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89字,读完约2分钟

8月28日,来访的奥运运动员和士兵以多种方式与公众见面。观众兴高采烈,体育场外的观众同样热情。“大国”和“女排精神”已成为香港街头的热门词汇。

花样游泳、体操、跳水、排球...位于九龙观塘一个购物商场的展览区内,有一系列以奥运项目为造型的艺术雕塑,全部由色彩缤纷的卡通人物“演绎”,生动活泼。

“嘿!”两个女孩模仿排球运动员的造型,双手抱球,发出“女排风格”的叫声,把女排的精神从球场带到这里。

几个学生跑到游泳风格的展品前拍照,然后用夸张的表情,他们气喘吁吁地说:“我已经用野生的力量游泳了!”他们似乎在重复傅在奥运会结束后接受采访的场景。

“我最喜欢亚伦!”5岁的楚瑜害羞地说。记者问亚伦是谁。她说:“他擅长羽毛球!”答案在羽毛球金牌得主陈龙身上。

小女孩的母亲邓女士说,她的家人都是奥运迷,他们非常支持所有国家的奥运精英。虽然这次他们买不到现场观看演出的票,但他们也同样兴奋地通过电视欣赏自己的英雄姿态。

在购物中心的大屏幕上,当天国家奥林匹克运动员的示范表演,如乒乓球、羽毛球和跳水,精彩而引人注目。许多游客暂时放弃了“低头人”的身份,将注意力转向屏幕,仰望运动员高超的技术;在大型表演的片段中,运动员和观众互动和竞争的画面非常迷人。

香港民众街谈巷议奥运健儿访港

将军澳的一家茶餐厅播放奥运精英的节目,吃饭的人都被气氛感染了。其中一个场景是和李打乒乓球。"丹琳玩羽毛球拍,真有趣!"茶餐厅里的年轻人和老年人看起来都很开心。一位女士对她的丈夫说:“如果我早知道你会买票,我现在就可以亲眼看到超级丹的风格了!”

香港民众街谈巷议奥运健儿访港

餐厅里充满了欢笑和笑声,气氛丝毫不逊于现场。一些市民说,全国奥运精英给香港人带来了欢乐。

香港市民史小姐有幸在奥运城体验了女排的魅力,沉浸在看偶像的喜悦中。她说她年轻的时候曾经是一名排球运动员,特别崇拜女排,尤其是朱婷。“女排的精神是艰苦奋斗、团结自强,这是值得学习的”。

57岁的出租车司机刘师傅也是中国女排的球迷。他说,我记得从八十年代开始,内地的体育代表团来香港,甚至每届奥运会后都来香港,这在香港人当中很受欢迎。他还说他特别喜欢女排,但是因为他要工作,他不能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她们。

香港民众街谈巷议奥运健儿访港

“中国女排赢得奥运金牌并不容易。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与香港狮子山的精神非常相似。它们都代表了一种韧性。现在香港的年轻人应该努力学习。”刘师傅说。

(据新华社香港8月28日电记者张亚林、萧肃、谢喜玉)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香港民众街谈巷议奥运健儿访港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5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