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7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中国总理李克强近日在经济形势研讨会上发表的“加强反周期调整,稳定市场预期”的讲话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财政和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政策将共同稳定增长。
根据最新的官方宏观数据,继2015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降至6.9%,创下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新低后,中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在第四季度初进一步凸显。10月份,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连续第二个月处于“1时代”,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44个月下降,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9%。

9日,李克强在与专家和企业界领袖讨论中国当前经济形势时指出,要努力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实现中高速增长;加快产业升级,缩短新旧动能转换周期,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发展。
他指出,要发挥财政、货币、产业和价格政策的作用,打好“组合拳”,找准平衡点,加强反周期调整,稳定市场预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在接受中国新闻社采访时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复杂,同时存在“供大于求”和“供大于求”的矛盾。如果所有宏观调控政策都各行其是,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就不能保证调控效果。此外,考虑到宏观调控日益增加的困境,找到正确的平衡点有利于避免后遗症,实现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

他表示,市场参与者对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往往会相互影响,这使得本已不足的总需求恶化,经济陷入恶性循环。有鉴于此,稳定市场预期,防止“自我实现”的悲观论调,对中国当前的经济非常重要。
徐洪才认为,这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增加稳定增长,以提振市场信心。
在这次研讨会上,李克强向市场送去了一批“定心丸”,包括充分利用空的积极财政政策,合理增加减税;创新货币政策工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有效投资;以更突出的产业政策、更严格的标准和监管促进产业升级。

分析人士认为,这些政策不仅着眼于中国经济中短期的迫切需求,也着眼于经济的长期发展。
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并多次降息降准,但减税和融资成本仍是目前利润缩水的中国企业最迫切的诉求。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发布的一份报告,66%的中国企业认为目前的融资成本仍然偏高,80%的企业呼吁出台更多的税收减免政策。

目前,随着经济下滑,我国财政收入增长明显放缓,而支出仍在刚性增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白景明表示,扩大减税不会超出财政承受能力,不会明显加剧财政收支矛盾,同时将与产业政策和货币政策相协调,更加注重有针对性的减税。

据白景明分析,充分利用空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未来财政赤字将更加注重扩大需求与防控风险之间的平衡,更加注重方向性和精准性,盘活现有资金,确保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稳定增长最迫切的“前沿”。
在徐洪才看来,目前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仍有很大空间,未来货币政策将是宽松的空。
推进产业升级是传统制造业摆脱困境的必由之路,对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意义重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更突出的产业政策、更严格的标准和监管来促进产业升级,将有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并推动相关技术和设备的投资。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经济观察:李克强再释稳增长信号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44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