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65字,读完约3分钟
12月12日,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电子事业部)主办的铱星创新创意大赛(以下简称“铱星大赛”)总决赛路演在杭州举行,主题为“卓越的视觉”、“神奇的眼睛”、“天蜂移动自组网络”、“切丸”、“关”和“射频场多目标室内定位跟踪预警系统”
这些创意项目很有吸引力。例如,“天蜂移动自组织网络”可用于无人机通信。它允许每个无人机实时共享其状态、位置和其他信息,并且当某个无人机发生故障时不影响整个网络的健壮性。传统的无线组网技术在系统响应时间、传输距离、安全性和系统带宽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限制了其在工业远程控制领域、航空空、航空航天和军事领域等安全性要求高、系统时延要求低和多媒体信息传输的场景中的应用。“天蜂移动自组网”克服了这些问题,在无人机协同搜索、协同巡逻、网络攻击等应用场景中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丝挂脉诊”是为在障碍物下搜救而开发的民用雷达,具有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能够在墙壁障碍物的情况下检测人体生命体征。该模型设计准确,不仅能准确定位厘米级的人体心脏,还能检测此人的具体身体状态。
据报道,今年6月,第二届彗星大赛同时在50多所高校展开。以“激发创造力、协同创新、产学研结合、发展共赢”为理念,面向全国高校师生和中国电子员工。经过创意征集、创意评选、导师辅导、天使对接等环节,504个注册项目中有106个被选中进入导师辅导环节,之后有42位专业导师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辅导。
在第一次大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机制和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创新,这次明星大赛变得更加成熟。比赛的“1、2、3、4、100”这五个特征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尤其是在最后的路演中被凸显出来。
宜兴大赛聚焦“1”领域,立足中国电子的主要业务定位和专业优势,聚焦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汇集电子信息领域具有产品化和产业化潜力的新概念、新技术和新成果,引领科技和产业发展方向。
建立“二级”孵化模式。针对不同成熟度的创新创意项目对投资主体、孵化模式和创新资源的不同需求,宜兴大赛创新设计了“创意→技术”和“技术→产业”两级孵化模式,为项目团队提供贴心服务。
对接“三大”优势资源。对于进入明星孵化平台的项目和团队,明星大赛将提供技术、产业和科研条件上的优势资源支持和匹配,加快产业孵化进程。
建立“4”孵化平台。宜兴大赛在京、宁、成、Xi安建立了四个专业的宜兴孵化平台,辐射到华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国内电子信息发达地区,方便创新团队就近落户孵化。
创建一个由“100名”创意导师组成的团队。从中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6万多名科技和管理人才中选拔出100多名创意导师,从专业技术、市场定位、商业模式等方面对宜兴大赛入围项目进行多维度、全过程的指导,帮助项目团队走向成熟。
据悉,未来中国电子将在“铱”竞赛和“铱”孵化平台建设和运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提升水平,积极与国家、社会和国际资源对接,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建立日常选择与集中活动相结合的常态化运行机制,形成“互联网+创新孵化”模式,实现个人需求与科技资源的快速匹配,实现企业网上和网上开放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中国研发无人机移动组网 可应用军事领域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29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