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104字,读完约10分钟

在香港,庆祝回归19周年的活动层出不穷。涉及1000多个团体的210多项活动吸引了30多万人。香港义工服务日、购物节、“丝路花雨”舞蹈表演、军营开放日、嘉年华会...各种形式和亮点。

香港各界庆祝回归委员会执行主席郑耀棠说:“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分享庆祝回归的喜悦,继续发扬狮子山勤劳、勤劳、开拓、灵活、自强的精神,放下政治纠纷,共同前进。为香港社会注入更多正面能量。”

19年来,就像一个正在走向虚弱王冠的年轻人,他需要鼓励、调整、能量和在成长的快乐和烦恼之后的更光明的生活。

富有成效的成果值得珍惜

“一国两制”构想的原意是在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香港的特色和优势,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过去19年,内地与香港、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携手合作,共同前进,共患难。“一国两制”实践取得巨大成就。

人民日报:回归19年,香港砥砺前行

香港保持了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继续保持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地位,保持了社会大局的稳定。

由于“一国两制”的保证,香港人是当家作主的主人。与殖民时代相比,社会民主有了很大改善。

目前,已有156个国家和地区给予香港特区护照免签证或落地签证待遇。

瑞士洛桑管理学院最近发布了《201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香港在2012年后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中获得第一名。

在经济上,虽然香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成就仍然可观,特别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万美元。据统计,2015年香港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025亿港元,人均329,000港元。与香港回归前夕的统计数字相比,这个数字分别增加了118%和85%。

人民日报:回归19年,香港砥砺前行

特区政府财政稳定,连年盈余,失业率长期偏低。香港金融管理局最近宣布,其官方外汇储备资产为3,603亿美元,超过一年的本地生产总值。

内地和香港在互利的基础上携手发展。例如,根据香港联交所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年底,共有951家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占香港上市公司的51%,市值约为62%。

6月13日,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陈家强在一个论坛上介绍,香港在开放国家金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沪港通于2014年推出。截至去年年底,沪港通的累计交易额为1.64万亿元人民币,港股通的累计交易额为8,000亿港元。目前,香港是最大的离岸人民币市场。今年1-4月,香港人民币实时支付系统日均结算量达到9000亿元。

人民日报:回归19年,香港砥砺前行

来香港的人会发现有很多蓝眼睛、金发的外国人住在香港。香港一直是一个开放的地方,今年已连续22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南游北游的香港商人杨说:“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这里都能找到他们最喜欢的环境。香港有能力继续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来港创业和生活。”

人民日报:回归19年,香港砥砺前行

香港的外国直接投资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14年首次位居世界第二,达到1030亿美元,仅次于mainland China。

海外品牌喜欢在香港市场“试水”。据报道,2015年,香港首次成为全球零售商数量最多的市场,共有73个新的国际品牌,居全球首位。

6月15日,两家英国公司在香港开设了地区总部。其中一家公司的总经理张汉华(音译)表示:“来自世界各地甚至内地的零售商都在香港设立了基地。我们必须与时并进,利用香港扩大客户群。”

香港的人均寿命居世界第一,这让香港人感到自豪,也让地球村的许多人羡慕不已。

虽然“香港是一个大国”,但大多数人仍然热爱这片土地,努力工作。记者所知的物业经理李喜华的月薪超过1万港元。他说:“我只是一个守夜人,我有一所房子住,我的生活很好。”最近我有机会换工作,我的工资会增加一点!”出租车司机钟也对自己每月15,600港元的收入感到满意。他说:“开出租车穿越大陆很容易!”麦先生是赛马会的行政人员,年薪几百万港元。他说:“‘马肇跑’现在跑得更开心了,把赛马会的慈善事业推得更高了。作为一个赛马会,有很多事情要做。”

人民日报:回归19年,香港砥砺前行

“一国两制”不会改变

"与乡村同行是香港成功的途径。"这几天,很多热爱香港的爱国人士都谈到时事,都谈到中央政府和内地全力支持香港。祖国大陆是香港的坚强后盾。

香港中国进口商协会会长张学秀深刻回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金融海啸、禽流感和非典等自然灾害严重损害了经济和人民生活。香港经济一度出现负增长,股市和房价大幅下跌。香港社会的冲击和考验没有停止。每当香港经济不景气时,中央政府都会推出措施帮助香港度过难关。

人民日报:回归19年,香港砥砺前行

香港资深评论员季树明提出了一个问题。回归后,香港经历了风暴。没有香港的主权回归,没有“一国两制”,没有香港人的高度自治,没有中央政府的责任,我不知道香港能否生存下去。

“一国两制”的实践正在深入推进。香港在保持整体繁荣稳定的同时,也面临着政治体制发展、政府管理、经济发展和民生等诸多挑战。香港社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集中在民生问题上。高房价使得市民很难购买自己的房子,年轻人也很难往上走;经济增长放缓,传统优势减弱,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慢慢培育;香港社会对政制发展和“一国两制”的理解也有差异,有时会导致争议和对立。

人民日报:回归19年,香港砥砺前行

有人担心香港会因国家的迅速发展而不再受重视。中央政府会否收紧对香港的政策?

