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373字,读完约11分钟

最近,比塞弗勒斯指责联想集团在社交媒体上“涉嫌欺诈”。尽管联想集团回应称相关指控没有任何事实依据,但联想股价仍下跌逾5%。

然而,联想最近发布的财务报告数据非常引人注目。19/20财年第三季度业绩连续十个季度增长,不仅在笔记本电脑领域重回世界前列,在软件服务、智能转型和海外手机销售方面也表现出色。联想的这棵老树似乎有了新的分枝。

回顾联想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发现联想与百年老店ibm有着非常相似的特点,但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ibm果断的决策风格和明确的战略目标与联想大相径庭。

联想和IBM缺乏消费者基因

2019年对联想来说是多事之年。首先,精神图腾柳传志退休了。然后,在年底,手机业务的负责人换成了小米的副总裁。

在手机业务方面,联想一直步履蹒跚。早在2002年,联想就进入了手机行业,比华为早了一年。如今,很难在移动领域的主流视野中看到联想,而后来收购的摩托罗拉系列产品的全球高端定位也未能掀起一波大浪潮。

批评者认为,这是由于联想的长期模式是以政府和企业的大客户为目标,缺乏消费者思维。

联想的商业模式形成了联想专注于大客户需求的惯性,其特点是合作稳定、客户需求变化小、盈利能力高。

小米的摊位从社区和粉丝经济开始,联想的手机业务已经爬行了八年。在此期间,手机业务于2008年售出,并于2009年回购。可以看出,联想尚未决定是否生产手机以及如何生产。

即使在联想的核心业务个人电脑上,也没有与消费者的有效沟通和情感联系。互联网上对联想的指控大多集中在产品配置、售后服务和其他问题上。

让人立刻想到的是雷军,他总是大喊“1999交朋友”。俗话说:“人使人沉默,物使人优先。”一个企业有多大,消费者的情感亲密度仍然会有影响。

任何品牌都会有一批核心用户,他们可以成为免费宣传的草粉,也可以成为收集整个网络中黑点的生力军。制造商是否有“良知”是他们的首要标准。

不幸的是,联想在几次舆论危机中面临着一边倒的倾向,人们更愿意相信联想没有平等对待全球消费者。

Ibm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地位与联想相似。

在早期,ibm的业务主要是为航空/军事、政府等主要客户进行计算机销售和制造。1975年,ibm创造性地推出了第一台5100型“便携式”计算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个人电脑业务成为ibm业务的主要业务之一,并创造了thinkpad,一个辉煌的商业电脑品牌。然而,在这个时候,ibm产品的用户仍然是专业人士、商人和面向政府的大宗采购产品。来自美国政府和大公司的大客户订单确保了ibm能够保持稳定的利润和产品销售。

36岁的联想,像极了109岁的IBM?

此时,苹果的mac、惠普、戴尔和日本小型个人电脑制造商都对ibm施压。1992年,当ibm遭受严重亏损时,戴尔的营业额达到20亿美元。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资本市场和行业普遍认为ibm濒临破产。1992年,ibm的亏损达到49.7亿美元。ibm逐渐将其业务重点从硬件转移到软件和信息服务,其服务目标仍然是组织的主要客户。

时代造就英雄,但英雄更有可能失去时间。

幸运的是,ibm并没有放弃日益成为买方市场的个人电脑,而是很快折断了手腕。

从设备制造商到服务提供商的转型

回顾ibm和联想的发展历史,它们经历了几次重大调整,其中最重要的转变是从设备制造商到服务提供商。

Ibm已经从生产记录数据的穿孔卡片制造商转变为考勤机和大型计算机公司,然后转变为个人电脑制造公司。在将个人电脑业务出售给联想之后,IBM已经成为一家主要从事咨询和软件业务的服务提供商。近年来,IBM在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许多杰出的成就。

36岁的联想,像极了109岁的IBM?

2020年,ibm正式成立了109年。事实上,ibm已经经营了130多年。世界上只有少数几家大企业从未与ibm打过交道。华为的崛起还得益于ibm建立的内部管理体系,为此,华为向ibm支付了数十亿美元的咨询费用。

2000年,联想在中国个人电脑市场取得第一名。杨接管了拆分后的联想集团,当时制定了三年战略,希望终端制造商转型为互联网服务。然而,这种转变并不成功。在2004年“裁员”之后,人们普遍认为联想处于危险之中。

直到收购ibm的计算机业务,联想才牢固确立了以计算机硬件为核心的业务道路,并迅速国际化。最后,在2014年,它击败了老对手惠普和戴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

在个人电脑领域站稳脚跟后,联想开始了其业务结构的第二次重组——提高服务供应的比例。

2014年4月1日,联想集团成立了四个相对独立的业务集团,即个人电脑业务集团、移动业务集团、企业业务集团和云服务业务集团,奠定了联想至今的业务方向。

在联想发布的最新财务报告中,有三个方面的表现非常抢眼,这也反映了联想从一个贸易、工业和技术的硬件公司向服务提供商的转型效应:

该业务继续盈利:连续五个季度盈利,拉丁美洲的增长率比市场高出近20%。

数据中心业务持续改善:服务器销售额同比增长18%,中国非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业务收入飙升近46%。

智能转型结果显示,智能物联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78%,智能基础设施收入同比增长52%,行业智能收入同比增长111%。

必须说,在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的风中,联想进军信息服务和智能制造服务是扬长避短的明智之举。

例如,联想为工业领域创建的物联网平台leapiot提供了从工业设备和传感器接入到工业应用服务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联想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在智能城市的边缘计算和物联网环境下,联想的数据中心服务覆盖面也非常广。作为一家同时生产硬件的服务提供商,联想在数据中心领域的服务供应显然有助于弥补硬件业务的不足。

