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6字,读完约3分钟

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称,多品牌手机存在三大问题,如窃取流量、无法卸载预装软件、手机容量虚拟标准等,引起了手机用户的广泛热议。其中,一些用户认为央视的报道不专业;一些用户认为央视的报道是事实。那么相关的行业专家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呢?

网络安全专家详解三大焦点:偷跑流量界定难

◎焦点1

什么是流量窃取?

网络安全专家陆表示,目前的应用都是“在线”应用,需要网络连接才能使用,联网权限是非常基本的权限,可以很方便地调用应用进行上传和下载;此外,一些手机会自动更新应用程序和推送消息,这些都需要连接到网络。一些流量消耗是非常正常的,不能被认为是“偷窃”;尤其是基于手机安全的需求,许多手机系统需要首次在线激活。如果使用移动网络,流量消耗将会更高。因此,建议首次连接wifi。

网络安全专家详解三大焦点:偷跑流量界定难

然而,苹果公司的官员并没有对这种“窃取”中的最大流量做出回应。然而,据相关消息来源称,相关测试中的一些细节尚未完全披露。虽然提到了“不要打开第三方软件”的说法,但不清楚是否有苹果 id的登录。“如果您登录apple id并打开imessage和其他服务,通过电子邮件向此测试号码或apple id发送垃圾邮件的人也将消耗此手机的流量,但这不应被视为窃取?”消息来源称。

网络安全专家详解三大焦点:偷跑流量界定难

不过,路也表示,智能手机普及之后,确实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后端联网频繁、流量消耗过大等。因此,用户应该安装一些移动电话管理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可以监控每天的流量消耗,并通过设置流量包配额来查看所有消耗流量的应用程序。

网络安全专家详解三大焦点:偷跑流量界定难

◎焦点2

手机上预装的软件有多可恶?

陆表示,手机、相册、摄像头和浏览器等应用程序的预安装是合理的,因为它是手机必备的应用程序,否则就不能称之为手机,所以不允许用户卸载它是合理的。对于预装一些商业软件,一方面,手机公司可以通过预装获利,而一些类似的社交软件和地图软件对大多数用户来说是必需的,所以预装是合理的。然而,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制造商仍然应该完全保证他们的独立选择,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允许用户独立卸载。在这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对运营商定制手机市场出台了特殊规定,因此定制机预装软件的卸载情况仍然比较好,但由于监管力度不够,开放渠道厂商的情况并不理想。

网络安全专家详解三大焦点:偷跑流量界定难

然而,据业内人士称,对消费者权益危害更大的是销售渠道中的“二次预装”,即经销商使用专门的软硬件对智能手机“刷刷”附加恶意软件,这将带来窃取流量、恶意扣款、窃取隐私、推广告等风险。对此,建议用户使用手机安全软件来监控和管理恶意软件。

网络安全专家详解三大焦点:偷跑流量界定难

◎焦点3

手机容量的“虚拟标准”真的那么严重吗?

中央电视台也报道了手机容量虚假标准的问题。

对此,鲁赵华认为,由于系统本身需要占用空一定的手机容量,不同厂商的手机系统有不同的尺寸,而剩下的空也不一样,这也是手机和PC等智能设备的一个共同特点。因此,可用容量不如存储容量。此外,自2013年三星、宏达、小米、联想等19家智能手机制造商在北京成立“自律联盟”并启动智能手机存储容量标识标准化行动以来,大多数合法运营的手机制造商都会在包装盒上注明存储容量和可用容量,但存储容量仍是广告的核心参数。

网络安全专家详解三大焦点:偷跑流量界定难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网络安全专家详解三大焦点:偷跑流量界定难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8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