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2字,读完约3分钟
蔡英文上台100天后,两岸关系跌至2008年以来的历史低点,原因是蔡英文拒绝提交“未完成的答卷”,而“上海台北双城论坛”如期举行并成功闭幕。两岸各界人士对论坛的成功给予了高度评价,称“双城论坛”为当前“冻结”的两岸关系“打开了一扇机遇之窗”。

是的,许多因素促成了论坛的成功,但更重要的是,它是由两岸关系的重要性决定的。
首先,论坛的成功表明,两岸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台湾的主流舆论。论坛活动期间,台湾统一党的抗议活动齐头并进,但仔细观察,从头到尾只有几十张熟悉的面孔。他们用最大的声音尖叫,这更像是在路的尽头发出的哀嚎,荒凉而孤独,成了媒体的一则趣闻。与台湾媒体对论坛本身铺天盖地的报道相比,它甚至可以被忽略。台湾的主要政党,包括蔡英文的当局,都表示了他们的“乐观”,甚至连极度“独立”的“时代力量”也失去了发言权。为什么台湾社会如此出人意料的平静?一位台湾媒体人士说的是实话。蔡英文执政100天,台湾人民开始怀念两岸和平的好处。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党都不能在这个时候让冻结的两岸关系恶化。

第二,论坛的成功表明人民和基层是两岸交流的主角。本次论坛以“城市活力”为主轴,体现了基层群众参与医疗、青年创业、文化交流和马拉松合作的基本内容。人民和民生、青年和创业始终是论坛的主角和中心。无论是与人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台北联合医院与新北双联维修中心的交流,还是在台北松山文创公园举行的两岸青年创业大赛决赛暨颁奖仪式,都充分展示了人民的福祉和青年的未来是两岸城市交流永无止境的动力。

第三,双城论坛的成功举办显示了城市传播在基层传播中的主导作用。城市沟通是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沟通,它结合了政府的组织牵引和人民参与的活力。它不仅宣示了政府的立场,还具有民众参与的灵活性,在两岸交流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人与基层单位之间的沟通是务实和灵活的,但很难组织和协调。城市传播带动了草根和民众的传播,使草根和民众成为城市传播的主体,这可以说是上海和台北以往论坛的优势互补和精华所在。此次论坛的时间安排显示出特殊的意义,它利用城市交流推动基层互动,为海峡两岸的年轻人打开机会之窗,并通过城市论坛促进两岸交流。

最后,双城论坛的成功再次向台湾各界宣告,“九二共识”是两岸交流不可动摇的政治基础。在这个论坛上,台湾记者问得最多的是“九二共识”,台湾媒体最关心的是“上海-台北模式”是否适用于民进党治下的其他县市。蔡英文执政不到100天,但人们的信任度直线下降,不信任度急剧上升。然而,当蔡在舆论的幌子下拒绝承认“九二共识”时,双城论坛似乎给蔡当局一个错觉,以为两岸之间有沟通的渠道。当上海市长代表在发言中坚定地重申“九二共识”并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从不回避时,实际上暴露了蔡当局的虚假形象,并告诉台湾各界,“九二共识”是两岸交流牢不可破的底线。蔡英文当局有责任阻止甚至倒退两岸关系。

双城论坛的举办,体现了大陆坚持“两岸一家”原则、关心台湾人民福祉、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坚定决心,也是大陆对台湾人民最大的善意。蔡英文,民进党当局能体会到大陆的善意,让阳光普照台湾吗?
这不仅是大陆人民的期望,也是台湾人民的期望。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双城论坛”是冰冻两岸关系中的一缕春意?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540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