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5字,读完约3分钟
我好几次都没接到过这样的电话。 该华东地区首次24小时365天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绿色通道”,10多年内救治了约2000例患者。
通道的主办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葛均波,带领着优秀的团队,昼夜坚守,凭借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技术,成为了打开无数患者生命通道的“心灵”拯救者。
“半月现象”:国际心肌桥诊断标准
20世纪70年代,一天深夜,山东省五莲县医院急忙送来了刚上中学的葛均波,左臂骑自行车时骨折。 两个年轻的值班医生很快凭经验为他接骨,裹上了石膏。
一个月后葛均波来复诊,医生傻了,取石膏后,应该恢复的左臂没有动。 父母很着急,孩子手不方便了,将来该怎么办? 家人到处求医,不管是什么处方,都没用。
几个月后,父亲听说附近县有老中医,治疗骨伤变得有名了。 父亲骑自行车带着葛均波,一早出发,赶到老中医家的时候,已经天黑了。 老先生推开父亲送的礼物- -一袋自制花生说:“我什么都不要。”
老师仔细听了几个,又看了看眼前的葛均波,抓住他的胳膊按了按,葛均波的左臂很快就重新开始了活动。 眼泪在葛均波的眼里打转。 “那不是因为疼,而是因为佩服”葛均波回顾这往事的时候,还有点兴奋。
“如果我今后也学这样的方法,不是能为世界人民治病吗? ”少年葛均波萌生了学习医学的想法。 从此,“当医生,治病救人”成了他一生的理想和追求。
几年后,葛均波报考青岛医学院,在山东医科大学取得硕士学位,从1988年开始在上海医科大学心内科取得博士学位,1990年去德国美因茨大学医学院留学。 在小时候选择的这条路上,葛均波勇一直前进,勤奋,有着十几年凌晨4点起床读书的学习习惯。

支付有回报,首次到达德国的第一年,葛均波在《德国心脏病杂志》上发表了《腔内超声波正确性和可行性研究》的文章,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重视。
1993年,葛均波获得美因茨大学医学博士学位,随后跟随导师艾倍尔教授前往埃森大学医学部,博士后进行研究,1995年担任本院心内科血管内超声波室主任。
1996年,葛均波发明的“可视冠状动脉激光成形术”受到国际同行的重视,成为治疗冠心病的另一良好手段。
1997年,普通周末,葛平均波总是来心内科实验室分解资料。 一位心肌桥患者血管内超声波图像上的半月形暗部引起了葛平均波的观察。 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个半圆形的暗部不是特例。 他很快找到了实验室所有心肌桥患者的血管内超声波图像,仔细研究,发现他存在与所有患者的超声波图像相似的“半月现象”。

迄今为止,心肌桥引起的冠状动脉缺血和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与症状表现非常相似,但两者的治疗方法完全不同。 如何正确判别这两种疾病一直是个难题。
葛均波的这一发现大大提高了心肌桥的诊断率,将其检出率从不到5%提高到95%以上,血管内超声波图像上的“半月现象”从此成为国际通用的心肌桥诊断标准。
欧洲着名的心血管病专家桑切斯( sanchez )教授们称来自中国的这个年轻人为“使用血管内超声波检测心肌桥的先驱”。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快讯】留美海归学者葛均波:打开生命的绿色通道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30316.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