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33字,读完约5分钟
如果你问香港是哪个城市?很多人会说香港是国际大都会、金融中心、旅游中心、购物天堂等等。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相同的是,他们都以自己的经济成就和特色来形容香港。因此,香港是一个经济城市的说法是完全成立的,没有人会反对。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扮演着“经济城市”的角色,这符合国家利益和中央政府的殷切期望。跳出经济范畴,香港肯定处于弱势,甚至错误地进入政治禁区。例如,国防外交与香港无关,是自给自足的;如果香港搞政治、搞斗争,社会上一个接一个地闹事,结果会怎样?答案不言而喻。
可悲的是,香港社会有一股势力,一直想将香港引向政治纷争和社会动荡的危险,完全背离了香港作为一个“经济城市”的和谐稳定局面。从立法会没完没了的“拉票”,到前年79天非法“占领中国”,甚至农历年初一旺角的“暴动”,都反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在精神层面,“本土分裂”、“香港独立”的思潮正在滋长蔓延,毒害着新一代,形势令人担忧。
过去30年,香港赢得了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二战后的20世纪50年代,大量大陆人来到香港,为香港带来了廉价劳动力、资本和技术。香港抓住了这些优势,不仅使香港经济腾飞,还通过出口加工使“香港制造”享誉国际,赢得了“亚洲四小龙”的美誉。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随着内地的改革开放,随着香港制造业的北移,一方面,香港重新获得了“转口港”的优势,促进了贸易增长,并奠定了航运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先厂后店”的模式被创造出来,这使得服务业蓬勃发展。2000年后,内地企业来到香港上市,借助香港平台“走出去”,使香港成为全球最大的ipo市场。香港也抓住机遇发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离岸人民币中心,这将有利于银行、证券等金融服务以及会计、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
当然,香港很高兴有发展机会,但也不能不承认错过了一些应该把握好的机会,特别是在创新和科技方面。对此,公开大学校长黄郁珊教授日前指出,香港在过去30年两次错失发展创新科技的机会。第一次是在1980年初,当时香港、台湾、新加坡和韩国被称为“亚洲四小龙”。当时,其他“三龙”政府大力发展科技,但港英政府却以“积极不干预政策”为理由,拒绝积极投资科技。另一方面,在回归初期,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决心发展科技,但由于官僚体制的巨大阻力,他举步维艰。虽然黄郁珊一再强调科学创造的发展是一个非政治性的问题,但他不得不承认,香港现在处于一个嘈杂的环境中,很多民生问题都被政治化了。
鉴于香港社会日益政治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在3月6日会见香港全国人大代表时指出:“香港的地位来自经济,经济问题不应政治化。”可以说,香港的本质是一个“经济城市”,国际社会和内地都是如此。香港之所以成为“香港”并在国际舞台上获得地位,主要是因为它的“经济”角色,而不是“政治”角色,这是值得我们担心和关心的。
面对当今世界日益激烈的国际和地区竞争,香港能否继续保持现有优势,不断培育新优势,也取决于其经济发展。目前,香港的发展一方面有瓶颈,另一方面也有机遇,例如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香港人在法制、金融、专业服务、语言文化、地理等方面仍有优势。完全有可能掌握它们,使香港经济能够再次成功转型,保持其国际地位。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愿意放下政治纠纷。
行政长官梁振英在今年1月发表《施政报告》,讨论如何把握“一带一路”发展香港经济的机会,但在社会上引起争议;有些人甚至认为一带一路与香港没有什么关系。事实上,这现象正好反映出香港社会不重视如何发展经济,不重视一带一路带来的巨大机遇。
虽然“一带一路”沿线的许多国家(如中亚国家)与香港没有十分密切的经贸关系,甚至可以说香港的本地市场份额几乎为零,但有两点,参与“一带一路”的发展可能并没有好处。在最坏的情况下,市场份额为零;如果有生意可做,从零市场份额到正市场份额的增长将是可观的。以伊朗为例。在联合国解除经济制裁后,所有国家都渴望打开新的市场,与伊朗打交道。其中,法国总统奥朗德率先邀请伊朗总统罗哈尼访问,希望加强两国的经济联系。
过去,当香港的情况改变时,“贫穷变了,改变才有意义”,这种“弹性”是为了争取经济机会,以稳定香港的地位。政治问题引起的争端常常使所有党派走向极端,而他们的立场更坚定,没有“flexibility"/"きだよ".是时候搁置政治争拗,忘记原意,重新了解香港作为一个“经济城市”的真正性质了。第一个任务是发展经济。(作者黄天翼,时事评论专栏作家)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香港经济城市 首务发展经济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7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