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5字,读完约3分钟

民进党立委柯建明最近首次表示,民进党版本的《协议监督法案》(前称《台中条约处理法案》)应回归“宪政”。香港《大公报》今天评论说,外界认为民进党对两岸协议监督法案的名称和内容的处理,是该党是否有诚意促进两岸交流的指标之一。尽管民进党此举表明其当前的两岸政策正在向中间靠拢,但也暴露了其反复政策的投机性。

港媒:民进党“昨非今是” 换位置就能换脑袋?

文章摘录如下:

民进党立法院的总召集人柯建明最近首次表示,民进党版本的《协议监督法案》应该回归宪政体制,这个法案的名称一定要与过去不同。这句话引起了岛上政界的注意。民进党如何处理两岸协议监督法案的名称和内容,被外界视为民进党是否有诚意促进两岸交流的指标之一。民进党在上个月赢得台湾领导人选举之前,其协议监督法案的名称是“台湾与中国条约处理法案”,而“两国论”的“台独”主张也只是纸上谈兵。既然民进党即将上台,就意味着它不会沿用草案的旧名称,也就是说它不会推动“两国论”和“立法”。尽管这表明民进党目前的两岸政策更接近中间立场,但也暴露了该党政策的反复投机性。

港媒:民进党“昨非今是” 换位置就能换脑袋?

台湾前领导人陈水扁在2005年就职时,就“合法台独”能否实现发表了“耸人听闻的讲话”。他当时说:“我不能对自己或别人撒谎。”如果我们做不到,我们就做不到。在我的任期内,我不能把台湾的“头衔”改为“台湾共和国”。我也相信李登辉在过去12年没有这样做。即使‘总统’今天给了他,他也做不到。”李登辉做不到,陈水扁做不到,即使民进党再次上台,甚至第一次赢得立法院最大党的位置,也做不到。这可以从党放弃“台湾独立”名称的“台湾与中国条约处理法案”中看出。更何况国际社会普遍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独”没有立足之地。台湾主流舆论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支持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积极交往。即将掌权的民进党怎敢违背主流民意?

港媒:民进党“昨非今是” 换位置就能换脑袋?

虽然国民党在台湾领导人选举中落败,但民进党承认主要原因不是台湾主流舆论对国民党的两岸政策不满,而是民进党有意继续推动两岸交流。然而,《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已经成为未来两岸交流的障碍。这实际上是民进党的自我约束。所谓的“监管法案”是2014年3月“反服务贸易学生运动”的产物。当时,一些反服务贸易者要求制定“法案”来监督两岸谈判进程和两岸协议,理由是国民党当局在与大陆谈判服务协议时没有披露相关信息,这是一个“黑箱作业”。事实上,他们想为两岸谈判设置许多障碍。这完全符合民进党的胃口,当时民进党试图阻止服务贸易的生效,所以得到了民进党的支持。民进党也将草案命名为“台湾与中国条约处理法案”。现在,民进党改变了立场,知道如果“台独”的草案获得通过,必然会激怒大陆。因此,两岸交流将不可避免地中断,台湾加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问题无法解决。这显然不利于治理,因此它不得不谈论回归“宪政制度”。

港媒:民进党“昨非今是” 换位置就能换脑袋?

换个位置,换个头。民进党修改“台湾-中国条约处理法案”的标题只是开始。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你想像反对派一样继续强烈抵制,还是想支持它?如果你支持,为什么在过去的两年里你想尽一切办法阻止服务协议生效?让台湾的服务业错过展示大陆的机会?民进党玩弄台湾选民的“昨天不是今天”吗?

港媒:民进党“昨非今是” 换位置就能换脑袋?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港媒:民进党“昨非今是” 换位置就能换脑袋?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6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