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20字,读完约3分钟
太原于4月13日在电(记者胡健)长椅、水桶、盘子上,这些理所当然的生活用品是太原锣鼓邀请赛的“主角”之一。 这个上海鼓乐队用现代打击乐器与以前从中国传来的鼓音乐发生冲突,关于古老鼓音乐文化的传承话题也成为这次大会讨论的焦点。
“年太原锣鼓邀请赛”13日在山西省太原市青年宫演艺中心鸣锣。 来自北京、上海、宁夏、陕西、河南、山西等地的12支代表队有200多人参加同样的比赛。 包括多次访问海外的江州鼓乐艺术团、陕西汉城民间艺术团、中央音乐学院民族打乐学生组成的北京ccom快乐熊猫打乐集团等。
前两队“轰隆”的演出气氛不同,第三个登场的北京ccom快乐熊猫打击乐器组低声说“张开嘴”。 穿着土家族服装的演员画了“锦鸡出山”,通过一些打击乐器特有的音色和多种演奏技法,独特地表现了锦鸡的生活动态。
上海鼓文化艺术团带来的歌曲《翻天覆地》刷新了观众的耳目。 演员穿着围裙,后面背着铁质餐具,拿着筷子敲着高高的脚凳……这些平平常常的生活用品,在演员的演出下充满了现代艺术的气息。
“一群小老鼠静静地出动,开灯,敲锣打鼓,为迎接结婚而高兴的时候,突然出现了一只大三色猫。 》这是山西江州鼓乐艺术团饰演的“鼠媳妇亲人”的情节,是将物语节融合到打击乐器中的,是江州鼓乐艺术团走出国门,海外有名的“杀手锇”。
据这次江州鼓乐艺术团的负责人杨丁洪介绍,“鼠嫂”创立于1990年代,在国内多次获得金奖。 与其他鼓乐活跃气氛的功能相区别,江州鼓乐一直在创新地制作文案,通过鼓点、演员的肢体、表情讲述故事,试图更好地改良以前传来的鼓乐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更好地传承。
在台湾被称为“大陆鼓王”的王宝灿是这次大会的评委之一,以台湾南华大学民族音乐系客座教授的身份,让他在15年的教职期间“串联”了两岸鼓乐文化的交流。 “鼓龄”的50岁王宝灿在谈论鼓乐传承时,依然怀有隐隐的担心。
“在现在的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们更重视马上见效的东西。 民间打击乐器必须活好几次,将来的迅速发展方向也很窄,人才外流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太原第二次举办这样规模的锣鼓比赛,对鼓文化的传达,对领域内的交流学习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
经过角逐,北京ccom快乐熊猫打击乐器组、山西江州鼓乐艺术团、太重鼓乐艺术团和山西临汾金鼓乐艺术团获得一等奖。 当天下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打击乐器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打击乐器教授李真贵在太原市大众艺术馆发表了以锣鼓艺术为主题的名家讲座。 (完)
来源:零点娱乐时刊
标题:【快讯】中国百名鼓手“争鼓王” 古今艺术碰撞引传承思考
地址:http://www.02b8.com/yjdyw/31241.html