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28字,读完约3分钟
据旧金山新华社2月13日报道,一款应用软件于12日被添加到“安卓”移动操作系统平台上。借助智能手机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它可以检测用户所在区域是否发生地震,然后许多手机可以“合成”一个地震监测网络。
歧视的成功率高达93%
这项名为“我的梦”的应用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发布的。它运行在手机的后台,分析加速度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如果手机的振动符合地震特征,它将与手机中gps提供的地理坐标数据一起被送回伯克利的地震实验室。

“我摇”的核心是由博士生孔庆开开发的一种特定算法,用于分析手机中三个加速度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区分地震和其他常见振动(如手机用户活动或手机掉落)的区别。仿真试验表明,该算法在“振动识别”中识别地震和非地震振动的成功率为93%。

如果伯克利的地震实验室收到某个地区几部手机发来的“我抖”的信息,就可以认定是地震,也可以估计出地震的强度和震中位置。在这个阶段,“我动摇”仅限于收集和发送数据;在下一阶段,研究人员假设一旦有足够多的手机用户使用这个软件,并且软件本身更加完善,它还可以向用户发出地震警报。

33岁的孔庆凯说,这个项目持续了三年,他的导师理查德·艾伦与他进行了讨论。起初,他不仅需要创建算法,还开始了其他工作。编写手机应用软件涉及一些开发者需要考虑的基本要求,如收集数据,但不暴露手机用户的隐私信息,不占用手机太多的硬件资源,不消耗太多的电池电量。

网络密度越大,测量速度越快
手机内置加速度传感器的灵敏度在不断提高,但仍不如埋在地下的地震波传感器。目前,它只能探测到10公里范围内造成破坏的5级或更强的地震。然而,世界上至少有十亿部智能手机,可以弥补传统地震监测站的不足。
孔庆凯认为,通过手机联网进行地震监测是“一个前沿研究项目,它将改变地震监测的方式。”例如,在地震频繁的发展中国家,如尼泊尔和秘鲁,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布局很少甚至没有,而且有数百万智能手机用户,因此通过收集许多手机来建立地震监测和预警系统可能是唯一的选择。

他的结论是,在110公里长、110公里宽的地区,至少300部手机可以合理地估计地震的位置、强度和发生时间。当然,“网络密度越高,地震探测越快”。
孔庆凯的导师、伯克利地震实验室主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地球与行星科学系主任艾伦说:“‘我动摇了’ 不能取代传统的地震监测网络...但我们相信,它可以使传统监测网络地区的地震预警更快、更准确;在没有地震监测网络的国家发布预警,以拯救生命。”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美科学家发布“我震动”APP 称用手机测知地震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80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