更能代表世界主要货币,从而有助于提高特别提款权作为储备资产的吸引力。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sdr的本质只是imf sdr账户中的国家数量,不能像普通外汇储备那样由非政府部门自由使用,但从其作用来看,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不仅如某些观点所言是“象征性的”,而且不仅会推动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还会推动IMF进一步构建抵御风险的国际货币稳定体系,促进更公正合理的金融经济治理体系。

人民币“入篮”:全球金融在“共赢”中走稳

“这次imf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可以说是各方权衡之后,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合理调整。这也是大势和水的结果。”魏民说。

★新兴市场将拥有“避风港”★

归根结底,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无论对全球货币力量做出何种调整,最终的影响仍需在真实市场中找到。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张智威博士表示,从全球角度看,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也是加强各国元首合作的一个积极信号。

人民币“入篮”:全球金融在“共赢”中走稳

俄罗斯长期以来“喜欢”人民币。俄罗斯“莫斯科共产主义青年团”最近报道称,普京表示,与中国进行本币贸易将减少欧元兑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俄罗斯卫星网表示,专家认为,人民币在俄罗斯外汇储备中的份额未来可能达到10%甚至20%。

人民币“入篮”:全球金融在“共赢”中走稳

新兴市场的金融风险也将有机会降低。DPA指出,在未来的金融危机中,除了美元,投资者还有另一个明智的避风港。

日本《产经新闻》称,人民币已成为“国际货币”的信贷,这有利于在国际金融市场筹集长期低息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极大地有利于消除AIIB等机构发展的障碍。

“不仅是AIIB,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和世界银行(World Bank)等国际机构也可以进入我们的银行间市场,通过发行人民币债券,参与互联投资项目和‘一带一路’的建设。”徐洪才说。

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的话说,这些努力将带来一个更强大的国际货币和金融体系,这反过来将支持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这显然是一个更加强调“互利共赢”的新起点。

[/s2/]你对关联特别提款权的演变历史了解多少

特别提款权(sdr),也被称为“纸金”,于1970年首次发行。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根据成员国认购份额分配的账面资产,可用于偿还IMF债务和弥补成员国政府间的国际收支逆差。

1969年:美元危机爆发于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政府宣布美元将停止兑换黄金,以美元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崩溃,欧洲国家提议增加国际储备货币或国际流通手段。196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纳了欧洲十国集团提出的储备货币方案,建立了以特别提款权为储备货币的新货币体系。

人民币“入篮”:全球金融在“共赢”中走稳

1973年:日元于1973年进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日本股市从5000点左右上涨,1989年12月29日达到38597点的历史高点。日元作为贸易结算货币的使用始于1960年。作为当时的重要出口国,日本在推广使用日元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因此它可以直接跻身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国际储备货币之列,而不会成为世界货币。加入特别提款权后,日元加快了国际化进程。1984年,中国被允许自由兑换、向海外放贷和发行非居民债券。1985年,广场协议引发了日元的进一步升值。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元国际化停滞不前,甚至在某些方面开始倒退。

人民币“入篮”:全球金融在“共赢”中走稳

从1981年到1974年7月,由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崩溃,美元持续贬值。在原有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经济发展良好的国家不得不以本国相对升值的货币持续补贴美国,这引起了法国、日本等国的不满。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定以一篮子16种货币为特别提款权定价。此后,一篮子货币在基层进行了调整,1981年,一篮子货币的种类从16种减少到5种:美元、马克、法郎、日元和英镑。

人民币“入篮”:全球金融在“共赢”中走稳

2001年:欧元于1999年建立,随后被用作欧元区国家间贸易和金融交易的结算货币。2001年,欧元作为欧洲的通用货币,取代了西德马克和法国法郎成为最初的一揽子货币。随着货币统一的便利,欧元区的投资和经济发展正在蓬勃发展。在2008年全球经济繁荣达到顶峰前后,欧元汇率升值达到1.6美元兑1欧元。

人民币“入篮”:全球金融在“共赢”中走稳

2016年:2015年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人民币将于2016年10月1日加入特别提款权,成为第五大国际货币。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人民币“入篮”:全球金融在“共赢”中走稳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4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