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5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新闻社,香港,3月3日。问:香港时装设计师是如何制作的?
走进香港理工大学纺织与服装系的工作室,你会被夹在一排挂在支架上、用薄白布包裹的人形模型中。在这个24小时开放的空教室里,时装设计系的学生忙得不可开交:留短发的女生看着手里拿着几缕布的模特,戴着黑框眼镜的男生坐在缝纫机上。

香港理工大学纺织及制衣系成立于1957年,是香港唯一一所提供时装设计相关课程的公立大学。每年,服装设计系的应届毕业生都会举办一个大型的毕业时装展览,香港设计师协会的评委们会从近百名学生中挑选出约20名学生的作品参加展览。从毕业展览中脱颖而出的学生要么获得奖学金出国学习,要么获得实习机会。

马特·许是在毕业展览中获得金牌并获得实习机会的学生之一。2008年毕业后,徐夜郎在两家著名的服装品牌公司工作。2011年,他去皇家艺术学院攻读女性针织硕士学位。在去英国之前,徐夜郎的最后一份工作是为歌手王菲设计服装,在春节晚会上演唱《因为爱》。

“香港的时装设计教育注重技能培训,而英国则更注重创意灵感的培养。”徐夜郎认为,香港强调能力培养,学生出来当工匠。然而,工匠和设计师的区别在于,工匠只关心实践,设计师不仅要知道如何去做,还要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同时,徐夜郎认为好与坏并不那么绝对。“在香港的制度下,学生毕业后真的可以去工作,但他们在英国可能找不到工作,因为他们太有创造力了。”
也许时装设计师的“魔力”在于能够将一件不起眼的衣服变成一件明亮耀眼的衣服。这通常需要经历寻找灵感、制作详细样品、绘制风格、制作服装样品等过程。“才能第一,努力第二,两者都很重要。”
当聚光灯闪烁,模特在舞台上向观众表演时,背景中的时装设计师正忙着。徐夜郎通常会忙到最后一秒。“如果衣服不出去,你会不自在的。”
徐夜郎现在经营着自己的服装品牌。谈到香港时装设计师的生活环境,他说这个行业不是一个高收益的行业。稍作停顿后,他笑着说,独立的时装设计师更少。徐夜郎认为,香港有一个问题从未改变,那就是太注重经济,不享受生活,所以没有多少香港人会支持本土设计。

外行人对时装设计师有什么误解?徐夜郎说,服装是一门专业,不仅仅是绘画,还要花很多时间练习手艺。此外,如果设计师需要更多细节,他不会买任何衣服,追求名牌或穿自己的设计,但穿最简单的,“有自己的风格是好的。”

除了灵感、技巧、天赋、勤奋、特长和细节等关键词外,徐夜郎认为教育对时装设计师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需要相关的学习经验。
与徐夜郎相似的是香港理工大学纺织与服装系主任辛钟浩。欣钟浩认为,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教育有助于获得初步认可,但在一定程度上,它将考验设计师的视野和创新能力。
欣表示,国际大品牌的服装设计师大多来自国外,香港的一批“技术设计师”负责细节修改,如选择面料和决定如何缝制袖口。真正的香港时装设计师在一些中小企业也有自己独立的品牌设计师。
“独立完成这项工作相当困难。除了设计之外,我们还必须学会使它成为一项业务,这样它才能持续下去。”当被问及对香港本土品牌服装设计师有何建议时,辛钟浩表示。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香港服装设计师是如何炼成的?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79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