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1字,读完约3分钟

在书展的第一天,“禁书遭遇冷遇”引起了一些香港媒体的关注。据报道,“铜锣湾书店很多人失踪的余波还未过去,而一年一度的书展所出版的书籍亦有受影响的嫌疑。”这一领域涉及大陆政治的书籍几乎绝迹。一些书商指出,版本、印刷和发行都害怕出书,以免将来收集读者名单。"

“禁书遇冷”背后:底线思维已在香港初步建立

另据报道,“与往年不同的是,香港出版业在过去一年经历的一系列事件的影响并没有过去,书展的气氛有些沉重。”许多主流书商已提前将敏感书籍搬走,一些书商已移居海外。”

今年的香港书展似乎呈现出一种“死气沉沉”的气氛。但是真相呢?据法广新闻报道,本次书展共有640家参展商,比2015年增长9%,文化活动超过360项。主办机构香港贸易发展局亦表示:“我希望今年的书展能吸引超过100万名参观者。”

“禁书遇冷”背后:底线思维已在香港初步建立

由此可见,所谓的“禁书遇冷”并没有对香港书展产生任何影响,香港书展不仅依然火爆,而且在“禁书”被清除后更加精彩。长期以来,由于香港媒体和西方媒体的刻意关注,“禁书”一度成为香港出版业的“标签”,一度让读者以为“禁书”就是香港出版业的一切。

“禁书遇冷”背后:底线思维已在香港初步建立

然而,随着铜锣湾书店事件后香港“底线思维”的初步确立,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意识到“阅读回报”的真正本质,即他们对知识的渴求,而不是对谎言和谣言的迷恋。此外,长远来说,确立这个“底线”其实对香港出版业非常有利。毕竟,mainland China日益开放的市场是香港出版业繁荣的最坚实支撑。

“禁书遇冷”背后:底线思维已在香港初步建立

随着违反内地法律的“禁书”被有效地从香港出版业的“身体”中抽离出来,“整体”的逐步规范化,必将吸引内地市场的回暖,为香港多元化的图书提供全球最大、需求最大、最具潜力的销售市场。对于绝大多数出版商来说,这无异于一个好消息。一旦这种密切的关系形成,没有人敢否认“内地市场”作为香港出版业达到新的高峰的最有力支撑的作用。

“禁书遇冷”背后:底线思维已在香港初步建立

铜锣湾书店的案件已经结束。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披露,真相变得更加清晰,不同的人会有自己的判断。虽然有些媒体仍然想利用各种话题对其进行捆绑炒作,但根据传播规律,这种行为很难引起读者的注意。

随着回归尊重“法治”,我相信越来越多的香港人,特别是出版商,会明白只要他们尊重“法治”,遵守内地法律,内地对香港的出版业一定会更加开放和欢迎。高于“法治”底线的内地市场是巨大而广阔的,其利润足以支撑香港一个甚至十个出版业的繁荣。

“禁书遇冷”背后:底线思维已在香港初步建立

但低于“底线”的内地市场不仅狭小,而且风险很大。如果有人想破坏“法治”的底线而牟利,想通过出售和出版旨在煽动危害国家安全和影响社会政治权力稳定的书籍来达到非法目的,那么“法治”就给予了内地无可置疑的合理手段和法律权力来付出应有的代价。上下“底线”,取舍之间,显示智慧。归根结底,这是书商对法律、市场和智慧的选择。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禁书遇冷”背后:底线思维已在香港初步建立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5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