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33字,读完约5分钟
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内地将继续开展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并适时推出深港通。据悉,“深港通”目前正在制定计划,除两地监管机构外,还包括两地的交易所和登记结算机构。预计该计划将于今年上半年获得批准,并于今年内正式启动。这是继沪港通之后国家金融改革的又一重大部署。

去年11月,中国启动了“沪港通”试点计划,允许mainland China和香港的投资者通过现有账户在规定范围内买卖在对方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沪港通”的推出有利于中国a股的国际化,从长远来看对流动性和投资形式有重要影响。然而,沪港通自推出以来并未表现出预期,资金净流入仅略高于总量的三分之一。自去年11月17日开通以来,截至今年1月16日的两个月内,沪港通累计完成交易2161亿元,日均交易额54亿元;沪港通累计使用339亿元,日均使用9亿元。从配额的使用情况来看,沪港通只使用了27%,而沪港通只使用了7%。

在这方面,香港有些人认为“沪港通”有利有弊,受益的是国家。香港也有投资者认为效果不好,只看到市场攀升,小投资者获益甚少。事实上,沪港通的价值判断不应只看短期的市场表现,而应着眼于长期的影响。近期的市场表现并不妨碍“沪港通”作为两地金融市场重大制度创新的积极意义;从长远来看,“沪港通”标志着mainland China资本账户的加速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快速推进。

无论是已经开通的沪港通还是即将开通的深港通,其利弊都不应在初期阶段就从额度、报价、交易等方面进行讨论,而应着眼于对中国股市改革乃至金融改革的巨大好处。从表面上看,“沪港通”和“深港通”在地理上与内地和香港相连;但本质上,中国通过香港连接了全球资本市场。这不仅是开放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又一突破,也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动力。

人民币国际化对香港金融市场非常重要
香港有些人嘲笑为何称之为“沪港通”,而不是“沪港通”。从名字可以看出,“伊名”内地人和“伊名”内地股市已经“占领”了内地人的利益。有人认为“沪港通”救了内地低迷的股市,赚了很多钱,在内地找到了出路。应该说,这些都是狭隘的想法。

已经开通的沪港通和即将开通的深港通各有利弊。内地人可以购买香港股票,香港人也可以购买内地股票,这大大方便了两地投资者的买卖。发展肯定会包括两地的股票市场。沪港通和深港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香港、上海、深圳三地金融市场的和谐整合,使中国金融市场做大做强,这必将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香港人应该扩阔视野,HKEx应该扩阔市场,以确保香港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人民币不能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流通,外国投资者需要通过托管银行购买内地股票。大量外国投资者来香港投资,目的是为了关注中国内地。据报道,几天前,一些国家问中国是否有可能复制“沪港通”模式,开放双向投资。考虑到时区和交易时间等问题,它暂时被搁置。

再过10年或8年的人民币自由流通,如果香港仍然固守“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单打独斗,不求发展,拒绝与内地合作,在国际市场上肯定会被边缘化。因此,香港不应目光短浅,而应着眼长远,促进香港股市与内地市场的和谐,从而形成一个更强大的金融市场,这是香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可以预料,无论谁脱离了mainland China开发的高速列车,都会被时代抛弃。

深港通的开通起点应该更高
沪港通开通四个月后,暴露出一些问题,如两地证券交易结算方式不同,影响了外资的投资;例如,实名制不符合国际惯例。香港证券交易所的结算方式是“t+2”,即周一买入股票,周三结算,符合国际标准;上海的结算方式是“t+1”,即周一买入股票,周二结算。如果买家是外国人,因为时差的关系,会让他觉得太仓促,而且他容易害怕。

“沪港通”是香港的代理账户系统。只要访问率不超过5%,就不需要使用实名,这是目前世界上的普遍做法。然而,上海实行实名制,这对于许多外国投资者来说是很困难的。因为如果外国投资者购买大陆股票,他们必须披露自己的身份,这很不方便。如果“大恶魔”想购买内地股票,他将不得不考虑实名制,可能更愿意“置身事外”,因为这涉及隐私问题和商业运作。

此外,沪港通开通后,两地的额度使用出现了分歧,尤其是港股通的交易量相对较低,主要是因为港股通设定了50万元的门槛,这对普通投资者不利。
因此,所有这些问题都应该得到改善。只有与国际市场接轨,才能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深港通开通后将更具竞争力。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稳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扩大人民币国际使用,加快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建设,完善人民币全球清算服务体系,启动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适时启动深港通试点。我相信深港通的开通肯定会给香港带来更多的实惠。(碣石)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开通“深港通” 起点要更高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745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