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89字,读完约7分钟
漫长的夏季预示着季节的变化。还有半个月,就是5月20日了。
每个对涉台信息敏感的人都知道这是蔡英文上任的节点。当你就职时,你会说你说的话和你看起来像什么,每个人都会看。
不是,评论员的文章发表在5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头版,整篇文章都是关于“九二共识”的。这种安排很不寻常,台湾岛对此尤为关注。有人说,民进党领导人谢长廷破坏了蔡英文的就职演说,而没有提及“九二共识”,这是大陆官方媒体的最新反应。

谢长廷说了什么?“民进党不承认‘九二共识’这几个字,但承认九二年有过一次会议,‘但我们不认为有‘九二共识’的‘一中一台’或‘一中’,这是我们不承认的。虽然这只是对他个人观点的回答,但他“正在执行台湾地区民选领导人蔡英文的政策。”

“你承认‘92共识’吗?陆方再次发出“最后通牒”,台湾媒体转述的形象是不礼貌的。
头版
《人民日报》的头版评论是由“本报评论员”主持的,与一般事务绝对不相称。岛叔叔做了一些统计,也加强了这个想法。
从纵向来看,历史上《人民日报》头版涉台评论的数量很少,涉及Xi马辉、反“台独”立法、陈水扁“五·二零”讲话、吕秀莲“忘祖”、李登辉及其“两国论”等问题。
换句话说,纵观20年来的两岸关系,只有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关键时刻,“本报评论员”才表现出对负面问题的关注和评论。例如,1995年7月李登辉在康奈尔大学的演讲,1999年7月的“两国论”,以及陈水扁在2000年出人意料的当选,都是一样的。

根据传统的类比,最接近5日的评论是2000年5月15日《人民日报》的评论,“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不能回避的”。是的,那正是陈水扁5月20日就职演说的前夕。这一次,大陆没有隐瞒什么,而评论的对象是“台湾当局新当选的领导人”。总之,不承认“九二共识”意味着改变台湾海峡的现状。

这句话看似简单,但态度很明确,用词很重。
首先,我不和你跳舞,节奏感在我这边。官方称之为“台湾政策不会因为台湾的政治变化而改变”。
其次,耐心总是有限的。绕过“92会议”并试图逃脱惩罚?没有门!从大陆的角度来看,“九二共识”的智慧在于求同存异,体现了大陆政策的灵活性。然而,民进党放弃了它,好像它什么也没做,空说“维持现状”,这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第三,你不是一直说你想变得善良吗?善意来了!从时间的角度来看,就是事先采取预防措施,而不是事后召开批评会。三思而后行是好的意愿。最后,评论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成就来之不易,需要认真对待。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意识到它们的珍贵。这种语重心长的话更像是一种提醒:“不要说你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有趣的是,在赢得选举后,蔡英文接受了蓝色联合日报(而非绿色自由时报)的独家采访,具体谈到两岸关系,并要求大陆释放更多善意。得到消息的《联合每日新闻》立即被摘录下来,放在头版,以便得到充分的处理,而将话语传递给对方的意图也生动地刻在了脸上。现在,就在5月20日之后的几天,大陆党报的头版在4日晚被“新闻网”和新华社提前报道了,三场马车式的高标准大规模战斗的力度自然在一定程度上给了相关人员足够的面子——俗话说,这不是非礼。

5 20
蔡英文在5月20日的就职演说涉及两岸关系,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但情节基本上排除了曲折或曲折。似乎从一开始,这个谜就被解开了。
用台湾观察家的话来说,大陆想要的是“九二共识”,蔡英文在就职演说中不会公开拒绝,但也不会提及。小英的脾气还是很倔,也就是说,她从来不妥协,有她对意识形态的执着。
什么是意识形态的持久性?例如,她绝对不可能废除“台独”党纲或“台湾前途决议”。直接接受“九二共识”?更不现实。不要忘记,除了在空之间制造模糊的要求,还有一个很深的“独立”拉力。最近,深度的"独立"并没有闲着,像"两岸可以成为兄弟般的纽带"这样的陈词滥调和废话又出现了。为了在“独立”派的喧嚣与另一方的压力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我们必须表现出“调和丁乃”的能力,这也是“维持现状”出来时的一厢情愿。

可以预见,蔡英文在5月20日除了像中继器一样“维持现状”之外,不会表现出任何新的或进一步的诚意。从政治角度看,蔡英文比阿扁更有泥鳅的性格。虽然不开心,但你很难在一段时间内找到处理的杠杆和把握。
说“维持现状”是空的空壳,有些人错了。蔡英文有他自己的一套论述。根据岛上一些人的总结,蔡英文今后的施政和讨论将遵循四大轴心:“中华民国的宪政制度”、“维持现状”、“和平发展”和“多数民意”。就像汽车的四个轮子一样,“宪政制度”是车身,和平发展是车轮,大多数人的意见可以作为刹车片,但整体将保持良性运行模式。说白了,海峡两岸都没有明确的定位,那就是汽车的方向盘。

因此,大陆方面对蔡英文团队试图绕开“九二共识”而提出的另一种讨论仍然充满疑虑和不满。在这方面,头版讲话是最好的证明。
注意你做的事情
16年前,《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一个中国原则是不可避免的》说,他们注意到最近有台湾人发表了一些“愿意”改善两岸关系的言论,说他们不会让“两国论”写入宪法,不会就“统一、独立”问题举行所谓的“公投”,也不会宣布“台独”。文章给出的答案是“听他说什么,看他做什么。”

这种谨慎绝不是多余的。陈水扁上台时,五月二十日的讲话也是“四不一不”。结果呢?“台湾海峡麻烦制造者”的帽子扣到现在。你不必回答中国大陆。那顶帽子是美国人给的。
十六年过去了,这似乎是一个轮回。听“维持现状”的话,坚持“九二共识”的标准,仍然是一个不合时宜的策略。
有人猜测,蔡英文希望大陆释放更多“善意”,这应该是对“九二共识”更宽松、更广泛的解释。大陆对台政策的底线一直是明确的。我们怎么能让步呢?几乎每天,每个月,每个时间,每个普通人都很清楚,如何释放水?另一方面,蔡英文的两岸政策只承认九二会谈的历史事实,阉割了九二共识的精髓。在那样的刀下,有什么仁慈可言吗?正因为缺乏善意和缺乏互信,人民和共产党之间缺乏沟通渠道,每个空.都有许多电话这也可以反驳为什么台湾当局在过去八年发表的批评言论很少出现在《人民日报》上。

没有“九二共识”的提出,两岸“冷和平”是不可避免的。岛上的一些专家表示,大陆在现阶段确实不会使用武力,但可以用经济和外交手段来限制蔡英文当局。如果台湾不能与大陆保持友好关系,许多经济和商业行为自然难以进行,这不仅使其难以参与rcep的区域一体化,也阻碍了与第三方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有人说,绿营上台后,已经为两岸“冷和平”做好了心理准备。这就是对《人民日报》头版的尖刻评论充耳不闻的节奏。另一个著名的评论是什么?顺便说一句,它叫做“丢掉你的幻想,准备战斗”。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大陆的“最后通牒”,蔡英文读懂了么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627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