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3字,读完约5分钟
12日,应菲律宾单方面要求成立的所谓南海临时仲裁庭作出了对海峡两岸都极为不利的所谓“裁决”,谎称大陆在南沙群岛没有专属经济区,而南沙群岛最大的岛屿太平岛被荒谬地判定为“礁石”,失去了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引起了海峡两岸的强烈反弹。台湾《王报》15日发表社论,呼吁以所谓仲裁为契机,两岸“南海统一,巧合更多”。

《王报》社论说,非法的“南海仲裁案”的所谓“判决结果”一出来,大陆方面立即发表声明,表示“四不立场”。同一天,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受所谓的菲律宾南海仲裁裁决的影响”,并“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有关争端”;台湾当局也首次表示,强调他们“永远不会接受”这一结果,“对中华民国没有法律约束力”。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重申,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的主权属于“中华民国”,并将坚决捍卫“国家领土和主权”,主张通过“多边”协商和平解决争端。

该机构评论说,海峡两岸对这一事件的立场是一致的;陈述时间,不约而同;双方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默契。虽然这是蔡当局在“判决结果”对台湾极为不利的背景下所作的声明,但仍值得“赞扬”。首先,立场坚定,始终使用“中华民国”的概念,即“依法表达”,具有“法律意义”;第二,南海问题最近一直困扰着大陆,但台湾海峡相对“平静”。在这个关键时刻,民进党没有额外的麻烦,显示了大局;第三,此举也符合岛上的公众舆论。因为海峡两岸的人们对仲裁结果的立场几乎相同。

相对于mainland China国内的争议和不满,如“台湾总统”和“熊山导弹误射”等,台湾当局这次的态度在mainland China眼中是积极的。
社论说,中国外交部对台湾当局在南海问题上的行动作出了积极回应。如果说这是蔡当局的表现在“520”事件后第一次在这片土地上得到肯定,那么最近由台湾青年出品并上映的短片《让你了解一次南海主权之争》则是一个俘获了大陆人民心的台湾民间行动。这部电影通过讲述故事来解释整个南海问题,表达了如果大陆失去对南海的主权,台湾将失去东沙群岛,并呼吁海峡两岸共同捍卫主权。许多mainland China人对此大加赞赏,点击数和播放数接近250万。

在两岸关系的“冻结期”,能够在对外问题上达成一致的立场确实很有价值。另一方面,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在台湾海峡引起共鸣的是南海问题,而不是其他问题。
根据社论的分析,最主要的原因是海峡两岸的血缘关系,这种血缘关系在遇到外部压力时会表现出内在的统一。南海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传财产。南海问题涉及核心利益,同时也是一个矛盾和愤怒的问题。最关键的原因是,南海问题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外部争端的实质是清楚的,大陆和台湾社会较少被误导,因此人们可以做出理性的判断。相比之下,海峡两岸的关系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媒体和政党等多重利益的诱导。海峡两岸的人们彼此拥有不对称的信息,而且由于他们长期没有共同的生活经历,很难彼此认同,所以产生的共鸣越来越少。

评论接着说,这些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方面,“抵抗外国”需要自力更生和团结。虽然已经进入和平时代,但国际关系中的斗争和竞争因素仍然突出。“仲裁结果”一出来,太平岛就成了“礁石”,民进党当局的“亲美日政策”似乎不可靠。在重大问题面前,美国自身的利益高于一切,台湾作为一个棋子,在过去的经历中并不少见。尽管台湾的战略选择应该充分利用国际因素,但不能被推来推去,损害其核心利益。同时,面对外来势力的不公平待遇,两岸必须同舟共济,才能产生更多的正义力量。

另一方面,在国内,海峡两岸应该有更多的直接对话、合作和交流,而不是误导和误读。台湾率先向美国、日本和菲律宾通报了导弹发射失败的事件,然后又通知了大陆,这确实是一个“迂回”。解决海峡两岸因时间和距离造成的人心分歧需要更多的善意努力。因为有共同的血脉,双方有可能融合在一起,互相帮助。

然而,社论也认为,尽管面对非法的“南海仲裁案”的立场是一致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两岸关系正在升温。毕竟,有必要探索共同的政治基础。然而,以南海问题为契机,双方有可能获得“某种默契”。在“仲裁案”之后,大陆有望采取某些行动,而台湾也将予以呼应,这可能在南海问题上造成双方“一致外交”的局面。台湾海军的康定级舰艇原定于14日在南海巡航,13日提前一天出发,行动迅速。13日上午,蔡英文登上康定级迪化舰,向台湾陆军官兵发表了精神讲话,这也是一次积极的行动。

社论最后呼吁,南海仲裁案后,亚太地区形势将更加复杂,矛盾将更加尖锐,台湾当局必须选择正确的方向和路线,维护海峡两岸共同的祖传财产。让海峡两岸有更多的“巧合”!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旺报》社评:南海同心,两岸再多些“不约而同”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57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