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51字,读完约10分钟
2015年5月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与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握手,后者率团访问。这是十八大以来国共两党领导人的首次会晤。
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国共两党和海峡两岸应“携手共建两岸命运共同体”,并就此提出了五点主张。在过去的一年里,尽管台湾局势不断变化,但两岸关系仍面临严峻挑战。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直在谋划和推动两岸关系的伟大航船,沿着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方向破浪前进。

从过去来看,建立两岸命运共同体是历史的必然
1958年的一个深夜,在陈菲菲厦门河套象山的一个碉堡里,福建前线电台的一名年轻播音员正在整理向台湾广播的磁带。突然,砰的一声巨响,一枚来自金门的炮弹在掩体旁爆炸,弹片飞过她身边,摧毁了许多记录。
“当我走出掩体时,爆炸点离窗户不到一米远。幸运的是,有一个保护钢板。”例如,今年80多岁的陈菲菲老人回忆起那段经历后仍然感到害怕。
在海峡两岸军事对峙期间,厦门和金门成为前线,双方分别在厦门和金门的前线设立电台,并在每个空.演唱“台剧”两岸宣传的内容是针锋相对的。给陈老印象最深的是对方攻击我们:“人很穷,两个人穿裤子吃香蕉皮”。她对此非常生气。

当时,这位老人从未想到,2008年,也就是整整50年后,她会认识在金门向大陆广播的台湾同行,并成为好姐妹。也就是说,在这一年,海峡两岸实现了全面、直接的“三通”,大陆赴台个人游开始了...离当年的第一线不远,mainland China唯一的对台免税交易市场——大登对台小商品交易市场已经建立。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被吸引到这里。最受欢迎的是在金门坊空洞酿造的高梁酒,以及用“共产党军队”的贝壳制成的金门菜刀。

陈菲菲老人的故事是近几十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缩影。自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的“快车道”。以前紧张的军事前线现在变成了“和平之海”和“合作之海”。两岸交流的深度、广度和密度显著提高。
十八大以来,面对两岸关系的新变化、新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提出了“携手共建海峡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在会见朱立伦时,他指出,海峡两岸的同胞有着相同的根,相同的种,并且一直有着相同的命运。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两岸关系的日益密切,两岸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国共两党和海峡两岸应该加强信任,增进互信,维护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共同努力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

“携手共建海峡两岸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和未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可行路径,也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目标。”上海台湾问题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倪永杰说,从历史经验教训的三个坐标、两岸同胞的情感联系以及未来两岸资源整合的需要来看,这一理念不仅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历史的必然。

如果说建设一个两岸命运共同体是一首交响乐,那么去年11月在新加坡举行的两岸领导人会议就是一场精彩纷呈的运动。
“通过历史的变迁,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海峡两岸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一个强大的国家是海峡两岸同胞的福祉;弱势族群的混乱对海峡两岸的同胞来说是一场灾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两岸同胞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意义深远,对两岸命运共同体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中共中央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表示,这次会议将两岸交流与互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迈出了两岸高层互动的关键一步,为两岸领导人直接对话与沟通开创了先例,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

回首那一刻,台北大学政治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郑友平感慨万千。他说,两位领导人握手和互动的场面非常热烈,给人一种家庭的感觉。"这是海峡两岸属于同一个命运共同体的表达."。
走向相反的方向,两岸命运共同体已逐渐形成
2015年9月21日,这一天改变了台湾同胞廖慧清的生活习惯。早上8点40分,她带着父母从金门乘第一趟金星航班去厦门。落地后,她成功地用新发行的卡式台湾同胞通行证通关。“旧卡每三个月签一次。填写表格、排队和支付签注费都很不方便。”廖慧清说:“卡式台湾证不需要背书,自助通关和刷高铁方便多了。”

自即日起,大陆全面实施卡型台湾同胞证书,已发行纸质台湾同胞证书1700多万张。同年7月,大陆正式实施台湾同胞往来大陆免签证政策。2015年,两岸人员往来总量超过985万人次。其中,已有549万台湾居民来到大陆,他们都将是新政策的受益者。一张小卡片反映了海峡两岸建设命运共同体的步伐正在加快。

