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46字,读完约7分钟
中国证券(China Securities)首席经济学家周金涛认为,中国的生产周期可能在明年迎来短期触底反弹。从库存周期来看,中国经济预计将在明年第一季度触底,但它不是中期周期的底部。未来,中国经济仍将处于中间周期的下行阶段。连续6年调整后,产能周期调整触底,意味着继续下降的生产者价格指数将回升。就资本市场而言,这意味着周期性行业将出现改善预期。从估值优势来看,周期性行业的投资价值开始显现。

产能调整不会结束≠经济不会反弹
《中国证券报》:普遍看法是,中国周期性行业的产能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果产能没有收缩到供需平衡,周期性产品的价格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传统的周期性行业将没有机会。这似乎与你对产能周期的看法不一致。
周金涛:当中国经济触底时,仍然是生产周期的问题。中国生产能力的下降周期,除了周期性供求匹配的因素外,更为根本。工业化起飞后,重化工业生产能力的增长率达到了历史峰值,这是工业化的规律,各国也不例外。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的下降是无底洞,产能长期下降周期有起有落,这可以从美国的长系列数据中看出。

自2010年以来,中国的生产周期已经下降了6年,相应的商品价格已经下降了4年,而中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已经下降了4年。如果一个系统趋势持续太久,它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某种崩溃。从周期研究者的角度来看,时间周期可能接近极限,这是由历史数据支持的。根据国际经验,产能周期单边下降趋势的极限时间为6-7年,当达到极限点时,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库存周期的反弹,因为产能周期的下降是一个库存周期不断压缩的过程,目前中国就是这种情况。因此,当生产周期接近低点时,库存周期的灵活性增加,这也可以通过产出缺口得到验证。

对中国产能周期的理解有两种不恰当的观点。首先,如果生产能力周期没有结束,就没有周期的机会。从2010年开始,中国应该开始一个20年的产能下降周期,但在具体区间,应该更加关注6年或12年的产能周期。这个周期有明显的规律性,即调整带最长不超过6年,然后生产力周期就会反弹。理论上,可以推断价格将在生产率周期反弹之前反弹。第二个不恰当的想法是,如果生产周期的低点没有出现,就不会有价格反弹。生产周期明显滞后于经济周期,价格对产能有明显的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的长度应该用库存周期来解释。一个基本结论是,生产周期的低点不会出现,商品价格可能反弹,反弹的弹性可能大小不等。

库存周期在明年第一季度触底
中国证券报:你一直预测经济增长率可能在明年上半年触底。从10月份的经济数据来看,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触底的迹象已经显现了吗?
周金涛:中国本轮第三个库存周期最迟将在明年第一季度触底。虽然这是从周期的时间规律中推导出来的,但现实给出了一个主要的信号。判断库存周期的可靠观察顺序为: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产出缺口-pmi原材料-工业企业利润-ppi-pmi成品-成品库存。因此,未来短期(库存周期)具有以下特征: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率持续上升,产出缺口见底,pmi原材料反弹,工业企业利润企稳回升,ppi大幅反弹,pmi成品反弹,工业成品库存增加。

从目前的周期运行来看,自6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见底以来,已经过去了三个月,9月份产出缺口再次回落,10月份pmi原材料保持与上月持平,10月份工业企业利润下滑收窄,9月份ppi下降收窄,10月份pmi成品略有反弹,工业企业库存仍处于量价双跌阶段。未来几个月的经济触底可能是一个高概率事件。从库存循环运行的规律来看,底部可能出现在明年第一季度。

从行业的库存周期规律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低库存周期的证据。根据历史经验,在每个生产周期触底之前,所有子行业都已触底回升,其中化学工业、非金属产品、有色金属、钢铁和煤炭将一次又一次企稳回升。有色金属的产出缺口在今年4月开始反弹,化工行业的产出缺口在5月份见底,钢铁的产出缺口在9月份开始小幅上升,这也表明中国的产出缺口可能很快见底。

通过供应方改革促进生产周期的转变
中国证券报: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长仍将面临下行压力,产能下降将是一个长期过程。在从“产能增长周期”向“产能成熟周期”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化解经济波动的风险?
周金涛:短期触底并不意味着新一轮生产周期的开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一直运行着超长产能周期,从1981年到2014年经历了三个相对完整的产能周期,这与中国工业化起飞阶段有很大关系。2007年至2010年是中国工业化起飞的末期。因此,2010年中国生产率周期的峰值应该是中国30年超大型周期的终点。随后,中国的产能周期应该是长期向下的,而在2025年或2028年之前,因为康博周期正处于衰退和萧条阶段,世界是一个产能超级下降的周期。因此,从中期来看,中国目前的周期尚未见底,未来的趋势很可能是向下运行,即从“产能增长周期”向“产能成熟周期”过渡。

事实上,在向成熟生产周期过渡的过程中,许多产能过剩的行业继续面临压力。从经历过这一过程的成熟经济体的经验来看,供应方改革确实是必要的。供应方改革首先强调需要一个结构性清理过程,通过促进产业优化和重组或扩大外部市场,消除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同时,供应方改革应该减轻企业负担,结构性减税可能是一个重要途径。当然,供应方改革和需求有时可能是问题的两个方面。对中国而言,消化房地产存量,促进房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对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再确认,应通过城市化消除对供给侧改革的制约。

但从根本上说,要使供给侧改革取得预期的效果,其核心仍取决于产权制度的变革,因此供给侧改革是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再确认和方向指引。对于资本市场而言,供给侧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主题的不断深化,也可以理解为周期性行业投资的新动力。

早期循环产业的现有分配价值
中国证券报:就资本市场而言,短期经济触底将提供更坚实的基本面支撑。如何演绎资产配置的逻辑?
周金涛:各种周期的规律表明,从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将在这一轮中触及第二个库存周期的低点,然后第三个库存周期将上升一年。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曙光已经出现。对于明年的资本市场来说,逻辑的变化非常重要,经济触底提供了一个新的逻辑起点。可以说,中国经济的触底不仅对中国,而且对整个世界都是一个重要的资产配置变量。今年年底,我们面临着美联储加息等重要经济变量,美联储也表达了对中国经济状况的担忧。因此,加息肯定是一个确认中美两国经济稳定的过程,而今年12月也是一个确认中国股市跨年度行情的过程。随着明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继续呈现底部特征,资本市场的走势将越来越确定。

就资产配置而言,在这一过程中,经济的触底不仅会影响资本市场,还会推高近期持续下跌的大宗商品价格,使中国经济已触底的化工、有色金属等早期循环产业开始具备更好的配置价值。同时,在供方改革过程中,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这一主题的投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挖掘。总之,周期性行业将具有周期性反弹和制度变迁的双重属性,必将成为新年市场的主流热点。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经济学家:中国经济有望明年一季度触底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438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