这显然被夸大了。事实上,中央政府高度重视香港在国家发展大局和推进国家发展战略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将继续全力支持香港,借助国家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自身的新发展。

近年来,针对香港回归以来“一国两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中央政府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具有理论和实践创新意义的重大战略举措,进一步体现了中央政府坚持“一国两制”的初衷。

今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访问香港时指出,“一国两制”是基本国策,是战略选择,不是权宜之计,不会改变。他说,“一国两制”的实践没有先例,各种制度和体制机制都需要改进。经过一段时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将不可避免地逐渐显现出来。我们不能怀疑、动摇甚至否定“一国两制”。

人民日报:回归19年,香港砥砺前行

前行政长官董建华这样解释:香港社会动荡频繁,有人担心“一国两制”会不会改变。张德江主席访问香港的消息是积极的。中央政府一直关心香港,愿意大力支持香港。

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董建华大声疾呼:香港人必须团结一致,立法会应该减少摩擦和内耗,让各方共同努力,使管治重回正轨,回归有效管治,恢复建设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香港的民生问题,甚至政治困难。

香港有舆论指出,“折腾”对香港不好,因为香港的经济是香港生存的基础,求发展是重中之重。我们要利用国家发展的优势,找准“国家需要与香港优势”的结合点,不断提升香港原有的优势,创造新的优势,延续香江传奇。

香港精神携手合作

19年来,四届特区政府与香港市民同舟共济,共建家园,同样令人瞩目。

在回归后的第一份施政报告中,香港提出了改善民生的房屋建设计划和措施,并成立了市区重建局。在基础设施方面,西九龙至元朗的西部走廊铁路将会进行规划,吐露港将会扩展,而九号干线亦会展开。

第三届政府上台时,提出了10项大型基建计划,包括兴建西九龙文化区和新邮轮码头的新发展区。

今年年初发表的施政报告,务实地推进了现有优势产业的整合,在扶贫、养老、医疗卫生等方面下了大力气,并就香港如何在国家“十三五”和“一带一路”中寻找新机遇提出了具体措施。

香港太平绅士姚志胜指出,香港的财政支出在过去四年增加了55%,反映出政府增加了资源配置以回应社会需求。其中,今明两年竣工房屋数量将继续保持高位,2016年竣工私人建筑数量将达到18,000栋,创12年新高。

今年一季度,香港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特区政府积极应对下行压力。包括在预算案中引入390亿港元的税项及短期纾缓措施,以减轻市民的负担及支援本地企业。

为了改变单一的经济结构,香港的政策制定者一直在努力寻找一个好的解决方案。2008年金融危机后,特区政府深切感受到“单靠金融业不足以养活700多万人”,香港经济需要“过关升级”。自此,特区政府率先推动六大优势产业的发展,并在近年大力发展创新科技。有些困难已经克服,例如去年立法会一再“拉伯”阻挠成立创新科技局。在2016年的预算中,预留20亿港元设立创科风险投资基金。政府还在科学园区和数字港口以极低的价格为企业家提供办公室、实验室和车间。

人民日报:回归19年,香港砥砺前行

香港为发展和摆脱困境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取得了成效,有些只是突破了问题,有些需要总结和提升。

香港各界人士值得钦佩。当行业面临困难时,他们努力工作,坚持沉浮。

最近,来港的内地旅客人数在经历了高速增长后有所下降。这个行业很焦虑,但每个人都不气馁。立法会议员姚思荣说:“香港有一个海洋公园,现在横琴有了;香港有迪斯尼,上海也开放了。香港再也不能睡在‘购物天堂’的标签上了。”据客观分析,每年仍有数千万游客,香港仍有很大潜力。业内人士千方百计稳定客源,同时拓展新道路,包括探索“一带一路”沿线的城市旅游,推广“单向多站”和邮轮旅游等。,效果很好。从今年1月到4月,来自国际市场的过夜游客数量增加了近8%。

人民日报:回归19年,香港砥砺前行

许多能干的香港商人仍然“提着箱子周游世界”。研究小组一个接一个地去了“一带一路”沿线的地方,那里有许多成功的记录。香港远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杨几年前开始在立陶宛投资绿色产品,现在他投资了当地生产的啤酒、香槟、伏特加、干果、牙膏等产品。他把立陶宛产品进口到香港,销售非常好,每年都有两位数的增长。

人民日报:回归19年,香港砥砺前行

在香港,狮子山精神意味着努力工作和相互帮助。徐荣茂,福建人,香港“老移民”。2010年6月,新家庭协会成立,为香港新移民提供生活、培训和帮助学生等服务。在协会的支持和帮助下,成千上万的新移民努力工作,逐渐融入香港社会。许荣茂认为,狮子山精神并不局限于个人的努力,其精髓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合作。在狮子山下,每个人都在同一条船上,互相帮助。“虽然香港的社会风气近年来有所改变,但我仍然期望不同的族群能够互相理解和合作,‘放下心中的矛盾,共同追求理想’。”

人民日报:回归19年,香港砥砺前行

事实上,对香港来说,未来是光明和充满希望的。对年轻和成长中的特区来说,有必要鼓励人们,不要唱难听的歌,自力更生,不要抱怨。“夫有志气,当敬生,羞而闲适。”“一国两制”的实践不会中断或停止,而是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扬帆远航。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人民日报:回归19年,香港砥砺前行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5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