将收购作为扩大商业圈的法宝

《21世纪经济评论》的出版商吴伯凡曾说,“大公司的转型比解毒还难。”

尤其是面对新事物时,个人可能无法很快做出反应,大公司更难快速进入新的商业节奏。

在这种情况下,与其投入资源和吸收新人来继续扩大已经庞大的组织结构,不如直接收购相关业务相对成熟的公司,并给予彼此一定程度的独立性。

联想和ibm在热切收购方面非常相似。

联想进行了许多重要的收购尝试。2005年,联想宣布将以12.5亿美元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这被视为国内生产增长的一个典型事件。放眼全球,联想将其总部迁至纽约。

2007年,联想试图收购欧洲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帕卡德贝尔,但宏碁以3100万欧元阻止了它。

2008年,联想试图收购巴西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positivo,但由于金融危机而放弃。

2009年,联想收购了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消费科技公司配电盘实验室。

2011年,联想继续收购有117年历史的日本电信和计算机巨头nec。这一次,联想以13亿元人民币购买了NEC的股份。

因此,联想已经完全淡出了it服务、网络和软件领域,将业务重点放在了个人电脑上。

2014年1月30日,联想集团以29亿美元从谷歌收购了摩托罗拉移动。然而,这一收购通常被认为是不成功的收购。一方面,联想的手机业务没有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摩托罗拉原有的数万项专利被谷歌消化,因此联想没有获得多少利润,并被嘲笑为“早起晚睡”。

36岁的联想,像极了109岁的IBM?

总的来说,联想的收购是为了将其个人电脑业务打入当地市场,并实施其全球硬件企业战略。这种基于贸易、工业和技术的收购策略对支付入场费是相当有意义的。

另一方面,同样热衷于收购的ibm的收购历史是一场小规模的、精确的局部战争,目标是与自己在行业中的战略方向一致的公司。

这也是一种收购行为,其背后的立场和目的反映了联想和ibm在理解自身属性方面的差异。

ibm主要收购历史和业务表中的公司都是当时在软件和数据领域有优势的公司。可以看出,ibm的每一次收购都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战略目标,其业务能力和技术积累是ibm永恒的追求。

2019年,为了扩大其在云计算领域的业务能力,ibm完成了公司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收购,并以340亿美元收购了开源解决方案公司红帽(Red Hat)。2020年1月19日,ibm宣布将收购私有云计算基础设施提供商softlayer technologies,以增强其在云计算领域的实力。

36岁的联想,像极了109岁的IBM?

联想未来会更像ibm吗?

虽然联想和ibm有许多相似之处,但这种共性中也有偶然因素,这也受到了中西方发展阶段差异的影响。

当ibm将硬件作为其主要业务时,它与欧美组织,如政府、军事、航空、空航天等对高质量、稳定和先进的信息设备的迫切需求不谋而合。在这种情况下,关注大客户的大规模订单将产生稳定的收入。

联想与国内政府和企业的合作也是由于同样的历史机遇,但在时间节点上存在差异。ibm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而联想在80年代后是中国快速发展的时期。联想业务的鼎盛时期与ibm退出个人电脑市场的决定不谋而合。在中国新兴市场,民族品牌联想更具优势,这也是ibm愿意出售个人电脑业务的原因之一。

36岁的联想,像极了109岁的IBM?

ibm和联想都已经从硬件制造商转变为信息服务提供商。ibm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这一转型,而且ibm在信息技术行业拥有长期深厚的技术积累,这是联想所缺乏的。联想的转型是2010年后在全球个人电脑市场占据高位后的转型。他们都缺乏消费者意识。联想通过国际化战略赢得了个人电脑市场,但输给了新兴的移动市场。

36岁的联想,像极了109岁的IBM?

ibm和联想都热衷于收购。联想的收购是为了其个人电脑业务国际化的目标,而它对摩托罗拉的收购并不十分成功。Ibm的收购是一次精确的收购,目标是转型后自己的业务方向。联想与硬件联系在一起,但它也受到硬件的拖累,因为个人电脑业务的附加值已经过了最佳分红期,而联想在移动设备方面的思路显然经历了一段很长的混乱时期。

36岁的联想,像极了109岁的IBM?

但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ibm对自己的定位和市场趋势有着非常清晰和透彻的见解。

从联想目前的业务结构来看,以pc为核心的联想需要继续保持竞争力,需要在消费者沟通和用户需求方面改变策略,尤其是注重小群体效应,否则会有效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重新点燃人们对联想品牌的热情。

至于中国市场份额较低的手机业务,该财务报告显示,其市场份额在南美排名第二。利用“一带一路”和“互联网出海”的东风,继续坚持用户需求,采取小优化、小亮点战略,围绕核心用户群建立反馈互通机制,将有助于提升联想手机业务。

36岁的联想,像极了109岁的IBM?

此外,得益于中国智能城市和智能制造业的建设热潮,联想试图增加其在服务供应方面的战略投资,并从其财务报告中取得了成效。

在这方面,如果联想继续保持对行业内新兴企业进行小规模收购或投资的习惯,通过间接提高其在服务供给方向上的竞争实力,保持R&D长期资本投入和收购的比例,相信联想可以逐步摆脱硬件公司的标签,成为拥有独立、有竞争力产品的服务提供商。

36岁的联想,像极了109岁的IBM?

虽然联想与百年老店ibm相比还很年轻,但我们仍然期待36岁的联想有一天能成长为像ibm一样的百年老店。

联想仍有许多机会和很多东西要学。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36岁的联想,像极了109岁的IBM?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81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