据上海台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冠龙阀门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介绍,《海峡两岸避免双重征税和加强税务合作协议》是去年最具“黄金”效益的惠民新政策。
“该协议的最大好处是避免‘牛被剥皮两次’。”李对说道。据台湾财政部门预测,协议签署后,台商在mainland China每年节省的税收将高达39亿台币。这项包容性的新政策再次凸显了大陆为台商创造良好商业环境的诚意和善意。
4月25日,张志军在第四届全国台湾企业联合会代表大会上表示,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将积极协助台资企业转型升级,以适当方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动台湾青年到大陆实习、就业和创业,切实维护台商合法权益,为台商在大陆投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建设海峡两岸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时强调:“深化两岸利益整合,实现两岸互利共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这些击中地板的话揭示了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根本途径。一年来,大陆积极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两岸同胞越来越亲近。

在过去的一年里,两个协会之间的磋商经常收到好消息。两岸经贸论坛、海峡论坛、紫金山峰会等各领域、各层次的交流活动如期举行。两岸青年创业基地已有21个在北京、上海和江苏上市,台湾居民在大陆设立个体工商户的产业领域、地域范围和经营条件进一步扩大和放宽。

“惠台亲民政策使两岸同胞的前途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两岸关系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全国台联副主席杨一舟说。
“80后”台湾新中国儿童协会主席王炳忠表示,大陆不断释放善意和务实政策,将帮助更多台湾青年“走出去”,真正找到自己生活和事业的未来。“在我看来,这是最直观、最有吸引力的‘海峡两岸命运共同体’”。
精神和谐,两岸命运共同体引领未来发展方向[/s2/]
“我年轻时爱你,一路走来都不能阻止我找到你。我这辈子爱你,我身体的翅膀会保护你,一起飞翔……”每年夏天,仲夏的希望都会为海峡两岸的大学生热烈歌唱。由台湾师范大学发起、海峡两岸高校协办的旨在为偏远地区学生提供暑期辅导的“孔子行”慈善活动至今已举办了六次,每年吸引了海峡两岸、港澳数百名青年学生踊跃参加。

台湾师范大学的谢松寒(音译)仍然记得他在北京平谷区老泉口村教书的日子。“我第一次走进北京郊区的山区,那里的孩子们需要特别的照顾和陪伴。”他和内地同学为孩子们提供一对一的辅导,安排“传统文化”、“艺术美”、“趣味活动”等课程,为孩子们的生活点亮了一盏明灯。他说这一周的教学对他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与支持教育的年轻人不同,27岁的台商孟宪庭“创造了第二代”,从另一个角度体验了海峡两岸年轻人的精神亲近。他在厦门大学读本科。2012年毕业后,他接手了父母在福州创办的海峡两岸金桥(福建)就业培训机构。近年来,公司除了为台湾同胞提供职业技能鉴定外,还更加努力地为台湾青年赴大陆就业提供各种服务。

“台湾的年轻人随时随地都在寻找机会,他们愿意来大陆旅游,但是找不到入口。”孟宪庭认为,重要的原因是他们不了解大陆。
“一个人会因为未知而害怕。如果我们告诉台湾的年轻人,大陆将会发生什么事情,以及如何应对,我们就可以消除他们对“落地”的担忧。”孟宪庭说道。
2016年春节到来之际,台湾南部发生强烈地震,117名同胞遇难。灾难和同胞的安全总是牵动着大陆人民的心,大陆各界伸出了援助之手。中国两岸劳动关系发展协会会长姚江林表示,在“5.12”汶川地震期间,该协会向大陆运送了救援物资。当台湾发生地震灾害时,四川省总工会立即打电话询问是否需要援助。

在2016年全国人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继续推进两岸各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增进同胞感情和福祉,拉近同胞心灵距离,增强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建两岸命运共同体”首先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表示,我们将坚持“两岸一家”的理念,与台湾同胞共享国家正义和发展机遇,共享两岸共同建设的命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出“开展台湾青年体验式交流”,这将为台湾青年到大陆学习、就业、创业提供更加丰富的机会和更好的平台。

“这意味着,即使在当前两岸关系的不确定因素下,如何使两岸人民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两岸大家庭,共享中国梦’,并产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仍然是大陆领导人的问题。”中国台湾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杨友燕说。

海峡两岸的同胞是同一个物种,有着共同的血缘关系,有着共同的抗击外敌侵略的记忆,有着共同的饮酒庆祝的激情,有着共同的民族繁荣和民族复兴的梦想。兄弟们,它的利润切断了黄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两岸同胞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我们坚信,只要两岸同胞齐心协力,排除万难,沿着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的正确道路勇往直前,中华民族必将迎来伟大复兴的明天!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深化融合发展 拉近心灵距离——“携手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一年间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627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